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签约共113名网红

聚集约1.5亿粉丝

创立91个自营网店

2019财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56亿元

3位顶级KOL(张大奕、大金、莉贝琳)网红店每人每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被誉为“网红第一股”的如涵控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首日,如涵在一片大好的行情下意外惨跌。

如涵发行价为12.5美元,取IPO发行区间价11.5美元-13.5美元的中间值。4月3日,如涵控股开盘11.5美元,已经较发行价下跌8%。

该股随后震荡下跌,截至美国4月3日收盘,如涵控股跌37.20%,市值为6.49亿美元

在很多股民看来,首日股票表现证明,如涵控股的网红电商经济模式并不被美股投资人看好。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名人效应+网红电商+流量变现”

目前, 如涵的KOL已在中国主要的社交媒体上聚集约1.5亿粉丝,并创立了91个自营网店,这些网店会以KOL的名义开设。而如涵除了培训、打造网红人设外,还会完整地负责产品设计、采购、网店运营、物流和售后等服务。在招股书中,如涵把这称为

「全方位服务模式」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根据招股书,如涵现在有完全服务模式(直营)和平台模式(三方)两条商业化路径。其中,完全服务模式即利用如涵旗下KOL将流量导入如涵在线店铺,目前是91家店铺;平台模式即为第三方商家提供KOL促销和广告服务,按GMV收费,如涵抽5-7成,KOL抽剩余3-5成。

上述模式,实则就是

利用多重渠道将KOL流量变现。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基于微博生态的开放型社交电商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突然这么火”?

“我觉得微博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小透明,也能变成KOL”。

去年新浪成立20周年的时候,张大奕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2014年,力图打通三四线城市的微博决定扶持时尚、美妆、旅游等垂直领域的中小博主,并成立电商事业部,和阿里共建微电商体系。张大奕刚好搭上了这个时候的顺风车,与她的客户—淘宝集市前十的电商“莉贝琳”(如涵前身)合作,开了第一家淘宝店“吾欢喜的衣橱”。

当时,在淘宝网红圈,雪梨、Anna等开店较早的网红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了网红店铺C2B的基本运营模式,即样衣拍照—粉丝反馈—打版投产—上架淘宝

2015年双11,成为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top10排行榜的个人网红店铺,店铺年度进帐3亿;

2016年,张大奕首次淘宝直播观看人数达到41.3万,直播 2小时带货2000万;

2016年与2017年双十一,该店蝉联单日成交额最快破亿的网红店铺。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我们常说的微商等社交电商类型是诞生于强社交关系平台,比如微信。而网红的属性决定了其一般诞生于以微博为代表的开放式弱关系平台

那么,依托于微博生态的网红电商究竟有何优势呢?

最根本的,便是从流量思维到用户和粉丝思维的转变。线下零售是以实体店为中心,通过核心商圈的建立吸引人流; 而传统电商平台是通过平台组织卖家运营,聚集和分发流量,二者本质上均体现出中心化的特点。

网红第一股“如涵”IPO暴跌37%,张大奕模式还能复制吗?

一是商品内容化。传统电商产品展示形式单一,而在微博生态里面,图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更具真实感。

二是购物场景化。红人自身就是导购和客服,能够实现一对多的交流。这个过程中,粉丝也可以深度参与红人电商品牌的传播,粉丝间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形成基于相似审美而紧密联系起来的社群。

三是运营系统化。头部红人品牌背后,往往有强大的专业团队。通过微博数据和粉丝画像,团队可以为网红和粉丝之间互动提供更专业的策划和运营。

持续性与可复制性?

从2015年网红经济爆发开始,四年的时间过去,顶级的带货KOL宝座轮番交替,战场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转移到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主力从个体网红变为网红孵化机构MCN,模式从“人带货”变为“货带货”……

传统电商流量红利触顶, 而具备社交资产的网红却和新世代消费者建立起审美认同和情感认同,网红带货不仅获客成本低,而且粘性强,转化率高

随着网红产业不断壮大,资本介入不断涌入,UGC向PGC演进,网红经济产业链各个环节分工日益明确。

这些共同决定了张大奕和如涵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但另一方面,网红经济毕竟是个新产物,时效性强,持续性打问号,模式的可复制性仍有待观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