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逢转必沉,逢进必沉,逢领必沉的体悟


对逢转必沉,逢进必沉,逢领必沉的体悟

逢转必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转”,什么是“沉”。所谓“转”,是指腰部的旋转,是腰围转腰脊旋转,其胸向要发生变化,其转动角度最大不超过45度;所谓“沉”,是指胯的旋转下沉,其旋转下沉的主要方式有外旋里收下沉,内旋内收下沉等。也就是说,凡是胸向发生变化,腰旋转时,胯必须松开,然后与腰同步旋转下沉。这样才能保证身法的中正,劲势的饱满。

逢进必沉。所谓“进”,是指重心的移动,“沉”是指胯根的旋转下沉。凡是重心由偏后脚移向偏前脚时,即由4点移向2点时,前胯必须收住,并旋转下沉,不然前胯必挺,前胯一挺,裆劲必失,下盘必无根,劲势必散。凡重心由偏前脚移向偏后脚时,即由2点移向4点时,后胯必须内收下沉,不然身体必后仰,影响身法的中正,无法接住对方的劲。

逢领必沉。所谓“领”有“带头”、“引导”等意,那么,在演练拳架时,起到“领”作用的部位有那些呢?主要是梢节要领,根据《三节论》的论述,就身体而言,头为梢节。行拳时头至始至终都要领起,前辈杨澄甫先生曾说:“丢顶百练三十年”,可见其重要程度。“沉”是指除顶百会穴领起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弧形松沉到胯间,到脚底。


对逢转必沉,逢进必沉,逢领必沉的体悟

就上肢而言,手指为梢节,在行拳中手指要根据拳势的要求,有大拇指领劲、食指领劲或小指领劲等,比如我们在打掤时,大拇指就必须把劲领起,不然手臂的掤劲必失。

那么上肢的“沉”在那里呢?在肩、在肘,也就是说只要手的运行高度超过胸部,肩就必须沉,肘就必须坠,这样气才会下沉,才能做到胸空实腹。

就下肢而言,脚为梢节。进步出脚时,脚大拇趾领起,“沉”在后胯,后胯旋转下沉送前胯,前胯送大腿,大腿送小腿,小腿送脚,节节送出。提脚时,膝盖领起,“沉”在同侧胯根,胯根要松沉收住,这样才能保证立身中正,聚气合劲;后退时,脚后跟领起,“沉”在前胯,前胯旋转不沉,送后胯,后胯送大腿,大腿送小腿,小腿送脚,节节送出,这样出脚既轻灵,下盘又稳定。如倒撵猴的后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