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廬江縣90後第一書記柯鵬飛:小瓜蔞變成“寶葫蘆”

“335天、2000畝瓜蔞、0貧困戶、年收入增加4000元”

這一串看似普通的數字,但背後卻有著大意義:瓜蔞是一種葫蘆科植物的果實,上面的數字就是瓜蔞所帶來的鏈條式效應。

安徽省廬江縣石頭鎮笏山村地處偏僻,交通又極為不便,一直是有名的省級貧困村。2014年,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落地生根,通過實踐探索,笏山村逐漸闖出一條脫貧之路——瓜蔞種植。

廬江縣石頭鎮笏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90後小夥子柯鵬飛憑藉著自己在安徽農業大學的專業學習以及在廬江縣農委任職的工作經歷,在縣農委的長期支持下,他將目光鎖定了瓜蔞種植的產業化:發動村民開始擴大瓜蔞種植,從以前的800畝開始擴大到現在近2000畝;組織成立農村合作社,開始大面積種植瓜蔞,形成以瓜蔞種植、採摘、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體系。

一棵瓜蔞全身都是寶,瓜蔞切成片就可製成中藥片,瓜蔞皮可製成治療痔瘡的良藥主成分,瓜蔞根可製成天花粉,是美容產品的必備成分,目前已開始出口到韓國市場。

瓜蔞產業做起來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裡的路也寬了,大傢伙的心更亮了,瓜蔞帶來的鏈條式效益,也讓村民們更有了脫貧致富的幹勁和目標,這其中就包括來自笏山村三十石村民組的殷百信。他看到瓜蔞產業帶來的不斷的效益,累計投入100多萬元現金加入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開始和村民一起將瓜蔞產業做大做強。

瓜蔞產量上去了,可隨之而來的病蟲害也讓村民更加頭疼了。為此,“第一書記”柯鵬飛多次去縣城、省城找專家“尋醫問藥”,最後 “終得良藥”—— 引進了新設備“吸蟲燈”。

殷百信告訴記者,柯書記來到村裡不到一年的時間,幫農戶們解決了不少難題。“去年夏天,要不是他及時引進了吸蟲燈,年底的瓜蔞產量肯定沒有現在這麼高。”

瓜蔞產量上去了,農戶們的收入也提高了。2018年笏山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加4000元。笏山村扶貧專幹彭春霞向記者介紹到,“2018年年底,村裡曾經的1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89人已全部脫貧。”笏山村黨總支書記張勇說,柯鵬飛書記從2018年4月到笏山村任職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將村裡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將這裡曾經的“疑難雜症”脈絡梳理的門清。不僅能吃苦還能深得村民的信任,作為90後,對口專業畢業的柯書記到來也給村裡的扶貧產業擬出了一條新的思路。如今這裡成片成片的瓜蔞田就像寶葫蘆一樣成為了村民們的期待與希望。

小小的瓜蔞讓笏山村摘掉了貧困帽,今年對於笏山村來說是關鍵的一年,防止返貧的同時還要讓村民們的收入越來越好,“第一書記”柯鵬飛身上的擔子依然很重,從他滿懷喜悅的笑容和充滿力量的言語中,相信笏山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