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GPA对反映一个人的优秀程度能占到多大的比例?

用户2598373776628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初中、高中通常都是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判断其学习情况的,但是到了大学后,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的是学分绩点的方式,学分绩点的高低直接反馈出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状况。



提问中的GPA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绩点,国内高校分数设置常见的有五分制和四分制,一个学生GPA的高低将影响到一名学生在高校的奖学金评选、评奖评优、转专业、保研、出国留学甚至关乎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和拿到学位证书。


下面举例国内一些大学的平均绩点划分

1.中国人民大学版本

2.北京化工大学版本


我个人认为在高校,一个学生的GPA的高低将直观的反映出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学习能力水平,但是衡量一个人的优秀程度就复杂多了,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评价因素,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等都是重要的评价因素。

但是考虑到GPA会影响到大学生奖学金评选、评奖评优、转专业、保研、出国留学多个方面,所以身为大学生的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拿到一个不错的绩点。


学习源动力


这个从综合测评和保研要求来看占60%~90%

学习专业知识作为大学生的主职,GPA这一数据就很能切中要害。当然谁都无法面面俱到,因为大学里存在太多竞赛,部分大学生因把精力投入到竞赛上,难免疏漏专业知识。

虽然好的竞赛成绩能加绩点,但这毕竟是个风险投资(我们且不讲那些大神级的人,即学习竞赛两不误的学霸们),按概率来,这类热衷于竞赛的同学的绩点应该会稍低于专司学习的人。但二者的学习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个人感觉60%保底,70%最多。

大学作为一个多元的学习环境,多向学习已成为不是主流的主流。从专业知识,组织能力,思维方式,社交技巧到最终的工作态度,社会对大学生的考核项越来越多,作为大学生却只能被动的接受。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对输出能力极为重视的时代,而你获取成果的过程别人似乎没必要知道,这就是对GPA稍显不公平的地方,因为天赋差距确实存在。很多靠努力成为学霸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要输给自己的手下败将。

我本身是一名大一学生,托学习习惯的福,绩点还算可观。(抓住机会谝一谝,嘿嘿...)


然而我也很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同其他同学的领域差距,诸如电脑使用能力的差距,对文史知识的欠缺以及体育运动的不足,诸如此类都是可以用学习时间来补拙的。

另一方面GPA在无意中突出了学生个人对于做一件事的态度

个人认为题中的“优秀”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了这里。

不知你是如何定义这个比例的呢?留言吧少年!


青年光影


从我实践招人的角度来说,我不看重绩点,只看重实践能力,不好的学校不好的绩点但只要工作肯努力肯动脑筋就行。我曾经有个手下学校不好,但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比名校出来都好很多,所以关键还是个人修行!

当然,敲门砖性质的很重要,否则你都没机会!


飘落人间一颗松


就是,敲门砖啊。。比例一般般啦,主要还是进公司后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