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拿來玩,那還有什麼意義!

還記得之前介紹給大家的愛講故事的小籠包嘛~今天的文章呀,是我的好閨蜜,小籠包媽媽寫的。

在小籠包一家這個公號裡有好聽的睡前故事,有真實的生活感悟,還有接地氣的育兒分享。快來關注,和小籠包一家一起讀書講故事、曬娃、秀恩愛吧~

1

昨晚,弟弟死活不肯刷牙。

把牙刷牙杯都扔在一邊兒,哼哼唧唧地耍著賴。

包子爸急了,“今晚吃了那麼多奶油蛋糕,不刷牙會長蛀牙的!”

可不管爸爸再著急,弟弟都絲毫不買賬:“不要,我就是不要刷牙,我要睡覺!”

反覆勸說無果後,包子爸有點生氣了,“你今晚不刷牙就不許睡覺!”

眼看父子倆之間的氣氛緊張了起來,我趕緊出來“和稀泥”!

我拍拍弟弟的小腦袋,“好,你不想刷牙對嗎?那我們現在就來玩一個捉蟲子的小遊戲。”

“我們需要先給嘴裡下場暴風雨,把小蟲子們淋暈乎了!”

說著,我把漱口杯接滿水,遞到弟弟手裡。

“記得哦,千萬不要嚥下去,要在嘴裡多咕嘟一會兒,這樣小蟲子們才能被大雨晃暈了。”

弟弟點點頭,接過漱口杯,舉起來咕咚就是一大口。

我繼續說,“好啦,現在可以把被大雨淋得暈掉的小蟲子吐出來啦!”

看弟弟噗嗤一下全吐了出來,我對著洗手池,裝出一副很不可思議的樣子——

“唉呀媽呀,小湯圓你簡直太厲害了,竟然吐出來這麼多小蟲子,你看那個小黑點就是,還有那幾個,剛剛被水衝下去了!”

弟弟顯然也很興奮,咧開小嘴問我,“媽媽,你說我厲害吧?”

我豎起一個大拇指,“厲害厲害,可是我猜現在還有很多小蟲子正在你嘴裡正張皇逃竄呢。”

弟弟有點急了,“那可怎麼辦呀?”

“我們趕緊再來下一場暴風雪吧!你知道嗎?這牙膏泡泡就是白色的雪,會把小蟲子們瞬間冰凍!”

弟弟聽了,趕緊拿起牙刷刷起牙來,一邊刷,還一邊帶著滿嘴的牙膏泡泡問我“媽媽,你快看看,我嘴裡的小蟲子們都被凍洗(死)了嗎?”

“嗯嗯,凍死了,你這牙膏雪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我們趕緊再漱漱口,把凍死的小蟲子全吐出來吧!”

看著剛才開哭鬧著死活不肯刷牙的弟弟,現在這麼配合地刷完了牙,包子爸趴到我耳邊,酸溜溜地說“哎,這真是自古套路得人心啊!”

我扭身給他一個小粉拳,“什麼套路,這是我今個兒下午才學的本事,叫遊戲力。”

包子爸更不屑了,“切,不就騙小孩兒嘛,還遊戲力,說的那麼高大上。”

我瞪他一眼,“你以為‘騙’小孩兒容易啊,為了‘騙’好了,我可是專門看書學習過!”

包子爸聽了,竟然大笑起來,“哈哈,這世界上竟然還有教人‘騙小孩兒’的書,快拿來讓我開開眼。”

2

生孩子不拿來玩,那還有什麼意義!


喏!

這就是我說的那本教大人“騙”小孩兒的書。

我最近一直在讀它。

雖然才讀到第五章,但是你看,我已經能運用一點兒了,而且看起來還頗有成效。

書中讓我印象很深最深的一段話是:

“遊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

“遊戲當中所激發的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

“如果孩子在遊戲中玩得開心盡興,那麼他們的合作精神與創造力也往往會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在跟孩子發生爭執矛盾的時候,遊戲經常能夠很好地改變氣氛和化解對峙。

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很快重新愉快和融洽起來,甚至孩子身上的小問題也能在遊戲中迎刃而解。”

不過這裡需要強調說明的是,“遊戲力”的方式並不只限於傳統的遊戲時間。

它源於遊戲,但其內涵要比遊戲更為豐富,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

從枕頭大戰,到一起逛商場;

從安慰哭泣的孩子,到一起修理自行車;

從討論規則,到準備上學;

從運動受傷時幫孩子克服沮喪,到在床前聆聽孩子講述他的恐懼和夢想,都可以進行遊戲力……


就在前幾天,我剛開始看這本的書時候——

有一天早晨,小籠包因為貪玩,不肯過來梳頭髮。

我一喊她,她就哼哼~

眼看上班就要晚了,我正想發火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頭天晚上看過的這本書。

於是按捺住心中的煩躁,換了一個策略,我說“哎呀,那隻小包子哼哼的,是在唱哼哼歌嗎?我聽著真好聽呀,我也要跟著唱!”

說著,我便學著包子的樣子哼哼唱起來。

包子聽到我哼哼唱,反而停了下來,開始捂著嘴嗤嗤地笑。

我繼續說,“哎呀,我今天想給一個小孩兒扎一個扭來扭去的像麻花一樣好看的麻花辮兒,就是不知道誰今天有機會變成麻花兒呢?”……

我話還沒說完,小妞便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到了我面前。

那一刻,我簡直是又驚又喜。

以前,我一直覺得“遊戲”和“養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然而那一天之後,我才知道,其實只要藉助一點點外力,兩者就可以聯繫起來。

3

因為這本書目前我還沒看完,不能特別系統全面的分享給大家。

但有幾個關鍵點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是說:

當家庭生活出現變動時,父母更需要多多參與孩子的遊戲。比如上幼兒園、弟妹出生、父母離婚或者親人離世等。

關於這一點,書中舉了一個三胎媽媽的例子。

說一個媽媽剛生下第三個孩子的時候,兩個大孩子覺得新生兒搶走了母親的所有時間,因此緊緊纏住媽媽不放,希望以此獲得她的關注。

這個媽媽就發明了一個叫做“充電的遊戲”。

把每個孩子抱在膝頭,告訴他們媽媽要用“愛”給他們充電,然後從他們的腳趾親到頭頂。

之後又加入一個元素,叫作“愛之蛋”。

假裝把一個蛋在他們的頭頂上敲破,用手指把蛋汁抹進頭髮和皮膚,直到全身都塗滿為止。

兩個大孩子都對這個遊戲喜歡到了極點,每天都要求玩。

而短短五分鐘的遊戲,孩子們便接收到了媽媽滿滿的愛。

後來當媽媽照顧小嬰兒的時候,兩個大孩子也能自己做遊戲、相互關愛,不再爭吵了。

我覺得這兩個小遊戲,真的特別適合家裡新添了小寶寶的二胎家庭,它會滿足人們對聯結、對親密情感的無盡需求。

第二點說的是:

在遊戲中,家長放下身段非常重要。

這裡的“放下身段”,一是說的人必須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和孩子玩;

還有就是說大人的心態要降下來,跟隨孩子,他們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會需要加入一些以前我們壓根兒就不認可的遊戲。

書中也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個孩子喜歡玩的遊戲是,把蝙蝠俠之類的超級英雄的頭砍下來,並讓他們從樓梯上摔下來。

當時孩子的媽媽去諮詢時,專家給出的建議是: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停止這種暴力遊戲,那麼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充滿熱情地加入孩子的遊戲。

因為只有你和他玩一陣子,在這個過程裡,他才有機會嘗試新遊戲,並且才有機會以新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攻擊衝動。

如果家人這個時候只是橫加斥責,那隻能加重孩子的孤獨感。

孩子需要首先得到認可,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熱情,才能擺脫他們目前的困境。

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還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英國夏山學校的故事。

夏山學校,曾經有位學生半夜溜出宿舍搞各種惡作劇。

校長尼爾(A.S.Neill)的處理方式很特別。

他穿上滑稽服裝,裝成一個匪徒,然後在半夜把這位學生叫醒,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作案。

結果這位學生一口回絕,還教訓校長要端正自己的行為。學生惡作劇的事件就這麼得到解決了。

當那個孩子在選擇到底該控制行為還是製造麻煩,而又搖擺不定時,尼爾提供了一種特別的遊戲。

他半夜這樣傻乎乎地跑出來,就相當於一面鏡子,使學生有機會重新反思整個事件。

當我們不停地對孩子耳提面命,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時候,孩子並沒有得到自己思考的空間。

他只能被迫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要麼口服心不服地接受批評,要麼明目張膽地反抗。

而遊戲有助於孩子反思自己,甚至是在一些嚴肅的問題上。

對於此,作者還講了自己的實操經驗:

他說,當他看到兩個孩子打架時,絕招就是大喝一聲:“你們有本事,就跟我這個大個子來比比!”

然後就張牙舞爪地撲上去。

交戰的雙方都會掉轉槍口,一致對他,然後他就會裝出驚慌逃跑的樣子。

你看,只需要一點點變化就會讓“戰爭”改變性質。

但是,而只有當你進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時,你才有可能找到這個回應方式。

所以,如果你家裡也恰好有個喜歡玩攻擊性遊戲的孩子,我想這幾個遊戲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最後還想說的是。

其實,遊戲之所以神奇,無非是因為:當我們用孩子們的方式玩得越多,他們也就越能感受到愛和尊重,也就越願意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我們。

嘮叨說教的效果最多等於零。

所以,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即建立聯結。用我們的愛,把孩子內心的杯子裝滿。

不管是做家務,運動、做作業、看電視、還是制定規則……都能夠以遊戲的方式,或更感性的方式來互動。

比如,當你厭煩了每天提醒孩子刷牙洗臉,那麼下一次可以試試用唱歌劇的方式來發出我們的提醒。

總之,好好發揮主觀能動性。


小編髮布了很多李玫瑾老師家庭教育的講座!關注我,點開【視頻】一欄即可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