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01

兒子上一年級發生的故事,關於寫作業,關於各種問題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陪孩子寫作業變成了一件很恐怖的事兒,雞飛狗跳都是常態,心梗發作也是會有的事兒。甚至前幾天還有一位媽媽,在班級群裡吐槽,陪老大寫個作業,氣的肚子裡的二胎都要早產了,什麼撕本子,摔手機,河東獅吼,都使出了洪荒之力。可是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問題總是哪些問題,這才是最讓人崩潰的。

陪孩子寫作業,彷佛只有兩敗俱傷這一條路嗎。我該怎麼做?

我把學習和寫作業一併交給了孩子自己

兒子去年九月份上一年級,開學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家就開了個家庭會,對他人生新的開始表示祝福,確定了零花錢計劃,同時也告訴他,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就像每週二十塊零花錢一樣,是他自己的。他自己安排,自己做主,自己負責。我們都很忙,靠不住。

他說知道了。就這樣開始了小學生活。收拾書包是自己的事兒,背書包是自己的事兒,寫作業是自己的事兒,檢查作業也是自己的事兒,學習就是他自己的事兒。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們一定會猜到,只是猜中開頭,未必猜到結果

課本忘記帶了,帶錯了,作業丟在學校了,作業丟在家裡了,水彩筆忘記帶了,作業忘記寫了,題目不會讀,作業寫錯了,成績墊底了。

對,這些都來了

他也抱怨過,我為什麼不能幫他收書包,幫他檢查作業,幫他讀題

我跟他說,你挨批,你寫錯,你忘帶,那都是你的事兒啊,家長簽字是我的事兒我做了呀。咱們各自幹好自己的事兒。當然你幹不好你的事兒也沒關係,慢慢來,大不了挨頓批,也沒什麼關係啊。

我越是這樣說,他就越是在意,越是想要去做好,越是會去想辦法。他會說,這不是你的事兒,你當然會這麼說,挨批的又不是你,跟同桌借東西的也不是你。這是我的事兒,我得管啊。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他讓我幫忙再寫兩張課程表,一張貼在鞋櫃上,一張貼在房間裡。原來只有文具盒裡有一張寫的很小的卡片,每次拿出來看一下,收的時候又忘記了。現在在房間裡收就能對著課表,一個一個來。早上出門前可以再看著鞋櫃檢查一遍。他讓我幫忙讀課程表上的字給他聽,他居然記住了。

他有時候還會忘記把作業帶回來,我讓他別寫了,可他不想被老師批,就請我早點起床送他去學校補寫。要早起都來不及吃早飯,有時候我還會起不來,搞的他手忙腳亂,上課前都補不完。後來他每次放學前就會把該裝的東西先裝進去。而不是等下課了老師喊著去站隊了,才開始收,急匆匆的就會忘。

有時候還會忘記寫某個作業或者某張卷子,在包裡忘記拿出來了,寫完一個以為沒有了。後來,他每次回家開始寫作業前,都會現在書包裡把當天要寫的作業全部拿出來,按順序排好放在桌上,一個一個完成。這樣就不會忘。

這學期開學後,老師不發作業給家長了,要孩子們自己記,很多孩子不會記或者不記,還得群裡找老師的時候,他都會記得好好的。記得清清楚。

寫完作業老師出錯挨批怎麼辦?也只能靠自己,寫完自己檢查一遍,寫的時候題目讀的仔細一點,不理解再讀一遍,寫的時候慢 一點。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現在,他寫作業的習慣是這樣的

昨天我回家很早,他也剛到家,他說老師佈置了三天的作業,可以三天寫完,可是他今天就要寫完,這樣萬一後面有什麼事兒也不用擔心作業了。我拿了芒果吃,讓他先吃點再去寫,他說不吃,先把作業寫完。他每天都是這樣,回家洗完手就開始寫作業。婆婆去做飯了,我吃東西,他說今天在餐桌上寫作業。接著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他把要寫的作業全部從書包裡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按順序。語文作業,數學卷子,還有寫字班老師的作業。

接著又拿了一個沙漏,一小時沙漏。他說他打算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全部作業,沙漏漏兩次。

就這樣我在客廳吃吃喝喝,他在餐桌上認真的寫作業。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婆婆很快就把飯弄好了,他的沙漏一個小時快完了。我就跟他說收拾一下先吃飯再寫。他說他就剩一個寫字作業了,半個小時肯定夠了,他要寫完再吃,讓我們先吃。一邊說一邊還在認真的寫。我說桌子上都是你的東西,我們沒法吃啊。

接著他把沙漏放倒暫停,我以為他要先吃飯。結果他把自己的東西收一收。然後說這下好了,我只佔用了自己吃飯的地方,不影響你們。然後又把沙漏放好,繼續開始寫。

我跟婆婆在一邊吃,他在一邊寫。直到寫完,又看了下課程表,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才來吃飯。開心的說,大事完成了。後面三天就可以好好玩了。

我不用管,我不用陪,但是孩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完會檢查,自己會收拾書包,自己會記作業。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不少字,讀題基本沒啥障礙,理解能力也大大提升。對於學習這件事兒,寫作業這件事兒,完全是自己主動。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02

不陪不管沒問題,是因為我做了這3件事

從他上幼兒園,我們就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他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兒開始,從穿衣吃飯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給他自由和自己做主的權利,同時也把責任給他。當他做好一件事情時,體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是成就感,他會很開心。當他做不好時,受影響的也會是自己,他會體驗到失敗和挫折感,在他沮喪,想要放棄的時候,不想再去做的時候,想尋求我們代勞的時候,我們不會生氣,不會責怪,也不會替他去做,而是給他示範,啟發他去思考怎麼做的更好,並告訴他只要去做,只要練習,他一定可以。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進步時,他同樣開始,甚至更有成就感。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從出生,就開始尋找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希望通過發展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同和肯定。特別是來自父母的認同和肯定,還有信任。所以,每個孩子生來就是主動的,就是積極向上的。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搶走他表現的機會。他的主動性就能表現出來,我們就能看見。

就是在不斷的練習、嘗試、去做的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孩子的自信不斷增強,孩子對價值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也就不斷的得到滿足。他就會越來越主動,越來越有勇氣,越來越能管理好自己。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把機會給他,他感到我們信任他,他就真的不會辜負我們的信任。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孩子會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當他遇到困難時,我選擇和他站在一起

在兒子上學期剛開始學習拼音的時候,他遇到了困難,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困難。他之前在幼兒園完全沒學過拼音。我也不希望他去知識搶跑。可是班上很多孩子學過,老師上課的速度和進度就按照書上的順序來。孩子根本不會拼讀,也跟不上進度。老師佈置的拼讀作業沒法完成,在課堂上讀也不會。

我本來並沒在意,因為我覺得這很正常啊,對於沒學過拼音的孩子來說學習拼音本來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需要一個過程。我就跟他說慢慢來,別急。可是我沒想到,他真的很急,不會讀可是拿著書不肯放下,就在那兒反覆讀。急的掉眼淚。甚至都有點不想上語文課,害怕上語文課了。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我並不在意他會不會讀,會多少,可是我在意他是否會害怕困難,是否會覺得困難無法解決,是否會覺得他遇到困難時孤身一人,沒有隊友。我要幫他解決這個困難,因為我想告訴他,困難並不可怕,問題就是契機,面對它,解決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好。我想告訴他,方法總比困難多,不要怕,去做,去找方法,去練習,就好。

但我的幫助不是替他做什麼,因為學習無法代替,人生也無法代替。去做的只能是他自己,但是我可以陪著他,和他站在一起,和他一起去尋找方法。

我就提出了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把學過的拼音按照一定的組合規律重新排列組合,找到規律,方便記憶。我先做了一個,然後把我的建議和思維導圖的方法一起介紹給他聽。他覺得這樣很好,容易記,容易學。很開心,於是,剩下的我們倆合作完成,做了好幾頁貼在他房間的衣櫃上。這個整理的過程也是學習。等我們整理好了,他就不斷的去讀,去練習。我還讓他收了我這個學生,教我讀。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他特別激動的跟我說,媽媽,快來,我讀拼音給你聽,然後把老師教過的那些內容全部都讀了出來。讀完特驕傲,他渡過了難關,解決了問題。

等到後來又遇到了不會寫的問題,他就不著急了,自己想辦法,還是多去讀,讀那裡注音書,多去寫,練習給我寫便條,給聖誕老人寫信,用奶奶的手機給我發信息,也試著去尋找規律。結果並不需要我,後來也會寫了。

不著急,不催促,給他時間,慢慢來。

父母越從容淡定,孩子越優秀。在哪裡看到的這句話,不記得了。但我自己的經歷讓我覺得的確如此。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上會遇到問題,不認識字,不會讀題,不理解題目,之前沒學過,再加上學習方式的轉變,新的環境適應等等,就會暫時表現出問題,學的慢,跟不上,寫的不好,不會讀,會做錯,會做的不好。

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小時候學習的樣子,如果我們想一想自己剛開始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樣子,自己剛開始接觸一個新事物時的樣子,不是和他們一樣嗎?從不會到會到熟練到做好,這一定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而且過程的時間長短也會因人而異,有人快些有人慢些。

如果這樣去想,就不會把孩子的表現當成一種問題,它們就真的不會變成問題。慢慢就會過去。就像小孩子走路一樣,我們知道從不會走到會走到能跑到跑的很快,是一個過程,是慢慢來的,所以當他走的很慢,而且走不穩總是摔跤時,我們不會覺得這是問題,我們會保持耐心,還會給他鼓勵,還會跟他說慢慢來。慢慢的孩子們都學會了走路。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03

走出2個認識誤區,轉變自己的想法

要想做好上面的3件事兒,本身並不難。但實際上卻很難。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內心固有的想法,讓我們不會那樣去做。所以,要想孩子積極主動,學習上積極主動,其它事情也會積極主動。我們需要走出2個認識上的誤區。然後改變自己

獨立和主動是一種習慣,不是突然就會有的不是長大就會有的,也不是你需要的時候就會有的。

學習的主動性從來就不是在學習上培養出來的,而是早就做好了準備,需要的時候自然就有了。

這個道理我們必須明白,因為教育孩子這事兒就是教他做好準備,在教一個小孩子做好成為一個大人的準備。每個階段都是在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有備而來,才能順利走過一個又一個階段,才能不斷的成長。

而這個準備不知搶跑去學習知識,而是去培養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只有當下做好準備,未來才更有把握。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孩子缺的從來不是意願,而是經驗和技能。

孩子的很多問題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技能不足引起的。我們知道這需要慢慢積累和掌握。需要的是堅持,是不斷的練習,是不斷的總結,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做的越來越好。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關鍵的是這些時刻我們如何去對待他。

如果我們以為,孩子遇到的問題就是意願問題,就是他不想做好,故意不做好,我們就會責備、批評、生氣發火,如果沒用,就會變得更多次重複。在這種負面信息包圍的狀況下,孩子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差,自己真的沒用,自己肯定做不好了,自己就不是這塊料。就真的不願意再去努力,甚至會逃避。我們的打擊式教育,把他的自信和勇氣都打掉了,不僅找不到方法了,而且連意願也弄丟了。

如果我們知道這是經驗技能的問題,我們就會知道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孩子需要的就是勇敢的去面對,去堅持,去練習。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和他站在一起,讓他繼續保持勇氣。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引導他,幫助他找到方法。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多智慧,也沒關係,孩子有。我們只要默默的支持他,繼續信任他,鼓勵他,堅定的站在他這一邊,就是最好的幫忙。

那個寫作業沒人陪的孩子,後來會怎樣?講個故事告訴你意外的答案

這就是我想講給你聽的故事,那個沒人陪寫作業的孩子,都自己把作業寫完了,還寫的挺開心。那個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有時間去吃吃喝喝看看書,有時間和孩子一起輕鬆的聊很多學習之外的事情。孩子積極主動,媽媽輕鬆。就這樣相看兩不厭,各自安好。家庭也會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