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2017年11月,騰訊與廣州地鐵集團簽約,正式開啟了智慧交通領域的合作,廣州成為全國首個全線網支持二維碼支付的城市。

截止至2018年10月,騰訊乘車碼開通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覆蓋城市超過100個。

另一邊廂,支付寶也發力掃碼乘車,在公交車、地鐵、高鐵等交通工具上線乘車碼,覆蓋城市也超100個。

公共交通領域這片藍海早已被阿里、騰訊兩個互聯網巨頭染紅,而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移動掃碼支付在這個場景下的發展道路是否一馬平川呢?

第三方支付順勢而為

移動掃碼支付的爆發可謂充滿中國色彩。大部分歐美國家的金融體系都比較完善,其國民也習慣於信用卡刷卡支付的消費模式。

相對而言,我們對信用卡就不太感冒,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18年第四季度的數據,我國人均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持有量僅為0.49張,信用卡的普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移動支付發展迅猛

在支付方式單一、便捷化程度低的背景下,互聯網企業陸續出現,快速教育了消費者網上支付和線下移動支付,令到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支付流程簡單化。

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達202.93萬億元,同比增長28.8%;而根據Forrester的數據,2016年美國移動支付規模僅1120億美元,可見,中國移動支付發展規模遠超歐美,甚至領跑全球。

趨勢不可逆,手機已逐漸演變成我們的錢包。譬如,平時逛街購物、吃飯聚餐的時候,我們總會脫口而出“刷支付寶!”“刷微信!”也就是說,掃碼支付的習慣慢慢根植於我們的腦海當中。

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隨著公交車刷卡機的改造升級,橫向發展的微信和支付寶終於觸及到公共交通領域,推出了“先乘車,後付費”的公交地鐵乘車碼,允許脫網扣費,將掃碼支付的思路平移到這個重要的消費場景裡。既然掃碼支付的習慣已然形成,何不順水推舟,拿下公交支付場景。

坐擁天時(移動支付趨勢)、地利(硬件完善)、人和(掃碼支付習慣),兩大移動支付巨頭對公共交通領域的“蠶食”看似必然。

實體公交卡擁抱線上

多年來,我們一直把實體公交卡作為公交支付場景中的首選支付方式,而這些實體公交卡基本上都是運用了NFC技術。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縮寫,即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在支付的時候,通過介質(通常為實體卡片、手機等)與讀卡器的接觸,不用連接移動網絡就能夠完成扣款操作。

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NFC支付

實體公交卡之所以長年盤踞線下乘車場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共交通快捷高效、簡單易懂的特性決定,其承載的是數以億計普通居民的通勤需求。

試想一下,在一個人滿為患的上下班高峰,人人都爭分奪秒地擠上公交車、地鐵,此時是掏出卡片滴的一聲完成扣費通過,還是掏出手機、喚醒屏幕、打開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扣費通過相對節省時間?筆者還是傾向於把這一票投向前者。

另外,由於公共交通自帶民生消費屬性,實體公交卡大多是市交委控股企業推出的,用它搭乘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滿足一定次數後,就會有部分折扣優惠,以降低乘客們的通勤成本。所以說,在公共交通領域裡,實體公交卡具有較強的用戶粘性。

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滴卡乘公交車

然而,在移動掃碼支付這波兇猛的熱潮下,實體公交卡也亦開始擁抱互聯網,制卡公司開發獨立APP並上線“乘車碼”,以圖跟上趨勢。但是,這就無形中產生了線上、線下兩套不同的賬號體系,既掣肘企業本身發展,又會給乘客造成困擾。

三足鼎立,分庭抗禮還是走向融合?

一方面,移動掃碼支付浪潮蔓延到公共交通領域,另一方面,實體卡NFC支付堅守陣地、開拓線上,而這個時候,停滯許久的手機PAY亦緩慢地呈現復甦勢頭。

諸如APPLE PAY、小米PAY、華為PAY等這些手機PAY支付方式也是運用了NFC技術,不同的是,它把手機當作虛擬的卡片,觸碰讀卡器後就能夠脫網完成扣費。

可以說,在移動掃碼支付的咄咄逼人和實體卡NFC支付的穩紮穩打之間,手機PAY不失為公共交通領域的一個折中方案,因為它迎合了手機即是錢包的理念,又讓乘客們避免了遺失卡片、忘記充值的尷尬。

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刷”手機進站

不過,在落後就要捱打的時代,它已喪失了先發優勢,正如上世紀70年代,黑珍珠還是一種沒什麼人關注的珍珠,直到一位商人把它帶到紐約第五大道上的櫥窗,標上難以置信的高價,在多家時尚雜誌上刊登廣告,黑珍珠便搖身一變,成為名貴珠寶,受人追捧。

互聯網尚未大眾化前,刷實體卡搭乘公交車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動作;互聯網企業來勢洶洶之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總能佔有線下零售消費的一席之地。目前,手機PAY仍然不能在消費者的心智上有所突破,小眾趨勢很大概率將會繼續維持。

乘車碼,微信和支付寶的又一大招

騰訊乘車卡

2019年伊始,微信聯合行業合作伙伴推出基於NFC支付的“騰訊乘車卡”,只需要在微信上開通一張雲交通卡,就可以在全國200多個城市“刷”手機乘車。

移動掃碼支付、實體卡NFC支付、手機NFC支付,這三種支付方式在公共交通領域乃至整個零售消費環節均是常見的,三者激烈的對抗尤為精彩,但是,當互聯網巨頭入局NFC支付後,三者似乎能夠在公交支付場景率先走向融合,做到“卡碼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