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雜糧家族再添“新貴”

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糜子、穀子、蕎麥等外,我省雜糧家族再添“新貴”——藜麥。

藜麥屬莧科藜屬雙子葉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距今已有5000~7000年的種植歷史。藜麥籽粒蛋白質含量高,富含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物質,低脂、低升糖、不含麩質。因其豐富突出的營養特性,被古印加人民和現代營養學家稱為“糧食之母”和“黃金谷物,聯合國將2013年定為“國際藜麥年”。藜麥具有良好的耐寒、耐旱及耐鹽鹼特性,可在極端生態條件下生長,化肥、農藥和灌溉成本不及小麥、玉米等作物的三分之一,農事管理成本較低,並有較高產出,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好。我省自然降水、有效積溫及無霜期等生態條件均能滿足優質藜麥生產的基本要求,是種植生產優質藜麥的最佳產區。2015年,甘肅省農科院楊發榮團隊育成國內首個藜麥品種“隴藜1號”,該品種適宜在我省河西高海拔灌區和東南部降水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種植,產量和品質都非常可觀。推廣種植藜麥,發展藜麥產業可為我省農業供給側改革找到一條有效途徑,為我省精品農業培育出一種新的特色產業,為我省扶貧攻堅找到一條新路子。

該團隊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依託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劃和省科技創新專項等項目進行科技攻關,在藜麥種質資源引進、鑑定、新品種選育、高效栽培技術、產品研發、秸稈飼料化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培育出隴藜系列新品種4個,制定栽培技術1套,研發藜麥系列產品14個,制定藜麥秸稈全混合日糧配方3個,申請發明專利7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目前,該團隊育成的隴藜系列品種在全省14個地州市推廣應用面積約15餘萬畝,初步形成了4個核心種植區:即:隴東旱作區、河西走廊沿祁連山灌區、隴中乾旱半乾旱區、天祝甘南高寒陰溼區,突破了傳統作物種植的海拔高度,擴大了糧食作物種植區域範圍,有力地促進了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精準脫貧。秘魯、墨西哥專家考察天祝藜麥示範基地天祝藜麥試驗示範基地

近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畜草與綠色農業研究所邀請了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省科技廳、省農牧廳、省種子管理局、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總站、省草原技術推廣總站的有關專家對省科技支撐計劃“藜麥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省科技創新專項“藜麥副產品飼料化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項目進行了驗收,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這些項目對藜麥適種區劃、高效栽培技術、複種栽培、飼料化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的成果對藜麥示範推廣、飼料化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