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百年地坑院里的87岁老兵夫妻,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


俗话说人间最美四月天,这段时间我们得空就出去采风拍摄地坑院,在这次在采风期间,我们来到晋南一处比较偏僻的一个自然庄。由于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村里转了一大圈也没看见有人活动,大多的地坑院和黄土窑洞都废弃了,就在我们准备返回的时候,路过一个地坑院,看见院子里晾晒着被褥,还有小孩子的推车,看来这个地坑院里还有人居住,并且有一个小孩,便决定下到院子里去看看。

这家的地坑院和前段时间拍摄的地坑院入口不同,不用下坡而是利用高度落差直接开个门洞水平进入,出入地坑院方便了很多,雨水也能从门洞流出,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大门口种的有竹子,旁边的梨花盛开,映衬着还很鲜艳的对联门神、面前整理的干净整齐的菜畦,好一副田园诗意的美景。

敲开这个很有历史感觉的大门,大门口的对联横批两旁钉着2个光荣户的牌子,我们猜测这家有当过兵的人,征得主人允许,我们打开大门进到院子里。

还没进到院子里,一个面容和蔼的老人已出来迎接我们,院子里的晾晒的被褥和摆子院子里的东西,已勾起我小时候生活在地坑院里种种回忆,感觉很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环境。老爷子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吃饭了吗,我们说吃过了。他说他们刚吃完饭,没吃让大娘给我们做。

大爷给我们搬了板凳坐了下来拉开了家常,老爷子很健谈,聊天得知老人住的村子叫张庄,自己也姓张,今年87岁,51年时候入伍当过几年兵,当时是解放军的公安队伍,年轻时候也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说起本县附近的村庄都相当熟悉,现在一个月能领老军人补助金600多元。


背后的老奶奶是老爷子的老伴,非常勤快,自我们进到院子里和我们打过招呼后,就一直没闲着,刚出去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又开始打扫门洞下面的卫生,大娘的面前就是平时做饭的锅灶和风匣子。水龙头就在锅台边上,院子里的盆里泡着外重孙子的口水巾。

大娘总算是忙完了坐了下来,说自己比大爷小三岁,身体很好,腿脚利索和大爷在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地坑院里从结婚生子到现在生活了一辈子了,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这个村子连她们家一共就剩3户人家了,都是年龄大人在这里居住,其余的都搬迁到政府规划的新村子了。

现在院子里除了他们老两口,还有儿子儿媳妇也在这里陪他们住在这里,儿子出去打工了。由于老人不愿去新房居住,儿子和儿媳妇就搬回来住在这里照顾他们的身活起居。这段时间家嫁在外地的孙女和外重孙子从外地回来出娘家也和他们住在这个地坑院里,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


这是张大爷的儿媳妇在院子里的水龙头下洗碗。由于是中午时分,外重孙子睡着了,我们也在院子里也不便大声说话聊天,怕把孩子吵醒了,打听完其他两家的住处,我们就告别了他们继续我们的采风拍摄。

老爷子和儿媳妇把我们从到外面,儿媳妇回家继续忙了,老爷子坚持要送我们到村口,还说没事了常来,再过段时间院里的山楂就开花了再来拍摄,等菜地的莴笋也能吃了给你们带点,自己种的吃着放心。

送到村大路口,老人坐在了放着这里的木墩子上,说每天吃完饭天气好了就来这里坐坐,那两家人都不忙了就出来在这里面朝黄河聊天晒太阳,小编感觉这样的养老生活倒也惬意。儿女们为了为了遵循老人的生活习惯,随老人居住在一起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这便是最大的孝顺。


在拍摄期间,我们发现了这个稀罕物挂在门口。大家有知道这是用什么做的吗?反正小编也是农村长大的,也是第一次看见这稀罕物。更多养老话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喜欢看更多图片故事请加关注并点个赞,不胜感激你们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