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改革的三個轉向

當前教育改革的三個轉向

一、從教育情懷闡述教育改革的方向

很多教育人士都已經認識到關注兒童真實發展是未來一段時期學校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變革方向。教師正在從“教”向學生的“學”持續轉變,誰都不否認要重視學生的“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教”依然是當前一個非常嚴峻的現象。兩者一直以來在掙扎在衝突,但是這個現象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改觀。而當前一些學校在教和學轉向既是本校的轉向,也代表中國的小學教育都在為此做努力。

當前教育改革的三個轉向

二、從教育改革價值取向的觀念求索

整個主體學堂解讀教材要重視學生的情懷、情感、情緒。不僅僅是認知,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價值取向的觀念求索。很多學校正在課堂主體性實現的路徑上。觀念和路徑對教師的作用和啟迪都不同,能不能有效的克服過去的“教”,對老師怎麼樣落實兒童的主體性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特別中國教師在觀念上的強力轉向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進步,市場經濟的推開,人對自由精神的追求越來越鮮明的情況下,勢必要改變路徑。

當前教育改革的三個轉向

三、從隨意教研轉向聚焦學科學習活動的精確教研

精準教研不是精準教育,而是在實現主體性的主體學堂與兒童真實發展。首先從主體學堂的角度看,很多人以為就是以兒童為本。而多年來採用的是人的主體性教育。關於追求主體性的教育思潮的理念已經貫徹20多年了,現在發現這些年來更多的是觀念層面的理解,並且是缺乏路徑的。那麼這路徑的建構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對主體課堂的框架要進行塑造。對學校來說,做的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個構建。在深化的教育改革中,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都重要,誰都不可缺少。在打造這個路徑的時候的一個可能的做法,我們正在嘗試的做法是這麼幾條:

1、哲學上的思考

就是指的我們經常說的回到現象學的那個立場上,回到事情實事中去,實際的事情是什麼?回到事情的本源上去。中國學校的改革是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行為,所以這個框架就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框架。多少年來我們一直有個說法,當且僅當這是數學的表達方式,充要條件既充分又必要,當教師在持續的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時,隨便什麼樣的教育理論都能被我們一線教師所把握。

2、抓住活動的對象

牢牢抓住活動對象才有發展。有什麼樣的活動就要有什麼樣的發展。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就是讓兒童動起來,兩個老師誰更好,簡單的結論是:

(1)看誰的孩子們動的人數多;

(2)看四十分鐘誰動的時間長;

(3)看誰的課堂動到了該動的點子上。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更多學校都能夠透過個別的兒童看到整體的發展態勢。兒童在課堂上的學習能力是指學科的文化能力。所以從一年級的學習開始就認為學習是專業行為。兒童從幼兒園就成為學習的專業工作者。而學習的專業工作者從學科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掌握了學科文化修養的人。

當前教育改革的三個轉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