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公务员没那么简单,这四类人必须持证上岗!

当下,持证上岗是我国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证书意味着专业,拥有了某个领域的证书,说明你具备胜任该领域工作的能力。因此,对于那些专业技能型职业来说,持证上岗是对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想当公务员没那么简单,这四类人必须持证上岗!

这四类公务员需要持证上岗

在过去,持证上岗与公务员这个行业完全不搭边,对于公务员来说,证书仅是锦上添花的工具,但绝不是必需品!然而,随着公务员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公务员岗位也开始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持证上岗成为公务员任职的必备要素。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公务员法》进行了第七次会议修订,新《公务员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对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实行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也就是说,从2019年6月新《公务员法》实施之日起,从事这四类工作的公务员们,必须要持证上岗!

想当公务员没那么简单,这四类人必须持证上岗!

为什么要对4种人实行法考制度?

为什么要求这四类公务员必须持证上岗呢?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对此,专业人士是这样解释的:以上四类工作,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只有执法者本身足够专业,整个执法队伍才能良性发展,执法队伍的素质才会有所提高。

看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问:那已经从事上述四种工作的公务员,还要不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呢?

其实,我们的规定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只有初次从事这四种工作的人员需要参加法考。也就是说,在新《公务员》法实施之前就已经从事这几种工作的人,法律并没有硬性规定大家要参加法考。不过,如果大家想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进行执法工作的话,还是可以积极参加考试的!

公务员持证上岗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这部分公务员的入职门槛会更高。因此,想要考这四类公务员的同学们,抓紧时间考证吧!只有拥有证书,你才能够开启公考之旅,才能成功的迈入公务员这个行业当中。

对于公务员持证上岗的规定,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行测快速提分方法

代入排除法是利用题干信息先排除再代入再排除的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代入排除方法该如何应用。

一、先代入再排除

例1:某校人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班级36人,若将全校人数的百位数与十位数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那么该校人数最多可以达到多少人?

A.750 B.972 C. 396 D.998

【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平均每个班级36人”可知,选项A,D一定不符合。再判断BC都符合。但题目中还有一个要求“全校人数的百位数与十位数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这时再把B代入验证,符合要求。所以选择B。

例2.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

A.169 B.358 C.469 D.736

【答案】B。解析:此题用代入排除法。由“各位数字之和是16”可排除选项C;由“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可排除选项A、D,故选B。

二、代入的选项在题干中存在某种等量或者不等量关系

例1:某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目,规定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参加考试回答了全部题目,得了82分,问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未答的题目数之差是多少?( )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B。解析:X+Y+Z=50,3X-Y=82,求X-(Y+Z),根据两个整数的和与这两个整数的差所得结果的奇偶性相同,X+Y+Z为偶,所以X-(Y+Z)为偶,排除选项A和C,代入18,发现不符合,所以选B。

例2: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

A.5:4:3 B.4:3:2 C.4:2:1 D.3:2:1

【答案】D。解析:可设甲的产量为x,乙的产量为y,丙的产量为z。则可得如下关系式:3y+6z=4x,x+2y=7z,两式相加可得3x+z=5y,将选项代入,只有D符合。故选D。

以上是事考行测中代入排除方法的应用,在做数学运算题目时要加强题目练习,通过不断的刷题增强方法应用的敏感性以及做题的准确性。

诚然,如果考生能清晰地判断出文段中的逻辑关系,进而找到与设空处所填词语的呼应点,选出正确答案自是不在话下。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于词语的辨别分析能力,正如上文提到的,逻辑填空题型具有词语理解与语义理解并重的特点。换句话说,或许有的题目必须通过对词语进行细致的辨别分析,才能确定究竟该填入一个什么样的词语,而有的题目在分析出逻辑关系后还需对词语进行辨析,方能确定答案。事实上,许多考生在备考中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平时不注重词语的积累,词汇量很匮乏;亦或是时间不允许,在短时间内无法积累大量词汇;当然,也有小部分考生准备非常充分,积累了大量词语,但是考试中却出现陌生的词语。如此,在考场上一旦遇到这样的题目,考生就会感觉选择哪个词都能说得过去,于是苦思冥想,纠结半天,在时间的压力下只能草率地蒙一个。这不仅不能保证能做对这一道题,在做下一题时还在想着刚才这道题到底有没有做对,从而影响总体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做对这样的题目呢?当出现两个难以区分的词语时应该如何来进行辨别分析呢?

语素联想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何为语素呢?我们知道,在语言学中,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就是说,要成其为一个语素,必须同时具备读音和语义。例如“天”、“人”、“葡萄”、“咖啡”、“奥林匹克”等都是既有读音又有语义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一个语素。

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语素展开联想,分析词语中不同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差别的方法。

举例来说:“推脱”与“推托”,这两个词都是由两个语素组成,是同音词。但是它们的意思、用法都有差别,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如果我们在考试时遇到这两个词,就可以运用语素联想法来加以区别。这两个词都包含两个语素,既包含一个相同语素“推”,也包含不同的语素,即“脱”和“托”。想要弄清二者的区别,从不同的语素着手。由“脱”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联想到“摆脱”、“开脱”、“脱离”、“脱身”等词语,侧重的是使事情或责任与自己无关,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方设法要推脱责任;而对于“托”,我们能联想到“嘱托”、“托故”、“委托”等词,侧重于用找借口拒绝,如:每次交待任务,他总是推托道:“这个任务我完成不好,还是让别的人干吧!”由此可以进一步确定,“推脱”指摆脱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事情等,它着重指摆脱、开脱责任、问题、事情等,使与己无关;而“推托”的意思是借故拒绝,即不直接加以拒绝,而婉言表示不接受,后面常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所拒绝的多指让自己做而不愿做的事情。

通过语素联想,便可对两者的含义侧重、搭配对象进行明确的区别。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道题目:

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________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________,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感触 启示 B.感悟 启蒙

C.感受 启发 D.感觉 启迪

对于这道题目,四个选项给出的前后两空各四个词语,均为近义词,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辨析才能得出答案。

第一空中,分别给出“感触”、“感悟”、“感受”、“感觉”四个词,对于“触”,我们会联想到“触动心灵”、“触发情感”;对于“悟”,我们能联想到“领悟道理”、“觉悟”、“醒悟”;对于“受”,我们可以联想到“受到”、“接受”;对于“觉”,我们常联想到“觉察”、“觉醒”。

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明确,“感触”与“感悟”多指抽象的事物,如情感、道理等,而文段中指向的是“孩子的进步”,是具体的事物,由此可以先排除A、B两项。

再看第二空的词语,对于“发”,我们会联想到“生发”,而对于“启迪”,我们想到的通常是“启迪智慧”,而“迪”的本意为“开导”。由题干中“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可知,这里强调的是生发出某种想法,从而得到灵感。而不是“智慧”或“开导”。由此可知,C项为此题的正确答案。

对于这一道题目,我们就是通过辨析词语中的不同语素,找出相近词语之间的细小差异,对它们作出明确的区别,从而锁定最终的答案。事实上,对于没有相同语素的词语,这一方法同样适用。这,就是语素联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