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碧血剑》,难忘夏雪宜

掩卷《碧血剑》,难忘夏雪宜
掩卷《碧血剑》,难忘夏雪宜
掩卷《碧血剑》,难忘夏雪宜

一口气吞完了《碧血剑》,怅然若失,好像每次读完一本书都要这样,一个故事讲完了,总有一些触动人心的地方,留下唏嘘惆怅。

《碧血剑》是金庸的第二本书,绝算不上佳作,在金庸的作品里也算没什么太大名气的。不知为什么,我读金庸,真正读进去的,却都是没什么名气不引人注意的小书。比如让我惊叹的《连城诀》。

《碧血剑》似乎也是如此。当然,这本《碧血剑》绝比不上笑傲的深刻精致,比不上天龙的博大精深,也比不上《连城诀》那种层层深入、剥茧抽丝的奇崛,总体来说,平平无奇。袁承志的性格,基本没有什么突出的刻画,与青青的爱情除了一些小性儿,也没有太吸引人的细腻的描写。但是这本小书,还是可以看出金庸笔下的功力。

《碧血剑》里写得最多的,可算是袁承志与各种人比武过招。金庸显示了他极强的写招式的才能,每次比武,一脉贯通却又皆能写出不同之处。招式写得繁复详细,临阵瞬息变化万千,令人如身临其境,感觉到其中紧张奥妙。这种武功描写的张力每每让我惊叹不已。《碧血剑》里的华山派武功,金庸写出了一种朴实清健的感觉,能单单以招示描写写出一派武功的感觉特色,尤其难得,这份文字功夫实在是令我佩服。推荐大家以下精彩段落:袁承志与温氏五老分别比武(第五回)、袁承志破五行阵(第七回)、袁承志教训师侄(第九回)、袁承志与二师兄归辛树比武(第十回)、袁承志刺杀皇太极与玉真子斗剑(第十四回)、袁承志率众逃离五毒教(第十五回)、玉真子到华山挑衅(第二十回)。这些段落的武功描写各有千秋,读来定会大呼过瘾。

《碧血剑》初步展示了金庸对于大场面的把握能力。爱读金庸的人都知道,金庸爱把众多人物集中到一个场面内,环环相扣,奇峰叠起,矛盾冲突渐入高潮。这种技巧,在《碧血剑》里运用得也不错。从第二回到第十回,由两个大场面架起,伏笔与照应、回忆与现实、武功与心理,盘根错节又挥洒自如,在紧张的气氛中偶尔还有小人物轻松滑稽的闲笔。我一口气读来,真有欲罢不能,喘不过气的感觉。

罗嗦了这许多,还没有进入正题。我是想写一写夏雪宜的,读完一本《碧血剑》,这个名字却是久久难忘。金庸在后记中说,《碧血剑》的主角,第一是袁崇焕,第二是金蛇郎君,两个都是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至于袁承志,性格并不清楚,而袁崇焕也没有写好,所以书后面又附了一篇《袁崇焕评传》。这本《碧血剑》,金庸附会史实,做得倒也严谨,每章有引用史实之处,皆作了注释,整体来看也颇有乱世历史变迁的沧桑感。然而我读武侠小说,一向不太喜欢这些附加在武侠之外的东西,这也是我一直喜欢古龙多于金庸的原因。夏雪宜在《碧血剑》中占的篇幅很少,加在一起只有三四回而已,但却极出彩。在这本国家民族历史沧桑的书中,夏雪宜是一个异数,他身上没有掺杂任何民族大义、历史责任,只是原原本本地写了武侠小说的两个原始母题:仇恨与爱情。夏雪宜的风采,却于惊鸿掠影中挥之不去。既然金庸自己都承认袁崇焕袁承志都没写好,那么,我心里坚持认为金蛇郎君夏雪宜是《碧血剑》的第一主角,也算不无道理吧。

《碧血剑》全书,袁承志在前台冲锋陷阵,可是,金庸在他身上,却时时附着夏雪宜的影子。袁承志在危急时取胜,几乎全是用《金蛇密笈》的遗赠。与温氏五老比武的最后,双手抓飞刀的绝技,令温氏五老惊呼金蛇之名;率众逃离五毒教,最后一手反手挥暗器的功夫,令何红药哭喊出金蛇郎君。这些绝技,温吞水一样的袁承志使出来已是如此俊逸,可以想见当年白衣飘飘的美少年夏雪宜于万军丛中挥洒自若的风度。

那些脱口而出的呼喊,可见当年夏雪宜的形象,令当事者一见终生难忘,成为脑海深处不可磨灭的印记。《金蛇密笈》里的奇招,在袁承志似乎是取之不尽。一套独臂刀法,已能令罗立如扬名立腕;轻轻松松尽数破去两仪剑法双人合使的威力;袁承志最后用来杀玉真子的招式,令拳剑无双的穆人清也觉大开眼界。夏雪宜于武学的奇才,可说已在隐隐之中超过了本书中任何一位武学高手,读之令人心下凛然,敬畏俱在。

夏雪宜的个性,可说是亦正亦邪,他的狠,他的工于心计,都似乎到了极处。死后的种种安排,曾被穆人清和木桑道人指为用心不端。可是,他们不了解,也无法了解。

夏雪宜所经历的,是人间最阴惨最残酷的遭遇。他的怀疑,他的防备,他的以血还血,与他所经历的劫难相较,真的是无可指责。更何况,他曾经仗义救人。即便是报仇,也是公然挑衅,一笔一笔,直来直往,光明磊落。即便是死后的毒计,也是于遗言中警示得清清楚楚。比起那些令人不耻的阴毒暗害,夏雪宜的狠,依然有着一种清白高傲的风骨。

读《碧血剑》,几次下泪,都是为着夏雪宜。这一个有着骄傲眼神的男子,这一个风流豪侠的一代怪杰,却有着那样单纯执着坚贞的爱情。强盗与人质的情愫,本是俗气的题材,如《连城诀》中的丁典与凌霜华,寂寞佳人与痴情才子的偶遇,一样是说了千百年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俗气的故事,金庸写得动人心弦。在那些最黑暗最残忍的背景里,这样俗气的故事,因其单纯的坚守而如钻石水晶般璀灿夺目,灼灼其华。那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金蛇郎君,却可以为一个天真的女孩子,唤起内心深处最缠绵的柔情。小小山洞里,守她陪她,端汤煮水,逗猫嬉笑。为着她为自己而流的眼泪,可以一笔勾销执着了多年的仇怨;为着她愿意留下来的一句承诺,可以如小猴子一般窜上跳下。他只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强硬的壳下是最柔软的心。重伤昏迷中那一句句轻轻呼唤的“妈妈“,叫得人心里一阵阵地疼怜。他全部仇恨的来源,只是因为,曾经最温暖最眷恋的地方瞬间成为鲜血淋漓的人间地狱。这种恨,是可以被理解的,可以被原谅的。他见过太多的算计,太多的毒计,而他全部的渴望,不过有一个人,不计利害地关心他,不过是相爱的人,日日平淡相守。所以,那个小女孩瞬间里没有杂质的关切眼神,可以点燃筋疲力尽的他新的力量。所以,可以为她,放弃、宽恕,为她坚强地活下来。在生命的绝望里一抹安慰的浅笑,那一种笑容,十八年以后,由温仪的口中讲出,依然是催人泪下的感动。“得宝之人,务请赴浙江衢州石梁,寻访女子温仪,赠以黄金十万两。““此时纵聚天下珍宝,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生命的尽头,依然念着她,想着她,天下的奇珍抵不过半日的欢聚。他没有记着,手脚筋断、武功尽失的痛苦,他只是记得,她,一个无知而柔弱的女子,挡在他身前,同生共死的绝决誓言。

金庸写夏雪宜与温仪的爱情,在《碧血剑》中是最动人的段落。这一段埋藏了十八的年的故事,由温仪来讲述。在讲的过程中,温仪的形象也已丰满动人。她是那样一个勇敢而坚韧女子。十八年的痴心苦等,十八年的埋藏深怨,十八年唱着他唱给她的情歌,含辛茹苦地抚育他们的孩子。温仪的话,全部掷地有声,铮琮清响,心里对正邪的判断,对家人恶行的不耻,对自己的感情的坚守,对世俗礼教的无畏,都在那温柔的语声中细细讲来。这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凄然地生活在那样一个把邪恶当作家常便饭的深宅大院里,却因着夏雪宜给她的瞬间幸福,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世快乐的梦想。到生命结束的时候,她说着,在他身边,没人再欺负我。是的,他给她的,是真正的安全,是全心的体贴,是倾心的给予。

我喜欢读这样的爱情。时空的隔绝,身份的阻挡,生死的界限,弥漫的黑暗和万劫不复的苦难,都不能,减去爱的光芒。有你在,就有光。虽然知道这样的爱情或许不真实,但是这样的故事,却能让人在茫茫尘世中相信一种力量。

手掩《碧血剑》,爱上夏雪宜。想象那个孤独而寂寞的金蛇郎君,站在船头迎风飘摆的衣袂。灿灿金蛇,幽幽碧血。

另:袁承志在拜师这时,穆人清让他拜开山祖师的像,说是“风祖师爷“。让我有这样的猜想,这祖师,莫不是指风清扬么?风清扬在是华山派剑宗高手,而《碧血剑》中写华山派的混元功,是由掌法练起,自外而内修习内功,倒与剑宗先招式后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按时间来说,《笑傲江湖》的写作时间在《碧血剑》之后,不应该有这样的联系,不过金庸修订碧血剑花了最大的功夫,或许是修订时加上去的玄机呢?仅为个人推测,博人一笑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