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碧血劍》,難忘夏雪宜

掩卷《碧血劍》,難忘夏雪宜
掩卷《碧血劍》,難忘夏雪宜
掩卷《碧血劍》,難忘夏雪宜

一口氣吞完了《碧血劍》,悵然若失,好像每次讀完一本書都要這樣,一個故事講完了,總有一些觸動人心的地方,留下唏噓惆悵。

《碧血劍》是金庸的第二本書,絕算不上佳作,在金庸的作品裡也算沒什麼太大名氣的。不知為什麼,我讀金庸,真正讀進去的,卻都是沒什麼名氣不引人注意的小書。比如讓我驚歎的《連城訣》。

《碧血劍》似乎也是如此。當然,這本《碧血劍》絕比不上笑傲的深刻精緻,比不上天龍的博大精深,也比不上《連城訣》那種層層深入、剝繭抽絲的奇崛,總體來說,平平無奇。袁承志的性格,基本沒有什麼突出的刻畫,與青青的愛情除了一些小性兒,也沒有太吸引人的細膩的描寫。但是這本小書,還是可以看出金庸筆下的功力。

《碧血劍》裡寫得最多的,可算是袁承志與各種人比武過招。金庸顯示了他極強的寫招式的才能,每次比武,一脈貫通卻又皆能寫出不同之處。招式寫得繁複詳細,臨陣瞬息變化萬千,令人如身臨其境,感覺到其中緊張奧妙。這種武功描寫的張力每每讓我驚歎不已。《碧血劍》裡的華山派武功,金庸寫出了一種樸實清健的感覺,能單單以招示描寫寫出一派武功的感覺特色,尤其難得,這份文字功夫實在是令我佩服。推薦大家以下精彩段落:袁承志與溫氏五老分別比武(第五回)、袁承志破五行陣(第七回)、袁承志教訓師侄(第九回)、袁承志與二師兄歸辛樹比武(第十回)、袁承志刺殺皇太極與玉真子鬥劍(第十四回)、袁承志率眾逃離五毒教(第十五回)、玉真子到華山挑釁(第二十回)。這些段落的武功描寫各有千秋,讀來定會大呼過癮。

《碧血劍》初步展示了金庸對於大場面的把握能力。愛讀金庸的人都知道,金庸愛把眾多人物集中到一個場面內,環環相扣,奇峰疊起,矛盾衝突漸入高潮。這種技巧,在《碧血劍》裡運用得也不錯。從第二回到第十回,由兩個大場面架起,伏筆與照應、回憶與現實、武功與心理,盤根錯節又揮灑自如,在緊張的氣氛中偶爾還有小人物輕鬆滑稽的閒筆。我一口氣讀來,真有欲罷不能,喘不過氣的感覺。

羅嗦了這許多,還沒有進入正題。我是想寫一寫夏雪宜的,讀完一本《碧血劍》,這個名字卻是久久難忘。金庸在後記中說,《碧血劍》的主角,第一是袁崇煥,第二是金蛇郎君,兩個都是沒有正式出場的人物,至於袁承志,性格並不清楚,而袁崇煥也沒有寫好,所以書後面又附了一篇《袁崇煥評傳》。這本《碧血劍》,金庸附會史實,做得倒也嚴謹,每章有引用史實之處,皆作了註釋,整體來看也頗有亂世歷史變遷的滄桑感。然而我讀武俠小說,一向不太喜歡這些附加在武俠之外的東西,這也是我一直喜歡古龍多於金庸的原因。夏雪宜在《碧血劍》中佔的篇幅很少,加在一起只有三四回而已,但卻極出彩。在這本國家民族歷史滄桑的書中,夏雪宜是一個異數,他身上沒有摻雜任何民族大義、歷史責任,只是原原本本地寫了武俠小說的兩個原始母題:仇恨與愛情。夏雪宜的風采,卻於驚鴻掠影中揮之不去。既然金庸自己都承認袁崇煥袁承志都沒寫好,那麼,我心裡堅持認為金蛇郎君夏雪宜是《碧血劍》的第一主角,也算不無道理吧。

《碧血劍》全書,袁承志在前臺衝鋒陷陣,可是,金庸在他身上,卻時時附著夏雪宜的影子。袁承志在危急時取勝,幾乎全是用《金蛇密笈》的遺贈。與溫氏五老比武的最後,雙手抓飛刀的絕技,令溫氏五老驚呼金蛇之名;率眾逃離五毒教,最後一手反手揮暗器的功夫,令何紅藥哭喊出金蛇郎君。這些絕技,溫吞水一樣的袁承志使出來已是如此俊逸,可以想見當年白衣飄飄的美少年夏雪宜於萬軍叢中揮灑自若的風度。

那些脫口而出的呼喊,可見當年夏雪宜的形象,令當事者一見終生難忘,成為腦海深處不可磨滅的印記。《金蛇密笈》裡的奇招,在袁承志似乎是取之不盡。一套獨臂刀法,已能令羅立如揚名立腕;輕輕鬆鬆盡數破去兩儀劍法雙人合使的威力;袁承志最後用來殺玉真子的招式,令拳劍無雙的穆人清也覺大開眼界。夏雪宜於武學的奇才,可說已在隱隱之中超過了本書中任何一位武學高手,讀之令人心下凜然,敬畏俱在。

夏雪宜的個性,可說是亦正亦邪,他的狠,他的工於心計,都似乎到了極處。死後的種種安排,曾被穆人清和木桑道人指為用心不端。可是,他們不瞭解,也無法瞭解。

夏雪宜所經歷的,是人間最陰慘最殘酷的遭遇。他的懷疑,他的防備,他的以血還血,與他所經歷的劫難相較,真的是無可指責。更何況,他曾經仗義救人。即便是報仇,也是公然挑釁,一筆一筆,直來直往,光明磊落。即便是死後的毒計,也是於遺言中警示得清清楚楚。比起那些令人不恥的陰毒暗害,夏雪宜的狠,依然有著一種清白高傲的風骨。

讀《碧血劍》,幾次下淚,都是為著夏雪宜。這一個有著驕傲眼神的男子,這一個風流豪俠的一代怪傑,卻有著那樣單純執著堅貞的愛情。強盜與人質的情愫,本是俗氣的題材,如《連城訣》中的丁典與凌霜華,寂寞佳人與痴情才子的偶遇,一樣是說了千百年的故事。然而,就是這樣俗氣的故事,金庸寫得動人心絃。在那些最黑暗最殘忍的背景裡,這樣俗氣的故事,因其單純的堅守而如鑽石水晶般璀燦奪目,灼灼其華。那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金蛇郎君,卻可以為一個天真的女孩子,喚起內心深處最纏綿的柔情。小小山洞裡,守她陪她,端湯煮水,逗貓嬉笑。為著她為自己而流的眼淚,可以一筆勾銷執著了多年的仇怨;為著她願意留下來的一句承諾,可以如小猴子一般竄上跳下。他只是一個受傷的孩子,強硬的殼下是最柔軟的心。重傷昏迷中那一句句輕輕呼喚的“媽媽“,叫得人心裡一陣陣地疼憐。他全部仇恨的來源,只是因為,曾經最溫暖最眷戀的地方瞬間成為鮮血淋漓的人間地獄。這種恨,是可以被理解的,可以被原諒的。他見過太多的算計,太多的毒計,而他全部的渴望,不過有一個人,不計利害地關心他,不過是相愛的人,日日平淡相守。所以,那個小女孩瞬間裡沒有雜質的關切眼神,可以點燃筋疲力盡的他新的力量。所以,可以為她,放棄、寬恕,為她堅強地活下來。在生命的絕望裡一抹安慰的淺笑,那一種笑容,十八年以後,由溫儀的口中講出,依然是催人淚下的感動。“得寶之人,務請赴浙江衢州石樑,尋訪女子溫儀,贈以黃金十萬兩。““此時縱聚天下珍寶,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財寶而輕別離,愚之極矣,悔甚恨甚!“生命的盡頭,依然念著她,想著她,天下的奇珍抵不過半日的歡聚。他沒有記著,手腳筋斷、武功盡失的痛苦,他只是記得,她,一個無知而柔弱的女子,擋在他身前,同生共死的絕決誓言。

金庸寫夏雪宜與溫儀的愛情,在《碧血劍》中是最動人的段落。這一段埋藏了十八的年的故事,由溫儀來講述。在講的過程中,溫儀的形象也已豐滿動人。她是那樣一個勇敢而堅韌女子。十八年的痴心苦等,十八年的埋藏深怨,十八年唱著他唱給她的情歌,含辛茹苦地撫育他們的孩子。溫儀的話,全部擲地有聲,錚琮清響,心裡對正邪的判斷,對家人惡行的不恥,對自己的感情的堅守,對世俗禮教的無畏,都在那溫柔的語聲中細細講來。這是一個苦命的女子,悽然地生活在那樣一個把邪惡當作家常便飯的深宅大院裡,卻因著夏雪宜給她的瞬間幸福,在自己的世界裡做一世快樂的夢想。到生命結束的時候,她說著,在他身邊,沒人再欺負我。是的,他給她的,是真正的安全,是全心的體貼,是傾心的給予。

我喜歡讀這樣的愛情。時空的隔絕,身份的阻擋,生死的界限,瀰漫的黑暗和萬劫不復的苦難,都不能,減去愛的光芒。有你在,就有光。雖然知道這樣的愛情或許不真實,但是這樣的故事,卻能讓人在茫茫塵世中相信一種力量。

手掩《碧血劍》,愛上夏雪宜。想象那個孤獨而寂寞的金蛇郎君,站在船頭迎風飄擺的衣袂。燦燦金蛇,幽幽碧血。

另:袁承志在拜師這時,穆人清讓他拜開山祖師的像,說是“風祖師爺“。讓我有這樣的猜想,這祖師,莫不是指風清揚麼?風清揚在是華山派劍宗高手,而《碧血劍》中寫華山派的混元功,是由掌法練起,自外而內修習內功,倒與劍宗先招式後內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按時間來說,《笑傲江湖》的寫作時間在《碧血劍》之後,不應該有這樣的聯繫,不過金庸修訂碧血劍花了最大的功夫,或許是修訂時加上去的玄機呢?僅為個人推測,博人一笑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