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今天我们来说说刘备 ,曹操挥军南下目标的是直指荆州,此时身处新野的刘备呢成为了曹操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敌人,但此时刘备兵马并不过万,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在众人的商议之下刘备率兵难目标是江铃。

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但在逃亡的过程当中,沿路百姓的也加入了这只逃亡大军。等到了当阳人数也达到了 10万之众,但由于逃亡当中加入了过多的平民,使得刘备的逃亡速度大大降低了,但这个时候刘备并没有选择率兵弃民难逃。而是继续带着百姓难逃,然而谁知难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刘备携民渡江一直被传颂为刘备仁义的代表之做,之前我们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一直会认为刘备的仁义之至,但我们现在都知道演义归演义史实归史实,我们需要更逻辑的思维去分析。刘备携民渡江的真正含义。首先率民渡江,成功将会成为刘备东山再起的巨大资源以往我们称一周为大周并不是指地广而是指此州百姓之多。

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如果要论地广无论是荆州交州还是西凉都远远大于司隶徐州等中原众州,但人口密度来看,中原的这些州都几乎是边缘州的近百倍。三国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到,中原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周边,这也会使得中原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备在新野盘踞多年深知地盘儿可以丢而人口不丢道理,如果需要成就霸业,需要人口,有人耕种,这样才可以扩大赋税,有了人才可以扩大军队刘备带着的十几万人,实际上就是为了得到这些人。

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刘备这句,服务冀大事必以人为本,军人归吾何忍弃去,充分将刘备携民的目标充分暴露,欲成大事,以人为本,而我们后人,很多时候将此句,翻译为刘备是以人为本。而我们在这里就应该看清了指的是什么?实实在在的人对于刘备来说,拥有一支民心归附的数万群众,一旦渡江到江铃就会成为刘备东山再起的巨大财富,所以咱们可以判断这些百姓很大部分就是刘备煽动指使的。刘备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呢没有算准,曹操他会率精兵日行 300里,强行追击使得在率民渡江的算盘成为了泡影。

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而当真正的危险来临,刘备是一个非常善于选择的人,他立即选择了抛家弃子更别说是这些跟随他走了几百里的贫民,直接带亲信数十人跑路。对于刘备来说,如果有机会携民渡江,那刘备是必如此因为这对他日后的荆州以南的这个地区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计划一旦破灭最为优先的就是保证实力东山再起呀。

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如果成功渡江是刘备的如意算盘而一旦被曹军追上了刘备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如何求生。一战时期德国的一个车,人数大约三位,行军,从头至尾大约是三公里,我们一次,推论此时刘备所率领的居民人数是 10万人以上,军队撤离前后相距至少是十公里以上,而百姓并不是军队,无法保持一个完整的建制因此刘备所在的居民,延续可能会在 20 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刘备率队走在最前面,那军队被追上的同时,刘备拥有 20 公里的人群缓冲地带。

曹操率精骑,一日一夜行 300里,追这个刘备我们简单换算一下,意味着24小时150公里那一定是曹操的一个极限速度,那20公里对于曹操来说,即使追上了军队的尾巴,想要抓住头部的刘备,至少也得三个小时,如果此时刘备前方,因为知道曹军的到来绝对会加快行军速度,那曹操呢,在不受阻拦的情况之下也得四个小时才能够追上前方的刘备,更何况呢,这十万百姓们也一定会成为曹操追兵的延缓器即使百姓不想抵抗但他们的存在势必会让曹操的步调放慢追击的速度,所以当刘备意识到这十万百姓已经无法带到江南之时这10万居民就成为了刘备跑路计划当中的最佳缓冲。

刘备携民渡江真的是爱民如子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看到这一点似乎所有的朋友们都会觉得我们把这个刘备是黑到底了,但是历史证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以君王为目标之人都是将百姓视为可用之水。群雄逐鹿目的就是在于统治人口资源,在当时的刘备来说他深知人的重要性,于是呢他选择携民渡江,而这些人无法为所利用的时候,刘备啊就选择抛弃同时呢将它们作为肉盾延缓追击给自己的逃生留出足够时间,这就是刘备的用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