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戶評論瑞幸咖啡時,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人紅是非多!一筆“4500萬元動產抵押擔保”再次將瑞幸咖啡推上輿論風口,瑞幸資金鍊斷裂、將成“下一個ofo”等說法捲土重來。

“這是一筆常規的設備融資租賃,符合瑞幸輕資產運營的大思路。”儘管瑞幸咖啡及時作出回應,但仍不乏看不懂瑞幸咖啡發展模式的觀察人士一路對其窮追猛打。

其實,今年應該是瑞幸咖啡發展的黃金階段。自去年下半年完成B輪兩億美元融資後,瑞幸咖啡在全國大舉擴張門店,僅在4月就將進駐11個城市。近期還發起了總金額5000萬的現金紅包活動,完全沒有資金鍊吃緊的跡象,更別提所謂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當用戶評論瑞幸咖啡時,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有句俗話說得很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一個品牌而言,產品到底好不好?更主要還是由消費者說了算。時趣洞察雲通過一年來(2018.3~2019.3)微博、小紅書的大數據分析,試圖還原一個用戶眼中真實的瑞幸咖啡。

一直以來,瑞幸的咖啡口感、產品質量向來是媒體早期爭論的焦點,但事實的真相很可能與媒體評價並不一致。

當用戶評論瑞幸咖啡時,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通過微博平臺的輿情監測,時趣發現談及瑞幸的負面口碑僅佔0.97%,而正面口碑佔36.79%,總體來說用戶對瑞幸的品牌好感度較高,WBC世界冠軍拼配的大師咖啡基本獲得用戶認可,個別媒體所說的“惡評如潮”其實並不存在。

有意思的是,通過分析瑞幸咖啡的正負面評論關鍵詞能夠發現,正面品牌評價更加具體實在,原因更加明確;而負面品牌評價更加情緒化,無法指出具體問題。

當用戶評論瑞幸咖啡時,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正面評價有“醇香”、“醇厚”、“濃郁”、“暖胃”等具體詞彙,負面評價為“難喝”、“不好”、“差評”、“垃圾”等情緒詞彙。

其中既有先入為主的因素,也有外送帶來的口味體驗不佳,讓用戶產生情緒化的牴觸心理,但產品上總體是過關的,這也是瑞幸咖啡堅持直營從不開放加盟的好處,以標準化的流程提供了一致的產品和服務。

當用戶評論瑞幸咖啡時,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時趣通過對小紅書平臺的相關輿情監測也能發現,瑞幸產品評價以正面為主,“醇厚”、“香醇”是其高頻關鍵詞。

通過多方對比可以發現,瑞幸咖啡的產品在真實用戶中的口碑,可能比大多數媒體評價都要好得多。

當用戶評論瑞幸咖啡時,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此外,從瑞幸的整體品牌認知上不難發現,“小藍杯”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湯唯”的代言加持讓品牌擁有更多質感;而喊話“星巴克”、打“中國”牌讓瑞幸擁有足夠的營銷記憶點。從整體評價上看,瑞幸咖啡的營銷推廣做得非常到位。

作為咖啡行業的“獨角獸”,瑞幸咖啡的擴張速度及戰略路線是比較清晰的。根據瑞幸咖啡2019年年初設定的目標,今年會再開2500家門店,總門店數量將超過4500家,從而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