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为何称赞目不识丁的杜月笙?

潇泊兔


上海滩“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的传奇故事很多,他走了很多不寻常的路子,其中有一点就是,他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赳赳武夫式的青帮头目,他有的是长袖善舞和潇洒出尘的风致。

杜月笙出身贫寒,没有文化,被很多人说是目不识丁也不算夸张了,不过他却把人生的三碗面:情面,体面和场面都吃得极开。他从一个卖水果的成了上海滩土皇帝后,结交的人无数,圈子也涉及很广。他不仅和清朝遗老,黑白道,军政界关系不错,他还和一些文化圈里的人交往密切,成了朋友,其中国学大师章太炎就是他的座上客。

关于章太炎的学术我们就不用再讨论了吧,胡适都给过他这样的评价:“章太炎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

章太炎和杜月笙是朋友,他不仅给杜月笙改了个儒雅的名字,还给杜家祠堂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对杜月笙可谓是很好了。可是问题也就来了。文化圈的人素来孤傲,这样一个国学大师为何会和杜月笙来往了?其实还是江湖中的那句话吧:“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一,杜月笙出手帮了章太炎,有了交往。

本来两个人是没有什么交往的,章太炎也有着文人的孤傲,可是有一次他的侄儿在法租界出事了,虽然章太炎有着满腹的才华,可是在法租界里,他只是一个无钱无势的书生罢了。听说土皇帝杜月笙人缘广,爱帮人,就试着写了一封信给他,却得到了杜月笙的积极回应。

杜月笙不仅帮着章太炎的侄儿解决了问题,还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两人交谈甚欢。杜月笙走的时候还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钱庄庄票放在一个茶杯下,既给了钱又给了面子,这一行为让章太炎觉得杜月笙真的是世人所说的重礼节和讲义气了,决定交往这个人。

只能说会做人的杜月笙很会走不寻常的路子了,他给别人帮了忙,还能跑上门嘘寒问暖,怎么会不打动人了?国学大师章太炎此后成了他的座上客,不仅指点没有文化的他写字,还给他改名写家谱了。

二,章太炎给杜月笙改名,写家谱。<strong>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章太炎给他改成了杜月笙,名字来源于《周礼•太司乐疏》的句子:“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就这么稍作修改加了个竹字头,却成了一个高雅的名字。除了修改名字,章太炎给杜月笙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写家谱。

杜月笙当初从高桥出来的时候就暗暗发过誓,混得不好不回去。如今的他成了叱咤风云的青帮头马,那自然就得风风光光回去了。他回去后做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大修杜家祠堂。

1931年6月10日,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轰动上海滩,几万人的仪仗队,社会各界名流都来了,蒋介石送了《孝思不匮》,而章太炎更是亲自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把杜家追根朔底,直接追到了尧舜时期:杜之先出帝尧。夏时有刘累,及周封于杜......

三,杜月笙广交文人,写得一手好字。

最后我想说一点就是杜月笙其实不仅仅是和章太炎关系不错,他和其他很多文人也关系匪浅了。例如他曾经招名士杨度为幕僚,和“民国两章”中的另外一章章士钊也交往密切了。

在这样强大的文化氛围中,杜月笙也不似其他五大三粗的青帮头目了,他穿着长衫,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杜月笙也在这些高人的指点下,练就了一手好字,一般人看他的字,压根就想不到这个人的文化其实不高了。

只能说,杜月笙走的还真的不是寻常人的路子,也注定是上海滩的一个传奇人物了。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因为杜月笙这个人太会做人了。

杜月笙有句话,叫刀切豆腐两面光,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够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看看杜月笙接触的那些人,三教九流,不少跟杜月笙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有利益利突,但最终都跟杜月笙成为了朋友。

比如王亚樵。

王亚樵是斧头帮帮主,暗杀政治的大哥大,看谁不顺眼,就要拿斧头砍人,曾经刺杀过蒋介石、汪精卫、日本大将等人。可以说,没有他不敢杀的人,只存在他想不想杀你。

而王亚樵在上海混,自然跟杜月笙产生了交集乃至冲突。

当年,王亚樵因为上海轮船招商的事跟杜月笙起冲突。张啸林建议找机会杀掉王亚樵。但杜月笙觉得此计不行,因为王亚樵手下众多,而且都是亡命之徒,要是杀了他,就等于跟数百人结仇。杜月笙的意见是退一步,让出一些利益,然后结交王亚樵这个朋友。

讲数的时候,王亚樵带着一帮兄弟来,杜月笙就只是跟张啸林还有黄金荣来了,其实就透露出一个意思,他跟王亚樵不比狠,不比人数,只比大家的面子。

这样,两方握手言和。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人跟杜月笙成为了朋友,任何人到了上海滩,只要有点名气的,杜月笙都给予帮助甚至接济,什么戴笠、张学良等等。那杜月笙的面子当然越来越大。

说一下章太炎,此人是学术界的泰斗,他是怎么认识杜月笙的呢?就是平事。

章太炎的侄子在英租界出了事,章太炎虽然是大师,连梁启超都瞧不起,但大师也有短板,社会上的事搞不掂,最后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没提任何条件,就帮章太炎把这事给平了。平了之后,还专程上门拜访章太炎。这当然让章太炎感到十足有面子。

要没前面帮忙这事,杜月笙就是拿着银票上门,人家也未必理。但帮了忙,还来送礼这就不一样了。

二来,杜月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对文化人很尊敬,对章太炎也很客气,两者之间,一个是文化人,一个是江湖人,但骨子里很对味,就此成为了朋友。

章太炎就此成了杜月笙这个江湖皇帝的国师,替杜月笙找祖宗,往上找到了北宋名臣杜衍。等于用文化给杜月笙装点门面,替杜月笙修祖谱,还帮杜月生改成了杜月笙。

杜月笙修祠堂,章太炎专门写文章《高桥杜氏祠堂记》,里面把杜月笙夸上天了。

其实无它,关系处好了,什么事都不是事。


脑洞历史观


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说明文化人自有其文化人的圈子。一个文盲,想进入文化的圈子是很难的,因为人家根本不带你玩。在中国社会里,各种圈子内的壁垒森严,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好,下面由“剑雄品评”来说说,国学大师章太炎,与上海滩大亨杜月笙跨界的因缘际会。

章太炎何许人也?浙江余抗人,晚清著名的国学大师、思想家、学者,著作等身、鸿篇恣肆。他在政界也很有名气。其所持的立场臧否,由历史去评说,但脾气不好、胆气十足属不争的事实,遂被时称为“章疯子”。

章先生无疑是民国大师级的人物,对历史、哲学、政冶、教育、医学等领域,均有很独到的见解。又是刘子骏的私淑弟子。他的门生众多,北京大学里不少著名的教授、学者,都曾投于他的门下,如胡适、钱玄同、鲁迅、黄侃、沈兼士等人。这些人大部份是民国时代堪称鼎鼎大名的专家、教授,他们的文化底蕴、冶学水平、为人师表、爱国情怀,可不是当今的某些专家、教授可以比肩的。

接着说章先生的脾气。光绪21年,在同属”维新派”阵营的情况下,章太炎发文批判梁启超等人,“一边反清、一边勤王”的投机主义,宣布与满清割辫以绝,并脱离维新派。还曾骂过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荒谬。章氏极度排满的立场,与维新派对满清既用又打的手段是格格不入的。实际上,维新派这么做,是利用光绪帝和维新主张,有让自己走到民国政冶前台的目的。

孙文当选临时大总统时,曾聘章氏为总统府枢密顾问。章与孙意见不合,虽到职,不久返沪不任。章氏与孙文、黄兴等同盟会领导人在日后地交往中也多有龃龉。如在建都南京、还是北京等等问题上,均意见不一,说到怒处,章氏甚至主张解散同盟会。

于是,章又将反清救国的希望,放在了袁世凯的身上,并出任了袁氏总统府高等顾问,及东三省筹边使。袁世凯虽出身行伍军中,但对文人还是挺尊重的。后来,章发现又所托非人,遂开始骂袁,遭袁软禁。章毫无惧色,大骂,“不死于反清革命,倒死于民国始建,还有什么话可说?”袁手下的梁士诒、赵秉钧欲捏造证据,致章于死地,被袁所否决。到了民国五年,袁身故后,章氏才被释放。

有一点需要说明,章氏在被软禁期间,袁氏还是比较尊重他的。袁氏每天为其列支2块大洋的伙食费。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都够吃好几天丰盛无比的大餐了,合成一天2块大洋,是什么概念?可章氏对饮食确实没什么追求,给他吃啥他就吃啥。软禁期间,看守们偶然发现,一顿几十个好菜端上席,章只吃离他近的菜,却从不吃离他远的菜。于是,就试着将蔬菜、咸货等普通菜品挪到他的旁边,好么,离得稍远点的山珍海味,硬是“懒”得一筷未沾。

这个发现,让看守们高兴至极,食堂全都不去了,大家到点情愿饿着肚子,耐心地等章氏吃完饭,把完好的山珍海味移到别处,大伙再一起吃掉。从此,看守们唯一的新年愿望,就是祈祷多关章太炎几天。真是天天赛似过年哈。即便后来章氏知道了,也懒得向袁世凯举报。只可怜,袁大总统每天的2块大洋,全给招待了章太炎的看守们了。



发现没有,北洋时代虽乱,总统换得比那一朝都勤,但无论㖿个总统上台,对文人或政治对手都还是挺宽容的。后来,孙文和黄兴以“宋教仁被刺案“为由,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运动,上文说了孙、黄与章也不合,故袁、孙、黄,这一次同时被骂。章氏骂得大意是“这次反袁是对的,但这两个人不行”。

下面再来说说杜先生。杜月笙,少年时因生活所迫,从浦东高桥出来,到上海滩去混社会,绰号“水果月生”,削得一手好梨皮。后来成为上海滩黑社会三大亨中的老大。文化程度很低,几乎目不识丁。杜月笙后来混得飞黄腾达的情况,大家都很了解,就不多说了。

这两把勺能搅到一个锅里么?对,不仅能搅在一起,而且还搅成了亦师亦友之交。听说杜先生写得一手好小楷,秒杀了大部分的人,这也是章先生手把手教出来的。老天,这得是什么样的关系,又得花多少功夫去指点杜氏呀?关键是杜是目不识丁啊。怪不得,国学名宿章太炎对杜月笙很是称许,如此也就不奇怪了。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名字老土,在结识章太炎后,章氏旁征博引,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语出《周礼·太司乐疏》,以西方之乐为镛,以东方之乐为笙,更有“月月笙歌、钟鸣鼎食”之吉意。章太炎不愧为国学大师,只加个“竹”字头,便化腐朽为神奇,很好地贴合了杜月笙切割过去,欲进入上流社会“隐秘”的期望。

为什么说杜氏的期望是“隐秘”的呢?先看杜先生的穿着,他平时非长衫不穿,而且每一个扣子,都系得紧紧的。长衫,在民国,百姓、苦力是不许穿的,即便是硬要穿,也是沐猴而冠招人耻笑,这是一种在“衣着”上的阶层壁垒。杜氏坚持穿长衫,而不穿流氓寻常穿的“短打”衣衫,就是通过外在的打扮,将自己想象成文化人;系扣紧而又紧,则表达了一种急于与现状切割,进入文化人阶层的潜意识的表现。

杜氏这种穿长衫的心态,表达在心理学上,学名叫“禁果效应”,它是人类的一种越得不到,就越想得到的曲折潜意识的表现。即便是暂时得不到的,也要用衣著等表象,与自己所鄙视的同类先行分开。鲁迅的笔下,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已是唯一个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人。混得很落魄的孔乙己,用了一件长衫,便可勉强捍卫住自己文化人的尊严。

从社会结构上说,儒家文化礼制主导下的等级序列中,“天地君亲师”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在古代,君是天子,天子以半人半仙的姿态,来联结天地和人间的联系。所以,天子不算是世俗的之人,是奉天承运俗世的领袖。而“师”是文化人中的精华和代表,是授业解惑、引领其他人进入仕绅阶层的核心。所以,“师”作为仕绅阶层的代表理所应当。

在封建社会的汉唐宋,士绅阶层是可以与皇帝“合而治国”的。这样算来在礼制中,“文化人”的地位,是仅次于血亲长辈的排序。再加上科举考试的设置,通过科考的书生,能跻身于士绅阶层即官僚阶层之中。还有一个,欲当皇帝,除可以凭血缘继承以外,其他人只有起兵造反一途,而这种成本是普通人根本付不起的。所以在和平年代狂热追求“官本位”,是国人是跻身于上流社会合乎逻辑的可行途径。由此全社会爱屋及乌的极为尊重文化人,也是很自然的事。

杜氏所厕身的黑社会,在古代属于帮派会众,且是一种无政冶意识、打打杀杀,最原始的帮派形式,远不如天地会、同盟会等偏政冶色彩的组织来得高端。所以,杜先生在上海滩里,虽手眼通天、为所欲为,且已至上海滩青帮的顶层。

但他还是极想洗白上岸,进入官员阶层的行列。这种”隐秘“的心思,岂堪与外人道哉?这种格局,象黄金荣、张啸林等粗人莽夫也是看不懂的。至于,杜月笙闻人称其“杜先生”便欣喜不已,与孔乙己偷书被打七晕八素,尤自强辩“窃书不算偷”的自欺,看似相差殊异,实则殊途同归,不过在表现形式有较大的不同而已。

事实证明,在“四一二事件”中,充当蒋介石在上海的急先锋之后,南京政府终给予杜月笙,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委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之职。虽然都是一些虚职,但对仅混迹上海滩打打杀杀的杜氏,已是相当的不容易了。同时,这也是杜氏追求洗白上岸,进入政府官员行列“隐秘”期望的一次终极释放。杜氏长袖善舞,上下通吃。对政府高层、政客军阀、社会名流、工商巨子,无不执礼恭谨、倾心相交,或义结金兰、或收为门徒、或月奉规银、或与人销事。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戴笠等军政高层结交,更是不遗余力、竭尽所能。

再回来说章、杜之交,那么,身处两个圈子的章、杜,是如何跨界走到了一起的呢?说来凑巧,恰逢晚年的章太炎,踞苏州而潜心治学。其侄在上海的法租界,和某商人闹起了纠纷。这商人背景有点好,其侄始终搞不定,遂向已退出政坛的章太炎求助。如果章太炎还在政坛,或性情少点鲠介耿直,或得罪的要人、领导少点,想必是决不会去求助,在文化人看来,“夏虫不与言冰”的黑社会大亨杜月笙。

可见,章氏也是被逼无奈。又风闻杜月笙为人不错,实力很强。故虽跟杜氏不熟,不得不拋下文人斯文,给杜氏写了封信,请杜氏或可施以援手,杜氏接信后异常高兴。久仰文政两界赫赫有名的章氏来信请援,自然机会难得。遂立即吩咐手下,去解决章氏之侄的纠纷,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事后,杜氏借机亲往苏州,向章太炎通报此事处理结果。双方竟抚手相谈甚欢。临走时,杜月笙还不忘将2千元的银票,悄悄压在茶杯之下(这可以是性情,也可以是用心,待到性情和用心合二为一,手到情至、运之无痕之时,你就是杜月笙)。送客回转,章太炎见之颇为感动。后来,得知章太炎冶学清贫收入不多,杜月笙还每月偷偷通过别人转交的方式,来接济章太炎的生活用度。章太炎知道后,背后对杜月笙就更生好感。于是,自然要急于要投桃报李,让杜门经“修家谱”的文化手段加持,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据章太炎了解,杜氏先祖由浙江海宁迁徙至上海,由此“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直系祖先为山阴杜衍”,一下子让血统贫寒的杜门跻身于贵冑名流之列。而且,民国大伽章太炎对考证结果的背书,又等于在这张巨额支票上,盖上“中央银行”的重戳。积压在杜月笙心底的隐秘的期望,由此得到了一定的释放。杜氏闻后,乐不可支,真是“千金难买我喜欢”。以后,在真正的王公贵族之前,杜氏再也没有发自内心低人一头的怵感。人是需要文化来支撑的,家族亦是。

回想起来,此事之玉成,当与杜先生的为人处事的实践,和对人世至理的透彻理解不无关系。杜先生曾有很多处世箴言流传于后世,这些看似白话的真言,却是杜先生从上海滩一路杀出来,带着血迹的人生总结。“剑雄品评”挑了十条罗列于后,以便读者朋友品鉴。这些离今近百年的行事铁律,即便到了今天,也还是很有用的。不过,为人与做事异构同源,都需要禀赋加努力的双管齐下,否则,即使对该十条倒背如流也对修炼人性毫无用处。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2.花一文钱,要收到十分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的能手。3.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4.做人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5.我是个中国百姓,碍于国家的民族主义,恕难从命(日占上海期间,日本人想以做大生意来拉扰杜氏,诱其做汉奸,杜氏在出走香港前,掷地有声地回绝了倭寇的劝言)

6.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7.锦上添花的事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8.做人不能当刺猬,能不结仇就不结谁都不跟谁过一辈子。9.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来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界全部毁灭。10.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杜月笙和章太炎结缘

护法运动失败后,章太炎寓居苏州,因为他是革命元老、国学大师的身份,杜月笙一直想与其结识,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始终未能如愿,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月笙让章太炎特别高看一眼!

当时,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和人发生了房屋纠纷,就写了一封信求到他这里,但是章太炎如今“落魄”,对此事根本无能为力,于是他就想到了杜月笙这位上海滩大佬,于是就修书一封,拜托杜月笙帮忙,杜月笙看到自然也高兴,满口答应下来,三下五除二的就办好了。

办好之后,杜月笙提出想要拜访章太炎的打算。杜月笙帮了自己的忙,不好拒绝,章太炎也就答应下来了!

相识,夸赞杜月笙

杜月笙只上过几天的私塾,说他目不识丁倒也不为过,但是他和黄金荣等黑道大哥不同的是,他成名后,一年四季,一袭长衫,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让人根本看不出来是黑帮大哥!

章太炎见到杜月笙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第一印象非常好,两人相谈甚欢。章太炎想感谢杜月笙,但一想,人家什么都不缺,唯有自己读的四书五经,于是就提议给杜月生改个更好的名字。



杜月笙自然也是欣然应允。于是他就引用《尚书》中的“笙镛”一说,给杜月笙改名“杜镛”,号“月笙”,国学大师就是不一样,自己的名字只是稍微改动,就变得典雅庄重,饱含文化气息,惹得杜月笙连连叫好!

另外,杜月笙知道章太炎如今生活拮据,临别的时候偷偷在茶几上留下了2000银元的银票,在以后得日子里,每月都会给章太炎一笔钱。章太炎因此也非常高兴!

杜月笙知道这些自认为清流名士最注重个人名望和尊严,因此在拉拢的时候就巧使手段,不仅帮助人家,该尽量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尊严。采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杜月笙拉拢了不少名人,如秦连奎,章太炎等人都是他的座上宾!


(关注@微历史看客,每天更新历史资讯,剖析不一样的历史!)


微历史看客


杜月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杜月笙其实从小是个很可怜的人,早早的父母就去世了,有舅舅把他养大。

之后又在一家小店里做伙计,后来机缘巧合,杜月笙进入了上海黄金荣的公馆。慢慢的读学生得到了黄金荣的信任,开始负责管理黄金荣的赌场。

后来杜月笙开始在法租界贩卖鸦片,几乎垄断了贩毒界的鸦片生意,挣了不少钱。

杜月笙也做了很多坏事,想想吧,在黑道上混,能不做坏事吗?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杜月笙设计活埋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镇压了这次运动,也因为这件事获得了蒋介石的支持。

杜月笙在法租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肮脏的生意也是越干越大。但他也帮过共产党,他为共产党筹集过大量物资和一些军需用品。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从内心杜月笙是不愿意给日本人做事的。

解放前期,杜月笙得罪了蒋氏集团无法退居台湾,最后决定前往香港,后来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杜月笙从小在底层打拼,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上海最大黑帮的帮主。他本人头脑机灵,善于玩弄权术。虽然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坏事,但是也做过救助灾民公益慈善的事。


追记历史


因为章太炎虽然身为名士,但恣意狂放,不懂经营。晚年的时候除了稿费没有太多其他经济收入,当时刚好他的侄子惹了事儿,章太炎朋友虽多,但是时代变化快,加上身处文化圈,却也没有太多官面上的关系,因此找到了杜月笙。

杜老板是有名的上海滩三大流氓之一,青帮头子、法租界巡捕房捕头、法租界华人理事,有钱有权又有势。但苦于小混混出身,而且没有文化,无法融入上流社会。

因此两人一拍即合,章先生为其改名、修谱,杜老板为其摆平麻烦,奉上资物。

但是关系不像大家可能想的那样文人靠商贾过活,章先生是名士,杜老板言行接待其实是很尊重的。


花酒壶


章太炎的脾气很古怪,连梁启超和王国维都不放在眼里,他和杜月笙本来是没有什么交集的。后来由于他的侄子犯事了。找不到解决的人,于是有人推荐了江湖地位很大的杜月笙,结果杜月笙把事情很圆满的处理好了。在后来的交往中章太炎才慢慢发现杜月笙的为人和胸襟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