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藍瘦香菇”

“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一萬頭草你馬奔騰而過”

“然並卵”

……

在如今的網絡世界裡,年輕人的常用語經常“看不懂了”。

以上還是90後的通用語,經歷過火星文的80後表示湊合能理解。

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火星文

如果看了00後的網絡語言,你可能只剩嗚呼哀哉:“這些字我全認識,為什麼不明白在說啥!”

例如,“求擴列,cqy拒絕躺列!韓寒會畫畫後悔韓紅韓紅喊韓寒壞壞海昏侯會哼!”

在萬能的百度幫助下,我們才知道了這句話的正解:“求擴大好友列表,處Q友,拒絕躺在好友列表不交流。”

>>>00後黑話測試<<<

cqy = 處Q友(加個QQ好友吧)

cby = 處吧友、貼吧好友

cgx = 處關係

qwq = 很萌的哭,一種網絡表情

養火 = 互動更多一些

擴列 = 擴充好友列表,交新朋友

nss = 暖說說(點贊評論轉發QQ空間的“說說”動態,以增進彼此感情)

rnb = 真牛(r是really縮寫,“真”“很”“非常”)

rxl = 很心累

rsx = 很傷心

ky = 沒眼色(來自日語)

xswl = 笑死我了

zqsg = 真情實感

xjj = 小姐姐

sk = 生快 = 生日快樂

dbq = 對不起

pyq = 朋友圈

lmly = let me love you

bhs = 不嗨森(不開心)

bhys = 不好意思

gnps = 管你屁事

nbcs = no body cares,沒人關心

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這張圖你能看懂了嗎?

網絡在方便人們交流的同時,似乎也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年輕人沉迷於QQ、貼吧,以及A站、B站等二次元動漫網站,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網絡用語表達情感,慣於使用網絡用語的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古詩詞、成語的應用也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歪解、曲解。

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說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

對於年輕人出現語言貧乏的問題,70.9%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互聯網時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簡潔的表達,65.4%的受訪者歸因於同質化表達、全民複製的網絡氛圍。

此外,在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2.0%,90後佔24.1%,80後佔54.8%,70後佔13.9%,60後佔4.6%。

漢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少說超過2000年。

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漢字的演化

而網絡用語滿打滿算不會超過25年,一個只有不到25年的文化現象,居然對一個存在超過2000年的語言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實在令人唏噓。

過多、過濫、過於新奇的網絡語言詞彙,已經對青少年的語文學習環境、我國語言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上述調查的結果恰恰說明了這一問題。

分析認為,雖然說人們在網絡上說話的方法,或許最能代表當今時代的表達方式,我們也要要尊重年輕人的創新表達方式。如果網絡用語已經進入個人的語言系統,導致對以往表達方式的遺忘,就需要培養閱讀習慣來豐富自己的語言。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教育廳總督學韓愛麗委員就建議,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網絡空間的語言文字使用加強監管。

政協委員、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則建議,要進一步強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地位和使用原則;適當擴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調整範圍,進一步明確網絡語言文字的使用要求。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化也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再度受到熱捧。冠軍上熱搜,街頭巷尾的談論,都表明了各方對我國傳統語言文化的推崇與熱愛。

七成年輕人頻用網絡用語致語言貧乏,00後“黑話”大測試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截圖

在現實中,當我們對愛人表達愛意的時候,可以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是說“我想死你了!”

當難過的時候可以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說“藍瘦,香菇”;

當疲憊時候,說“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而不是說“身體被掏空”……

當然,網絡用語具有時代特徵,也體現了某種創新,但在筆者看來,網絡用語還是乖乖待在網絡中比較好,這才是它最好的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