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的這些習俗,不是農村人不可能知道!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很多地方也被稱為小春節。過了正月十六,節日算是過完了。

北方的農村,依然保留著許多過年的傳統習俗,還能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基本都不知道,聽到這些習俗,還是很有意思的,下面給大家盤點一下。

一、烤火

據說正月十六烤火這個習俗,越往北去執行的越好,現在北方仍然流行正月十六烤火。

據說在正月十六這一天,起的越早就越好,所以,好多人就跟大年三十晚上一樣在十五的晚上就開始熬年了。

等到過了晚上12點,交到十六零點的時候,人們都開始出門在外面大路上點活烤。

這個時候正半夜,天當然冷了,弄幾堆火烤正好驅除寒冷。

當然也有等到十六早上六七點的時候起來出去烤火的,也算是順應了習俗啊。

還有一種說法,烤火的時候,一般把老人,小孩和體弱的人要穿的衣服先拿到火堆旁烤一烤,說能去除疾病。然後拿回去讓他們穿上起床,再烤火。

烤火的堆數越多越好,想要烤多點的堆數,一個辦法自己多點幾堆,還有個辦法去別人點起的火堆烤,如此人們互相串火堆烤,都可以烤多起來,可熱鬧了。

正月十六的這些習俗,不是農村人不可能知道!

正月十六的這些習俗,不是農村人不可能知道!

二、丟病

正月十六這一天,我們那有這樣一種說法,最好是走的離家遠遠的,叫做丟病。

到正月十六一大早,就有很多人,走出家門,走去村子外面的野地裡,一邊走,一邊說自己身邊不順心的事,和身上的病痛之類。就這樣,一邊走一邊說,就算是丟掉了討厭的疾病。

正月十六的這些習俗,不是農村人不可能知道!

三、走百靈

這在魯西南一帶很盛行。年味已遠,早春來臨。莊稼人正處農忙咋閒時候,窩憋一冬的婦女兒童是該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

“走出門庭,心靈手靈”,在濟寧地區,早年她們多到孔廟、孟廟、曾廟去燒香許願,母親們祝願兒女成龍成鳳、心靈手巧。

不過這是說在過去,現在這些景點收費了,老百姓改成了攀嶺登山望景了,走百靈實為走百嶺了。更有人在這一天進行走親訪友,相互交流了。

正月十六的這些習俗,不是農村人不可能知道!

在北方一些地方還有烤百靈的,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一些柴和柏樹枝,玉米桔梗,和百靈,等到晚飯之後,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門前將物質點燃,家人圍在火堆前,老人們說一些吉利的話,然後讓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體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後全家人都邁過火堆,以求得來年的健康,每家每戶都燃放煙花爆竹,爆竹聲聲響徹大地,以求一個好的開始。

還有的在火裡烤一些饅頭或年糕,烤過後分而食之。傳說吃過這種火裡烤過的饅頭或年糕,可以防百病。

正月十六的這些習俗,不是農村人不可能知道!

也有的燃起柏樹枝,在自家的灶臺上掃一下,意思是掃盡所有的蠍子和蚰蜒,不讓蠍子和蚰蜒進自家的灶臺。最後,每家留有一老人守著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戶之間川流不息地奔走著烤火。直到烤完百家為止。

有些習俗慢慢就要失傳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