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探索實施精準防貧新機制

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2018年,全市各縣(市、區)通過大數據監測和群眾自下而上申請,共救助防貧對象1538戶、1515.61萬元,避免4000人致貧返貧,其中有18個縣(市、區)返貧人口為零。與2016年相比,返貧戶減少99.1%,新增貧困戶減少96.5%。

如何防止和減少貧困人口返貧?如何防止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因缺乏政策支持而致貧?2017年初,我市探索實施精準防貧機制。

我市是農業大市,2015年、2016年全市減貧29.1萬人,但新增貧困人口55176人、返貧3072人,共計58248人。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扭轉一邊脫貧一邊返貧致貧的被動局面,到2020年就無法實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目標。為此,2017年初,我市積極探索精準防貧機制,用改革的辦法防貧堵貧,控制貧困增量,從源頭上對貧困發生築起“截流閘”和“攔水壩”。

2017年,我市率先在全國探索精準防貧機制,在魏縣和館陶縣進行精準防貧試點。之後總結完善試點縣經驗,出臺全市精準防貧統一政策,在全市所有縣(市、區)推開精準防貧工作。重點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非建檔立卡的低收入戶和非持續穩定脫貧戶兩類人群,以上年度國家貧困線的1.5倍為基準確定收入標準,將當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標準的農村人口納入防貧範圍,不事先確定具體對象,只設認定條件。針對因病、因學、因災致貧返貧分類設置防線和設立救助標準,實施醫療、教育、災害特別救助。當監測對象發生可能致貧返貧現象時,按程序確認後,以自付費用或損失超過救助標準時,超出部分分段按比例實施救助。同時,針對失業致貧返貧問題,組織有需求對象參加各類勞動技能培訓或安排公益性崗位、“扶貧微工廠”就業;針對因婚致貧返貧問題,倡導文明新風,制止大操大辦,抵制高價彩禮。

隨著不斷創新和完善,我市形成“群體式參保、基金式管理、社會化經辦、陽光化操作”精準防貧機制新模式,取得明顯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