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發生風險大 市農業部門要求各地切實做好防治工作

據我市農業植保部門預測,今年我市小麥赤黴病存在大流行風險,病情發生及防控形勢嚴峻。小麥赤黴病是我市小麥生產的重大流行性病害,一旦發生流行,將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為全力打好今年我市小麥赤黴病防控攻堅戰,市農業農村局及時成立防控領導組,制定下發防控方案,指導各地做好當前小麥赤黴病防治工作。

市農業農村局要求,各小麥產區務必高度重視,狠抓防治措施落實,保障我市小麥生產安全。要密切跟蹤關注氣候變化,適時組織召開趨勢會商,及時發佈發生、防控預警信息,避免盲目用藥。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及時召開現場會和舉辦技術講座,廣泛宣傳普及小麥赤黴病防控知識。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分片包乾、明確責任,做好技術指導,確保應防盡防,不留死角。及時組織發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在防治關鍵時期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工作,開展全程承包、代防代治服務,提高防治效率,切實提高小麥赤黴病防控組織化程度和應急防控水平。

落實防控技術是做好小麥赤黴病防治的關鍵,市農業農村局提出了“四個堅持”的策略。堅持適期用藥:實施二次預防,抓住小麥齊穗至揚花期開展一次預防(見花打藥),施藥後5-7天后開展第二次預防;堅持合理選藥:優先選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環唑等藥劑混用,由於多菌靈抗藥性較強,慎用多菌靈單劑及其復配製劑。優先選用適用於統防統治作業的懸浮劑或懸乳劑等液態環保型藥劑劑型。推行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或延緩產生抗藥性;堅持科學施藥:可選用自走式施藥機械、植保無人機、熱霧機、機動彌霧機、電動噴霧器等施藥機械,按照技術要求規範操作,保證防治效果;堅持一噴多效:以小麥赤黴病防控為重點,兼顧白粉病、穗期蚜蟲等病蟲及早衰、乾熱風的防控。藥、肥、生理調節劑混用,一噴多防,保粒增重。

市植保植檢站第三期“病蟲情報”向各地下發了“小麥赤黴病發生趨勢及防治意見”,提供具體的技術指導。

(錢國華 宣城日報記者 段北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