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企业五次办理土地手续均无果;为企业提供实惠的众创空间却成了一家公司私人订制的办公场所;面对市民要代办业务的需求,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头也不抬直呼办不了……”4月8日晚8时,西安广播电视台石榴花剧场座无虚席,2019年第二期《问政时刻》准点开问。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西安问政现场 记者 李安定 摄

聚焦营商环境

短片暴露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

本期问政节目围绕未央区及长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制约企业发展机制障碍、办事流程烦苛、工作作风积弊等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展开。节目力求通过问题曝光,倒逼基层营商环境建设者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服务理念,为企业简除烦苛之弊、开便利之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未央区、长安区区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现场,接受市民、企业家代表质询。

问政中,以短片形式曝光了长安区土地手续审批效率低下、土地资质批复迟滞导致企业落地难等问题。长安区区长李娴表示,短片中暴露出长安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后长安区将不断深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的工作要求,全区上下不断努力,倒逼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政务服务。

质询结束后,现场市民代表拿起手中的表决器,给出了评价,满意度为58.56%。

短片中,还曝光了未央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作风懒散等问题。其中,未央区政务大厅里存在各种证照代办情况的短片引起现场观众热议,短片中,当记者向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反映非法代办的线索,工作人员也不予理会,当记者在为群众开设的免费代办窗口表示需帮忙代办业务时,工作人员竟然头也不抬地直呼办不了,称只能提供画图服务。

短片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提问:“难道这就是你们设置这个窗口的初衷吗?”对此,未央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细芳表示,代办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想把群众的事办好,短片中看到代办中心存在服务能力不强、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没有实现它的初衷。对于存在的问题将立马整改,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问政结束,观众给未央区投票,满意度为55.79%。

特邀观察员:顶层设计再好

下面落实不到位也不行

每单元结束之后,特邀观察员陕西省社科院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郭兴全和陕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宋海风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

郭兴全认为,招商引资是一个把政府和企业联系起来的很好方式,但是到了落实的时候就变了调。短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来都是工作人员的应尽职责,但是他们的态度确实有问题。从区的层面来讲,刚才短片里的问题都是窗口单位,顶层设计得再好,下面落实不到位也不行。

宋海风说,理想的营商环境是政府营造零压力的环境,企业需要的时候政府就在旁边。短片中筑巢空间给创客们提供了平台,但是却成了私人订制,反映了相关部门没有尽到相应责任。她表示曾注意到未央区政府网站的投资优势这块竟是一张地图,她建议未央区可以从完善政府网站的投资优势入手,找到自己的长板,让长板更长。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寓意“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节目最后,按照惯例,长安区和未央区也迎来了一份特别礼物。一幅寓意着“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剪纸作品,被作为礼物送给了两位区长。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市民将剪纸作品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两位区长 记者 李安定 摄

长安区区长李娴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很有意义,这寓意着市民对于营商环境的美好期待,对于长安区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长安区将立即整改短片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努力打造营商环境,积极发展招商引资,助推经济发展。

未央区区长梁晚晴表示,未央区在营商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未央区将认真查找问题,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努力“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记者 南江远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问政直击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滞后的土地证让污水处理厂建设“暂停”

政务大厅上演代办“暗战”

6条短片揭露营商环境短板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滞后的土地证让污水处理厂建设“暂停”、政务大厅中上演代办“暗战”、众创空间成了私人公司……4月8日,电视问政通过6条短片,揭示了长安区和未央区营商环境中的不足与短板。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电视问政现场 记者 李安定 摄

短片一

线缆下的纠结“没完没了”

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改善城市面貌,我市积极启动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常宁新区把这项工程当作重点项目推进,不过当工程进展到恒大养生谷这个重大项目时,两个项目发生了冲突,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愿承担的合同外开销。

恒大养生谷相关负责人说:“当时常宁新区还没有修建综合管廊计划,我们想着只要把线缆落地就可以,费用也不大。但拿到土地后,常宁新区的规划变了,这块土地上布局了综合管廊工程,按照新的要求,这些线缆必须进入管廊,由此便产生了高压线入廊费和后期运营维护费两笔巨额开销。”这名负责人说。

这些钱该由谁来承担?不解决这个问题,线缆便始终无法进入管廊,施工也就被迫停在了那里。那么面对企业遭遇的困难,负责该项目招商落地工作的常宁新区管委会又做了哪些工作呢?当记者一行来到常宁新区管委会了解情况时,却听到了另一种说法。“这个事情昨天我们才协调完,现在又拿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让高压线先进管廊。”按照管委会工作人员的说法,迁改入廊费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对于如此乐观的结果,企业负责人并不认同。

在他们看来,常宁新区管委会给出的解决办法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工程何时开工依然是悬而未决。短片可以看到一条高压线涉及很多没有直接隶属的关系的部门,问题协调起来十分复杂。

短片二

项目完成大半 土地手续却办不下来

长安区优化了行政审批事项,提升了审批速度,不过随着改革逐步深入,涉及土地规划等重要领域的审批效率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当地营商环境中亟待突破的堵点。以常宁污水处理厂为例,2016年西洽会上,长安区与北京一公司签订了常宁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双方在协议中约定,该项目为PPP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并享有30年的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到期后,将项目无偿移交给常宁新区。在特许经营期内,常宁新区管委会负责协调乙方与项目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协助乙方办理有关政府部门所要求的批准和保持批准有效。然而原本预计2018年竣工的项目时至今日却迟迟无法完工。

“建设期一般一年,西安有冬防期,建设期也不会超过一年半,而现在已经整整两年了。”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项目施工已经完成了大半,但是由于土地手续迟迟办不下来,导致企业无法进行融资,而资金的缺位让项目一停就是半年。

企业负责人称,土地手续的办理速度成了直接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而平时对接的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态度并不友好。为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和企业代表一起找到了他们日常对接的这名土地手续负责人。“这项工作力争5月份完成。你记住,这话我不是跟你说第一遍了。”面对这样的答复,项目负责人说,关于土地手续何时能办下来的问题,已经是常宁新区管委会给出的第5个时间点,他们其实心里也还是没底。

短片三

落地项目跟进 不能“大撒把”

常宁新区针对自建项目实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不过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在常宁管委会密集协调的同时,还有部分职能部门跟不上总体节奏,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2016年至2018年长安区西洽会暨丝博会共签约合同项目34个。位于常宁新区的蓝谷小镇是长安区2017年丝博会签约的大居安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规定项目在办理相关手续时,需要出具一项规划征询函的文件,如果没有这项手续就无法完成土地报建,棚改项目也无法推进。然而这项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的资料却让企业苦等了8个月,依然没有结果。类似让企业不安的情况还出现在了常宁新区的一个奔驰4S店项目建设问题上。

对于企业的诉求和面临的困难,相关部门是否掌握,又是如何开展后期的跟踪服务的?记者来到了长安区商务局招商科了解情况,却发现长安区商务局的企业信息表存在企业信息掌握不全、企业信息填写错误、没有企业联系方式等问题。

随后,在长安区郭杜街办,记者找到了负责招商工作的街办副主任,随机询问了几个企业的联系方式,他也拿不出联系清单,只好向同事逐个询问。除此之外,在一些区域甚至还出现了企业信息填写错误的情况。在看当月长安区纳入考核和重点签约项目进展情况统计表时,有的项目的工程进度与项目地理位置等信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而据长安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类似的统计表是他们督查检查的重点内容。

短片四

政务大厅里的“暗战”

未央区对营商环境考核涉及的13类51个目标进行量化,建立了改革台账。不过在记者深入走访中发现,部分工作人员的作风状态仍然对改革措施落地和营商环境提升存在不同程度的掣肘,尤其是在职能部门最为集中的政务大厅表现最为突出。

在未央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窗口前,记者咨询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所需的材料,微信中突然有人添加记者为好友,并提出可以代办相关手续,价格在850元左右。记者注意到,在未央政务大厅多处悬挂着严厉打击代办的标语,显然这种非法代办的行为是打击对象。随后记者向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反映非法代办的线索,工作人员也不予理会,不难看出类似现象在政务服务大厅司空见惯,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

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得知,政务大厅有一个代办窗口,对群众是免费的。随后记者找到了这个被未央区为方便群众开设的官方代办窗口,然而在向工作人员表达诉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却连头都不愿意抬,刚刚说出要办证就差点被支走。正在记者陷入困惑时,两名自称记账公司的代办人员进入了记者的视线,他们称可以代理全套的公司手续。

短片五

众创空间 为何成了“私人订制”

众创空间是改善营商环境、激活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平台。记者走访发现未央区主管双创工作的科技局,在双创政策执行和众创空间管理上还存在部分漏洞。

记者连续两个月对未央区盛龙广场五楼的筑巢汇众创空间进行了深入走访。这里通常大门紧闭,透过玻璃窗可以偶尔看到少则两三人,多则七八人在办公,更大的区域内是随意堆砌的家具和仍然闲置的办公室。对于创业者来说,找负责人洽谈入驻事宜成了很困难的事情。

记者以设计师的身份,在春节前后先后两次来到这里,都没有见到筑巢汇众创空间的管理人员。连续努力一个多月后,终于在2月23日约到了一位姓韩的工作人员,但他以“闲置地方将作为展示区”的理由来敷衍。

记者随后从知情人士那里得知,众创空间开办一年来,目前唯一入驻的便是创办人自己的公司,这样的现状令人诧异。在记者再三邀请下,未央区科技局主管这项业务的负责人与记者一起前往筑巢汇众创空间了解情况。这一次只有三个人在岗上班,科技局负责人竟然开始对众创空间的一名人员进行引导性提问。

在未央区科技局提供的入驻企业清单上显示了25家企业,而目前就剩1家。即便如此,区科技局这名负责人依然不愿承认,解释道“企业流动性大,这是存在的。”作为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平台,未央区众创空间的运营显然没能实现初衷。

未央区科技工信局局长刘军说,创客以个人创业为主,更多都是在外跑市场。网络时代接单、完成设计不一定在办公室。还有企业挂靠,争取更多资源。所以出现注册企业多、办公企业少的现象。

短片六

招商引资如何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

在未央区经贸局,工作人员拿出A4纸的表格,显示两年招商20个项目。通过公开资料对比,不难发现,在未央区2017年和2018年的丝博会上,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至少有63个,而在区经贸局的数据中却成了20个,剩余的40多个项目哪里去了?

未央区经贸局副局长先后提出了七条原因解释项目流失,然而毫无意外,竟全部是市级部门和其他政策因素,被问到自身原因,他解释道,但凡涉及用地的招商项目在未央区都很难实现,而且这种问题已非一朝一夕。

这位副局长说,他们也曾想到过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等新形态,目前的成效也不显著。按照未央区经贸局的说法,虽然新零售现代商贸服务业落地比较顺利,也符合未央区的实际情况,从签约到落地的转化率比较高,但涉及金额量小。目前用地项目难落实,新经济形态体量小,这是未央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现实矛盾。

记者 高 乐

相关新闻

上期曝光的14个问题

12个已整改到位

本报讯 (记者 南江远) 本期电视问政开始前,对上期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公布。其中,曝光的14个问题,12个基本整治完成。

2019年第1期《问政时刻》曝光了原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存在的问题。节目结束后,两部门对问题进行了整改。其中,针对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的问题,问政节目结束后两部门分别召开专题整改会议,临潼区基本完成河道污水整治工作,鄠邑区也已开展污水处理应急工程。

针对上期问政中曝光的问题,两部门共问责48人次,其中,党内严重警告2人、党内警告5人、政务警告2人、政务记过3人、通报批评2人、批评教育5人、诫勉谈话9人、提醒谈话5人、告诫约谈12人、书面检查4人;1个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关注晚报微报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关注西晚影像

电视问政|今年第二期《问政时刻》聚焦未央区、长安区营商环境 市民送上剪纸作品 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