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官职并不高,为什么名气那么大?

写戏写人生


包拯的官职其实并不小。包拯担任过权知开封府事,三司使,枢密副使等高官,属于国之重臣。

包拯名气最大的官职当属权知开封府事,电视剧中包拯断案入神的包拯,其所担任的职位就是权知开封府。


这里有一个误解,很多人以为包拯担任的是开封府尹,其实不是。北宋年间,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确实是开封府尹。开封府是北宋的都城,开封府就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北京市长,妥妥的正部级。

但是开封府尹比较特殊,在北宋年间一般只有皇族才能担任,而且担任过开封府尹的皇族有很大几率成为未来的皇帝,比如说赵光义当还是晋王时就担任过。所以说开封府尹其实是正国级。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开封府尹是不设的,只有一个代理的开封府尹,也就是权知开封府事。


包拯并非皇族,自然不能担任开封府尹,只能担任权知开封府事,也就是代理的开封府尹。但是即便是代理,也是位高权重,放在今天也是正部级。

权知开封府开事之后,包拯后来又担任过三司使得职位。

北宋年间,三司使掌管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有着“计相”之称。如果放在今天,三司使的地位还在中央财政部长之上,应该相当于专门管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级别,属于副国际。



三司使之后,包拯又担任过枢密副使,又是一个副国级。

北宋年间,枢密院是全国掌管军事的最高机构,枢密院的最早长官为枢密使,副长官则是枢密使副。枢密院如果放在今天,应该相当于总参谋部和军委的集合体,枢密使应该相当于总参谋长兼主持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枢密副使则相当于副总参谋长兼普通的军委副主席。

由此可见,包拯从担任权知开封府事开始,就已经是正部级的高官了,而且是有实权的那种。而接下来的三司使和枢密副使,都是副国级,真可谓是位高权重。


小镇月明


包公即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关于包拯官职高不高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履历。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时年二十八岁,按照宋朝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尽管这话后面还有半句“游必有方”,包拯还是等到三十六岁时父母亡故后才正式出仕,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

三十八岁时,包拯因政绩升任知州,清正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

庆历元年(1040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出产砚台,经常要进贡,此前的知州都趁进贡之机大肆敛取数十倍于贡数的砚台,用来赠给当朝权贵。包拯在任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仅仅生产够贡品而已。

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进京,任殿中丞。同年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任监察御史里行,随后改任监察御史。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此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次年出京任京东路(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划)转运使。

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五月,包拯调任河北路转运使,六月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

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包拯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数月后,转任高阳关路安抚使。随后当过瀛州、扬州、庐州等地知州,兼任刑部郎中。

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为官兵部员外郎、池州(今安徽池州)知州。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包拯复职为刑部郎中、江宁知府。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

嘉祐四年(1059年),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

嘉祐六年(1061年)三月,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 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但包拯推辞不受。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四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以上出现的官职有低的吗?有。如知县这种小官,但那只是包拯刚出仕时候做的官,他这一生,代表过宋朝出使辽国,一国使臣,官职不高?包拯最高的官职是三司使和枢密副使。

三司使是北宋最高财政长官,管理盐铁﹑户部﹑度支,总管国家财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副宰相),放到今天,类似于财政部长。枢密副使,枢密院二把手,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也是略低于参知政事。

综上所述,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包拯的官职不是最高的,他没当过宰相,但绝不算低,毕竟,战功赫赫的狄青也才做到枢密副使而已,当然,这跟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

受影视剧等的影响,包拯最为人熟知的反而是开封府尹这个职位,然而他并没有做过开封府尹,他当的是权知开封府,代理的,而且只当了一年零三个月,但这反而更能体现出包拯的官职不会太低。

开封府尹起源于五代,看似只是个首都市长,但其实它的意义比首都市长要重要的多。开封府尹位在尚书之下、侍郎之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不常设,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如周世宗、宋太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任此职。

包拯在权知开封府尹上任职时间段,所以戏曲或者小说、评书中所说的断案如神、三把铡刀、打龙袍、铡美案等等,通通是不可能的,是虚构的,是人们为了歌颂包拯而创造出来的,当然有一点,包拯的确很清廉,上面说的砚台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再说几个关于包拯的误区,首先说明包拯的确断过案,但不多,最出名的是在他天长县知县任上时断了一场离奇的偷牛案,包拯因此名声大噪。

还有包拯不黑,头上也没有月牙,符合这个形象的只有水冰月。真实的包拯长什么样我们不知道,因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这就说明很可能包拯长得不是非常帅,因为太帅肯定会有记载,也不是又黑又有月牙这么有特色,因为这么与众不同怕也难逃八卦搜罗,比如某某高官天生异象的记载什么的。

不论包拯长相如何,他都是一个清正廉明、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是当时官场的丰碑式或标杆式的人物,他也因此得到了各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都称呼他为“包青天”。

至于包拯名气为什么那么大?焦裕禄、雷锋为什么出名?因为宣传,宣传要学习他们,包拯也一样,封建社会清官少,什么渴望这样官大还清廉的清官,所以他们的名气就大了。


平沙趣说历史


问:包拯官职并不高,为什么名声那么大?

包拯(999一1062)字希仁。

包拯不尽是开封知府,坐开封前还任过知县,调京后任监察御使,后任三司副使,嘉祐元年权知开封府,嘉祐六年升职枢密副使。直至逝世。枢密副使,主管军事的副职,相当于副宰相。

包拯任枢密副使,政治局,权知开封府。开封知府,京官,相当于现北京市长市委书记,比地方知府权力要大的多。

包拯不畏权贵,任监察御使时曾七次弹劾江西转运使贪官王逵,三次弹劾外戚权贵张尧佐。

包拯为官,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官吏们的骄横之势,能够及时惩办无赖刁民。

由于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官宦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开封府广泛流传有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来赞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由于包拯一生为官正直无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士大夫们则尊称他为"包公"。





金苹果老楊


包公就是包拯,他的职位其实挺高的,他曾经做过河北转运使,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市长,还做过三司使,主管全国钱粮,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但他最为人熟知的是开封府尹,也就是戏里唱的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他确实做过开封府尹,不过只有一年多。包龙图的名号是因为他被封为龙图阁直学士。



接下来我们要澄清几个误会

第一,包龙图不黑,真正的包拯长的面如冠玉,很英俊,还有一把漂亮的胡须,是古代标准的美男子,我必须说的是他头上也没有月牙。



第二,他确实在开封府打坐过,但没有什么铡美案,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乃是宋初第一大将,不是什么奸臣,而且他当时已经去世了,也没有什么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包拯任开封府尹是办过的最大的案子是因为权贵在河流上游乱修园林,导致河道阻塞,包拯把这些违章建筑全部强拆了



第三,包拯不是嫂子养大的,也不是贫下中农出身,他出生于诗书世家,有良好的教养

好了,误会说完了,接下来说不误会的地方

第一,包拯确实不畏权贵正是因为铁面无私得罪了很多权贵,细枝末节不讲,只说一件事

包拯在做御史大夫时弹劾时任三司使张方平使其下野,宋祁接任后又弹劾宋祁,使其罢免

第二,包拯确实铁面无私

从他拆除违章建筑就可以证明

第三,包拯确实爱民如子

第四,包拯确实清廉自守,从不贪污



还好包拯的人品没让大家失望,接下来说为什么包拯会被神话?

一个原因,人民歌颂什么,证明这个时代缺什么,整个封建社会最缺的就是清官,甚至我们扳着手指头就能数清古代的清官,人民对青天的渴望只能化作话本小说中的神话后的包拯,包青天,海青天


大圣王阳明


包拯的官确实当得不是很大。他最高的职位就是枢密副使,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的官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咱们看看宋朝当过这个官的人多得数不过来,有几个能被我们记住呢?这样一想,包拯确实就很了不起。

(包拯)

包拯的名气为什么那么大?这当然得力于《三侠五义》《龙图公案》这样的演义小说,以及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评书、戏剧、图书、电视电影。正是这些普及率非常高的艺术形式,让包拯在中国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虽说小说戏剧是后世的艺术加工,甚至其审案的本领有些夸大,其可以审断鬼神案子的说法,更是有些把包拯神话。不过,包拯真实人生中所体现出来的那些闪光的东西,确实也是非常值得颂扬的。

一是“孝”。“孝”在古代礼治社会是立身之本,包拯对父母非常孝道。他考中进士以后,先是去建昌县当知县,相当于县长。后来,为了照顾父母,他请求改任和州的监税,相当于一个州的税务局长。官职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他不在乎。后来更是辞官回家,专心侍奉父母。处级官不当了,回家照顾父母,现在有没有一个人能办到?包拯直到父母都去世了,才再次出来当官。

二是“廉”。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担任端州知府。端州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特产——端砚。只要在这里来当官的,都会利用这个优势,拿这种端砚去送人,搞关系。或者自己收集一些端砚,聚敛财富。但是,包拯在端州当了三年知府,除了朝廷要求上贡的,他没有拿过一块端砚送人搞关系,也没有带一块端砚回家。

(宋仁宗)

三是“直”。包拯在上调中央,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当时,宋仁宗有个很宠爱的张贵妃,不断给宋仁宗吹枕头风,请求宋仁宗任命她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这是一个仅次于副宰相的大官。因为张尧佐没什么本事,包拯上书反对。宋仁宗没法,改为让他担任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等一大堆官职。虽是一大堆,但都是闲官。包拯又上书反对。指斥张尧佐是“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抨击仁宗“失道败德”。宋仁宗只得免去张尧佐这些官职。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宋仁宗免不过张贵妃的哭闹,又再把张尧佐任命为宣徽使,只有一个闲官。但包拯却并不就算了,再次到宋仁宗面前据理力争,甚至口水都喷到宋仁宗脸上了。宋仁宗回宫后,张贵妃跑过来问情况。宋仁宗发火道:“你就知道天天说什么宣徽使,你不知道朝中还有个包御史吗?”

四是“公”。宋朝的文人,是喜欢搞圈子的。从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开始,文人就起朋党。比如说改革派和保守派,比如说洛党和蜀党,比如说熙宁党人和元祐党人。为此,欧阳修还专门写了一篇《朋党论》的文章,认为“好人”结成朋党,是可以的。但是,欧阳修忽略了一个问题,“好人”还是“坏人”,有标准吗?

(范仲淹)

包拯就不搞圈子。比如说,庆历新政开始的时候,改革派和保守派进行着殊死搏斗。包拯先没有发声。后来上书批评范仲淹的人事改革,认为范仲淹派往各路的按察使权力过大,缺乏监督,会造成新的腐败。包拯一开口,让保守派欢欣鼓舞,认为包拯在支持他们。可后来,当改革派失败的时候,包拯又上书,反对取消“精贡举”的新政,认为这项制度对于选拔天下有用之才非常有用。显然,包拯是不结朋党,他公正无私,只相信自己的眼光。

这样的一个包拯,在历史上能不千古传名吗?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京城里,有一种势力叫官二代!在古代叫做太子党。这类人在民间胡作非为,而他们敢于胡作非为的资本就是有个当大官的爹。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在犯法犯罪,只是没人敢查而已。为啥领了免死金牌的人最后也都被杀了,因为他们犯的死罪次数比金牌免死的次数多得多得多。比如,雍正重臣隆科多,他的儿子就因为嫖娼跟其他嫖客大打出手,还被送到知府衙门,知府得知是隆科多的公子赶紧给放了。像这种人如果落到办公手里,一律依法判刑,就是当朝宰相来了也没用。比如,庞太师,也得亲自登门,为他的门人子弟求情。

开封府知府可不是一个低职位,当时的开封是京城,包公的职位相当于首都市长了。这个属于职位可大可小的,往小了看,京城里比他大的官多的是;往大了看,他可以传唤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人到开封府喝茶。这就是包公出名的地方,他从来不顾及对方是谁,只要犯了法就全部抓了来判。

所以,包公当时就是把这些官二治理得服服帖帖,没人敢闹事。这是他深得百姓拥戴的理由。


优己


包公官职并不高,为什么名气那么大?

包公(999年一一1062年7月3日)终年64岁。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1027年,北宋仁宗朝,登进士第。

包公又名包拯,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申案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说话,抱不平,百姓人称包青天。包拯官职并不低,累迁监察御史。多次弹劾权贵。最著名的铡美案,就是经包拯亲手判刑,涉及到赵王宗亲的一件案子,将一王子处己极刑。而改编的。

许多戏剧,小说,极力宣染包拯的刚正不阿,英明决断。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宣传了清廉公正的,老百姓心中的清官形象


用户5894663192


包公官职并不高,为什么名气那大?其实,刚开始包公的官职是不大,但随着包公的断案如神,产除豪强,为民除害,名气就渐渐大了起来。加上老白姓的大力宣传,口口相告,名气力就大了起来。包公秉性刚直不阿?不畏强权,敢于为民请命,于是一路走好,直升至开封府衙。又官至付枢密使,进尔丞相。可谓一路高升?且官行清廉。敢于为民请命。在老白姓中的口风极好。由此可见宣传的魅力有多大。他也是大宋以后老白姓口中的大清官。直至今日,以然为老白姓所称颂。可见老白姓对政府的清廉是多么重视。


顺其自然65491946


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委书记,加市长,加检察院长,加法院院长,兼任国防委员,又好多时候担任国家元首的特使,监察全国,和部队!职位还不算高吗?他的名气主要是来自于他的廉政勤政,爱民如子,他的名气是国家百姓给的,能不高吗?


l千年独孤l


因为他是当时政府树的电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