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舉辦第六期“215經濟茶座”,聚焦“當前我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形勢和機遇挑戰”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215經濟茶座”第六期的討論現場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如何在新形勢下穩定外商投資,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發揮自貿區擴大開放先行先試的作用?近日,國家發改委第六期“215經濟茶座”聚焦“當前我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形勢和機遇挑戰”主題,邀請業內專家與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方發改部門有關同志以及委內相關司局負責人展開討論。

“215經濟茶座”由國家發改委政研室發起,聯合委內相關司局共同舉辦。自去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五期,當前階段主要圍繞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來選取重點、熱點話題,共商共議、建言獻策。

茶座主持人、中國改革報社副社長、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禹在開場中介紹說,“今天我們重點討論三方面內容:一是圍繞擴大高水平開放,請來自廣東、江蘇、浙江一線的同志們帶來當前實際做法和寶貴經驗。二是請上海的同志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是如何發揮擴大開放先行先試作用的。三是探討如何有效應對全球經貿規則變化趨勢。”

穩外資:推動重點領域開放,改善雙向投資環境

廣東省發改委外資處副處長黎向然介紹說,近年來,廣東開放型經濟質量不斷提升,同時面臨的挑戰不斷加劇。一方面在外商投資、對外投資、進出口貿易方面基本保持穩定,處於全國前列水平;另一方面面臨發達國家先進生產力和發展中國家低要素成本的雙重擠壓,需要加快構建具有更強國際競爭力和自主性的開放型經濟體制。

黎向然表示,去年以來廣東利用外資形勢整體保持穩定,面對經貿摩擦等風險衝擊,未出現大規模撤資情況。2018年,廣東省實際利用外資219.6億美元,總量佔全國的16.3%,其中,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佔比達35.9%,高技術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4.7%。

說到擴大對外開放,不得不提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黎向然表示,“比鄰港澳是廣東對外開放一直以來重要的地緣優勢條件,以雙向投資為例,截至去年年底,廣東共引進港資澳資企業18.7萬家,累計吸收港澳實際投資和對港澳投資金額分別佔到全省利用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的66.7%和46.9%。”

此外,廣東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出臺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方案、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重點解決擴大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外商核心關切。

在聽了廣東的情況後,楊禹提出一個問題,“在推動雙向投資當中,地方希望中央政府如何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務保障?”

黎向然說:“雖然現在有各類境外投資安全風險指南,但有企業反映,在權威性和有效性方面還有待提升。儘管境外投資是以企業為主體,但是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要跟上,為企業提供全面的境外服務保障體系,例如:建立健全境外投資安全風險數據信息庫,推動律所、行業協會、司法服務等同步‘走出去’,構建國際化服務團隊等。隨著《外商投資法》的審議通過,外企也希望有一個更綜合的保護,希望平等對待各類企業的理念能夠更加制度化。”

江蘇省發改委外資處處長梁鍾巍也表示,江蘇省不斷推動重點領域開放,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做好《外商投資法》的實施準備工作。“目前我們已經按照工作要求,在全省開展了清理取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以外領域針對外資准入限制的工作。在招商引資方面,聚焦先進製造業和高新制造產業,引導外資投入。同時引進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入口。”

梁鍾巍介紹說,2018年,江蘇省有序擴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放,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360個,審批外資醫療機構22家,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畢馬威科技研發及共享服務中心等一批科創項目正在加快落地。

談到改善投資環境,就涉及如何利用外資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外經所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認為,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外商投資法》出臺實施各項工作,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清理取消負面清單以外領域准入限制,健全外資項目服務機制,推動一批規模大、示範性強的重點項目落地;要推動利用外資提質增效,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基地、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積極複製推廣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經驗。

穩外貿:加快培育新業態,促進外貿創新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各省市都曬出了2018年外貿成績單,從外貿總值來看,廣東首次突破7萬億元,江蘇、上海分別實現進出口總額4.38萬億元、3.4萬億元,緊隨其後。總的來看,東部地區外貿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並在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外貿新業態方面取得亮眼成績。

浙江省發改委服務業發展處調研員錢曉紅介紹,浙江省在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方面,精準施策應對經貿摩擦,積極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佈局,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動能,大力推進外貿服務改革。“2018年,我們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浙江—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峰對接會。同時,我們還編制實施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框架方案,持續釋放義烏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紅利。探索推進全省範圍內外貿經營者在市場採購集聚區內屬地採購申報、異地通關放行的模式。大力推動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帶動全省跨境網絡零售進出口增長35%以上。”

2019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貿易局勢,外貿工作將怎麼做?錢曉紅說:“我們要積極推進核心產業集群跨境電商試點,推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從亮點變為增長點,鼓勵電商平臺支付體系、電商服務等‘走出去’,發展區域性電商物流中心。”

錢曉紅還建議,希望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對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的出口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在進口方面,給予一般貿易跟跨境電商相同的政策支持。從現在來看,跨境電商的優惠條件比較多,在通關通檢上實行免檢政策,享受一些免關稅、增值稅優惠政策,而一般貿易支持相對不足。”錢曉紅表示。

“浙江的情況反映了整個外貿環境,很有代表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趙碩剛表示,在數字貿易、跨境電商領域,浙江的阿里巴巴和義烏小商品都具有很好的優勢,希望浙江通過好的做法為將來中國參與多邊的、包括WTO層面的數字貿易規則談判提供有益經驗。

王海峰針對浙江的情況也做了補充,“浙江無論是外貿還是開放型經濟建設,最大的特點還是民營經濟強,因此浙江的開放在沿海5個出口大省裡是最有活力的。”

促開放: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有效應對新挑戰

一直以來,上海致力在擴大開放方面先行先試,特別是依託自貿試驗區優勢,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上海市發改委改革處副處長宋鵬霖認為,上海自貿區在改革層面做了一些探索。

“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5年多來,持續擴大開放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已推出近600項改革任務。據初步統計,已有286項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複製推廣,較好地發揮了先行先試引領作用。”宋鵬霖說。

宋鵬霖還介紹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幾個特點,一是率先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的特別管理措施從2013年版190條,縮減到2018年版45條,98%外商投資項目在清單以外。二是通過重點行業的開放帶動全產業鏈開放。比如:在放寬外資醫療機構准入後,探索推進境外醫師執業、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系列開放。三是緊密結合城市定位,圍繞打造上海“五個中心”核心城市功能,重點推動金融、航運、文化、醫療、法律服務等方面率先開放。四是依託先進技術手段,運用信息化、智能化、誠信化等先進技術和理念,確保安全高效管住。五是跟蹤分析全球貿易投資環境變化趨勢,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持續加強自貿試驗區發展定位研究,探索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新路徑新模式。

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表示,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全球經濟貿易增速放緩,WTO多邊貿易體制面臨較強改革壓力,全球貿易投資規則加快向高標準提升,我國外資外貿發展仍面臨較強不確定性。

“我們應未雨綢繆、有效應對,堅持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和多邊貿易體制,有效應對WTO多邊貿易體制改革挑戰,緊扣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強調尊重發展中成員享受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權利。用好G20峰會等全球經濟治理平臺,適時開展WTO改革多邊對話,加強與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溝通協調,在恢復WTO上訴機構正常運轉、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方面尋找最大公約數,推動構建公平、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霍建國說。

楊禹在茶座最後總結道,“雖然目前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但我國特別是東部地區的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歸根結底,我們需要迎難而上,進一步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袁琳)


本期研討精彩花絮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215經濟茶座】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