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現在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縣城人也許記得,當時的于都有四個年青人,“琴棋書畫”各有所能,有共同的愛好,天天聚在一起,在現在的北門鄭氏大廳,因為當時的鄭氏是于都的大商號,地方比較大,“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當時在於都的文化界可謂是風雲人物,被稱之為于都“四大才子”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曾在於都舉辦為一場別規模不小的書畫展,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後來鄭策平和康昭光都先後在老牌于都中學任教,肖軍遠走他鄉也鄉,我的父親——一個一心報國的人,棄筆從戎,居然被黃埔軍校錄取了,興奮的他幾天幾夜沒有閤眼,悄悄的收拾好行裝,準備在出發的時候再告訴奶奶,誰知道奶奶早就知道這個消息,把父親的盤纏衣物都藏了起來,然而父親去意己決,跟鄭伯伯(鄭策平)康伯伯(康昭光)私借了錢,臨上車時,守寡的奶奶淚流滿面的對父親說:“為金(家父的小名)你去吧,老大(出門客死他鄉)沒了,老二又不行,一生只靠你了個,如果你去當兵,我立馬投貢江。”父親哭了,抱起奶奶,他選擇了“家孝”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時過境遷,父親一直跟兩個伯伯切磋字畫,直接1949年,終於說通了奶奶圓了自己的報國夢——抗美援朝志願軍,因為知識面齊全直接分配為教官,在朝鮮戰場上教學,直至戰鬥結束才復員,在眾多人的推薦之下,被縣長委任創辦了西效農中,任校長一職,老於都人都認識,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八十年代以後,“四大才子”相繼退休,再次聚集,期間肖軍也多次回來,我只依稀記得他們時常會因為學術上的事情爭吵的面紅耳赤,第二天又沒事,家父還取得了江西書法大賽第一名,當時的羅田巖,古田神龍廟,石油公司,西郊敬老院,矸頭廠的招牌都是出自家父之手……從來不收取任何費用。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九十年代中期,父親生病了,手也漸漸顫抖,寫字畫畫也漸漸不行了,為了最後為母親留下一幅畫,強打精神,並且擬了一首原創詩詞,但是終因提不起筆了,反覆強調,如果加字一定要好友陳文松或者肖軍,只有他們的字才配得上,直到三年後,(父己故)陳文松伯伯從南昌回來圓父親的夢。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父親過世,在火葬場,康伯伯和鄭伯伯均來致哀,在臨進火場的一刻,當時己進行了化粧和包裹,很晚了,鄭伯伯坐最後一趟班車趕上來,堅持要拆開包裹見父親最後一面,我們都不忍心看,鄭伯伯小心翼翼的拆開頭部,深清的看著父親,眼角帶著淚花,許久從口袋拿出一些衛生紙,他發現父親嘴角有一絲血絲,小心擦掉了,反覆地叮囑,…………

“ 四大才子”相繼離世,不管是從人品和才學上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于都四大才子-鄭策平、康昭光、羅辰影、肖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