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的後“蓄力”時代 用戶教育問題愈發凸顯

共享汽車經歷幾年的發展,大家已經並不陌生,大眾比較熟知的GoFun出行等品牌,甚至在一些城市中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的一種重要出行選擇。追溯其受歡迎的原因,經濟、便捷、綠色的使用特點,成為打動用戶的強標籤。特別是對於目前我國“有本無車族”和城市交通壓力大的地區,共享汽車的優勢愈發明顯。

共享汽車的後“蓄力”時代 用戶教育問題愈發凸顯

然而,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一定也伴隨著一些挑戰。過去幾年中,有關共享汽車押金和盈利模式的質疑不絕於耳,但一些行業的“頭部玩家”,就通過實踐證明這些已經不再是“硬傷”。記者從網上搜索“共享汽車”後發現,出現了很多褒貶不一的評價,其中比較多的話題圍繞車輛剮蹭、出險、等用戶體驗問題,那麼出現這樣的聲音背後的原因究竟如何?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市面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共享汽車平臺,對共享汽車的運營情況進行了解,不少業內人表示,當下共享汽車面臨的又一項重大挑戰是先要“跑”贏用戶,做好“規範用車”的用戶教育。

共享經濟的後“蓄力”時代“ 用戶教育成為新挑戰

共享經濟的基礎是連接,這與互聯網的本質一脈相承。互聯網節點圖上超級節點的形成正是因為連接足夠多,所以能發揮更大能量。而共享出行也是如此,只有連接一定規模的車輛和用戶才能形成“生態效應”,進而為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從本質上來看,這種“粗放”式經濟的初期構想下,讓共享汽車在發展初期積攢下了重資產、重運營的弊病。

目前,互聯網和共享經濟都已經進入後“蓄力”時代,當初風口和顛覆傳統行業的紅利已經接近尾聲,更多的能量注入來自於行業商業模式本身以及用戶的挖掘與培育,相較於傳統零售業或其它行業,共享出行的用戶教育成本很高,大眾對共享汽車的出行認知也有待提高。

大眾消費認知中,花錢購買一項服務就應該得到相對應的服務品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共享汽車此類服務中,獲得優質的用車體驗,往往與用車者的個人技術、素質、習慣等多方面息息相關。簡單舉例來說,產品與工具相同的情況下,個人的駕駛技術以及對用車流程的熟悉程度,就反作用於平臺為用戶提供的“全週期服務”品質。

記者彙總了網上關於共享汽車出現的一些問題,邀請專業人士進行了分析。在共享汽車的用戶畫像中,有本無車一族居多,此類用戶在汽車的駕駛中缺乏足夠經驗,發生車輛發生剮蹭頻率較高;此外,共享汽車目前在國內發展屬於初期,用戶對於共享產品維護意識不強,這也降低了產品在循環使用過程中的用戶滿意度;再者,一些消費者在潛意識中把“共享單車”與“共享汽車”的消費進行了“關聯”,特別是在取還車維度上,兩款產品雖有共同的共享標籤,但相比較而言汽車的資產屬性及相關運營成本更高,網點佈局與滲透的確需要時間的延續。

共享汽車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唯有提高用戶粘性和口碑才是方向,而服務和用戶體驗才是最有效途徑。

行業未來需要多方締造 “包容審慎”引導行業成長

關於行業未來的發展,無論是從用戶、企業都是一個多方協作引導的過程,只有更明晰產品和規則才能讓雙方共同進步,實現雙贏。為此記者也邀請了行業專家進行了幾點用車問題的普及。

在使用共享汽車前,共享汽車用戶在註冊賬號時應當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尤其應注意平臺免責條款以及事故車輛的相關約定,儘量避免發生事故後引發糾紛。一旦同意相應協議約定,就將受到其中條款的約束,而如果發生糾紛,合同條款將作為責任判定的重要依據。另外,在操作細則上,首先要了解自己所駕駛的車型,熟悉常規操作功能部件後才能出行,一般出行平臺的App中都會有智能客服,常見問題都能得到基本解決。

在道路行駛中,平臺及汽車本身決定因素很小,不可控因素很多,建議新手及缺乏經驗的用戶遵守交通規則,在出行或短途遊時多注意路況及周邊環境,以免發生意外。如發生剮蹭等交通事故,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客服及保險理賠電話,大多出行平臺都為用戶設置了一定額度的保險,以GoFun出行為例,在全國大部分城市,用戶都會享受到平臺贈送的車損險及50萬三者險的行車保障,雖然對於一些不常使用共享汽車的人來說,為他們安全駕駛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瞭解好車型及遵守交通規則,提升駕駛技術才是更高安全維度的保障。

在企業方面,減輕重資產屬性是一條決勝未來的必經之路,如同能量守恆定律一般,在資產端瘦身成功後,更多的能量將會賦能至提升用戶的體驗的運維服務中,用戶的出行體驗也將登上新的臺階。GoFun出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企業運營車輛超過3萬,覆蓋全國80餘個城市,可以想象這樣的數字背後,企業對車輛清潔、養護的成本有多高,但企業也正通過加盟商模式以及自動駕駛等先驅發展戰略,來減輕重運營的負擔,同時還組建了專業的線下運維團隊全天候待命,由高管帶隊,定期下一線對汽車進行清潔養護,確保用戶用車的流暢體驗。

最後,不少專家也呼籲,新事物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經歷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也免不了暴露發展中的問題。但一個新業態的發展,最需要的是試錯空間,包含了用戶教育、企業完善等諸多問題,同時也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及時對問題加以糾正,進行公平公正監管,引導行業健康成長。共享經濟作為新生事物,解決這其中的問題、制定監管的辦法,都有一個出臺、磨合、成熟的過程,在把握“包容審慎”的主基調下,不妨多點耐心,“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