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yoo視頻與扶不起的微視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本文首發自藍鯨TMT

ID:ilanjingtmt

原標題《騰訊短視頻屢換“頭牌”:尷尬的yoo視頻與扶不起的微視》

2018年11月1日,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yoo視頻被隆重推出。當天,它是輿論的焦點,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它被外界賦予一定期待,期待騰訊在短視頻上能夠彎道超車,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自上線到被整合至騰訊視頻團隊,yoo視頻的高光時刻僅維持了短短5個月。

2018年11月1日,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yoo視頻被隆重推出。當天,它是輿論的焦點,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它被外界賦予一定期待,期待騰訊在短視頻上能夠彎道超車,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結果證明,這只不過是外界的又一次自我狂歡,yoo視頻也沒能逃脫“出道即巔峰”的邊緣化命運。

“yoo的優先級被放低,內部已經不再主動給他們傾斜資源。現在被整合到騰訊視頻團隊,但仍在正常發展。”一位知情人士對藍鯨TMT記者透露稱。

從微視到yoo視頻,再到重新扶持微視,騰訊數次調整資源向不同的短視頻產品傾斜,顯得有些舉牌不定。遺憾的是,這一打法並未帶來預期的效果,在數次更換“頭牌”後,騰訊的短視頻產品至今仍未突出重圍。騰訊短視頻究竟是敗給了誰?

01、“賽馬”機制下的試驗品們

2018年,有媒體統計過騰訊旗下的短視頻產品,大約有15款之多,這符合騰訊C端產品一貫的“賽馬機制”作風。

“騰訊在做C端產品的時候,其實一直鼓勵內部賽馬式競爭,之前很多產品其實都是一種嘗試和內部孵化的創新性產品。但是因為騰訊太大,所以不管上什麼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的關注。”某位騰訊的內部人士稱。

微信和《王者榮耀》這兩大現象級產品,就是騰訊內部“賽馬機制”的產物。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賽馬機制”被騰訊奉為做出好產品的重要方式,其對短視頻的態度也不例外。

微信張小龍曾說,新的產品沒有獲得一個自然的增長曲線,就不應該去推廣它。

“每個產品自己要證明對用戶有價值的時候,公司才會給你一定資源支持,但這個價值你自己先證明,而不是說上來就濫用資源和流量,這會損害用戶的體驗。”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稱。

以“自然增長”來衡量一個產品的成敗,或許是這些“試驗品”默默無聞的原因所在。因為無法證明自己,所以連獲得推廣資源的機會都沒有。

藍鯨TMT記者根據公開信息對騰訊上線過的短視頻產品進行統計後發現,有些產品上線多年,知之者卻甚少。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從上述圖表可以看出,在2018年一年的時間內,騰訊共上線了8款短視頻產品。其中,下飯視頻僅上線2個月左右就遭下架處理。在上述所有App中,年預估下載量超過千萬的只有微視;其次為貓餅,預估下載量僅剛過百萬;此外,還有7款App連10萬下載量都不到。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而與微視2638萬下載量相比,抖音的1.28億下載量、快手4127萬的下載量實在是太“優越”了。

“短視頻是帶有強烈社交屬性的,越是分散打群架越削弱了其重要的社交屬性。”香頌資本沈萌分析稱。

綜上來看,在短視頻領域內,騰訊應摒棄以往賽馬式的單打獨鬥,以及由此帶來的內部互爭資源、競爭激烈的局面,而更應該開始集中力量“辦大事”了。

02、yoo視頻併入騰訊視頻能否彎道超車?

微視能夠在一眾“試驗品”中突出重圍,離不開騰訊的一再扶持。與之相比,yoo視頻是在騰訊和外界的期許下誕生,自帶流量與資源“光環”,可惜最終也難逃不被重視的命運。

2018年年初,外界就盛傳騰訊在開發一款代號為“火鍋”的全新短視頻產品,來對標抖音和頭條系產品。隨後yoo視頻開始浮出水面,事實證明,它就是盛傳已久的“火鍋”短視頻。

在誕生之初,yoo就被提到了“對標抖音”的高度。這意味著,出生不凡的yoo視頻自帶資源,不必賽馬就能獲得騰訊的大力推廣。

至於“對標抖音”的說法,騰訊副總裁林松濤曾否認,“我們不太考慮把打敗某個產品定為一個目標,也完全不認為今天任何在市場上已經做得很好的產品,就已經代表了短視頻的未來。”

“短視頻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未來如何互動社交是我們堅持的方向。”這是yoo視頻上線之初,林松濤給出的做yoo視頻最初的願景。

但彼時,對於未來的探索過程及賽道玩法,林松濤卻稱“給不出一個標準的正確答案”,團隊也在探索過程當中,希望做出不同於市場上其他產品的新嘗試。“符合年輕人的調性和口味,面向未來”是當時林松濤能夠提供給外界最具體的描述。

“團隊在推出yoo視頻時,其實並沒有想清楚,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一位騰訊的內部人士稱。

事實證明,2018年11月1日當天,是正式上線的yoo視頻最巔峰的時刻。外界和用戶沒有等到它的探索成果和全新的賽道玩法,等來的只是yoo視頻業務被整合至騰訊視頻團隊、內部優先級被放低的消息。而騰訊將這次調整歸結為公司內部正常組織架構調整。

在“930變革”中,騰訊將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有機地拆分和重組,成立“內容與平臺事業群”(PCG)。

“我們成立了PCG,未來在短視頻賽道打法,首先會把一些產品合併。未來我們的短視頻依然不會只有一款產品,但可能不會像以前一樣,很多產品各自分頭嘗試,之間沒有協同。我們成立PCG目的是希望在整個賽道領域上,在短視頻這個領域裡面我們的打法要有一定分工和協同。”在去年11月1日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林松濤如是稱。

yoo視頻作為“930 變革“後PCG推出的首款短視頻產品,也許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不同的使命。

“在長視頻領域,騰訊視頻最初是比較落後的,屬於後來者居上,比較有打仗的經驗。短視頻其實也是需要打仗的行業,而且騰訊在這塊是相對較落後的狀態。”一位騰訊內部員工稱。

據內部人士透露稱,未來yoo視頻或許會與騰訊視頻做一些聯動,在騰訊視頻上線yoo的專屬頻道等。

騰訊視頻是騰訊內部典型的彎道超車產品,當年在長視頻領域連第二梯隊都算不上的騰訊視頻,經過多年的厚積薄發,已經成功躋身第一梯隊行列,且發展勢頭迅猛,絲毫不亞於愛奇藝和優酷。

更為重要的是,yoo從誕生之初就與騰訊視頻密切相關,且內容調性也與之相契合。《即刻電音》等重量級的騰訊自制綜藝,《將夜》等騰訊視頻獨家劇集,都與yoo視頻展開過合作。而yoo視頻也上線過很多自制節目,包括微綜藝和迷你劇等。比如情感微綜藝《聲聲慢》、網絡微劇《抱歉了同事》。

併入騰訊視頻的yoo視頻,是否能夠藉助騰訊視頻的流量和資源完成彎道超車的使命尚不得而知,但微視的戰略地位似乎再一次被提升。

03、多次被放棄的微視,還能扶起來嗎?

“目前管理層已經不再過多提及yoo視頻了,準備集中力量主攻微視。”一位接近微視團隊的騰訊員工稱。

為什麼一個被內部放棄的產品,一而再、再而三地獲得騰訊的全力扶持?騰訊為什麼選擇的是微視?

“這就是騰訊內部的策略考慮。”林松濤在接受採訪時對外稱。除此之外,騰訊方面再沒有過多回應。

微視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天選之子”吧。被騰訊內部放棄關停的產品很多,但像微視這樣被複活後還被提到戰略級地位並重點佈局的,在騰訊內部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

此前,林松濤曾表示,未來包括微視在內的短視頻產品,希望更多的在社交化的方向進行探索,和社交平臺做更進一步的整合。

2018年9月14日,微信朋友圈悄然上線“用微視拍攝(推廣)”的功能,點擊該功能可以直接跳轉到應用商場進行下載,也可直接將微視拍攝的視頻發佈到朋友圈。

這大概就是林松濤所說的進行的社交化方向的探索。但隨著微信7.0版本的全新上線,微信有了屬於自己的短視頻形式“即刻視頻”,微視的推廣入口也隨之消失。

微視的第一次社交化探索就這樣不了了之了。而在yoo視頻的單獨頻道還沒在騰訊視頻上線前,微視早早就擁有了自己的獨立頻道,並且在騰訊視頻下方熱點欄目中,也有微視短視頻的引流,但是依舊沒能泛起多大的水花。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彼時,yoo視頻主打賽道的時候,林松濤曾表示,賽道階段剛開始時是要有一些更強出口的方式來做,才能吸引人。比如101小姐姐們以及當紅小哥哥們在賽道的選拔,必然有強出口。

那時外界猜測,賽道的強出口會是yoo視頻。但如今看來,這個強出口屬於微視。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微視借力選秀節目《創造營》的新一輪賽道探索開始了,能否藉助當紅小哥哥的流量,達到推廣的目的,只能交給時間來檢驗了。靠流量帶來的推廣能否延續,並最終轉化成自有流量才是微視面臨的最大問題。

— END —

【藍鯨渾水】獨家深訪

只報道最有料的新媒體人

深夜發媸姜思達胡辛束

六神磊磊顧爺王左中右

吳曉波李巖範衛鋒

秦朔遲宇宙黃章晉

英國報姐鬼腳七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三表黎貝卡杜紹斐末那大叔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新媒體人

渾水備酒,與君共話新媒體江湖

聯繫微信 渾水小二:hunwater

尴尬的yoo视频与扶不起的微视

為方便各位新媒體總監們交流、合作、吐槽、約酒,藍鯨渾水建立了“新媒體總監群”

入群方式:掃碼添加渾水小二為好友,備註所在公司+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