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楊凌,作為國家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伴隨著一系列農業“硬科技”生產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在我國現代農業的新徵程上走出引領農業新時代的鏗鏘步伐。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光電農業技術種出“高端菜”

初春楊凌,生機勃發。在“農科城”大地上,田間地頭處處一片忙碌的場景。

楊凌現代農業創新園的植物工廠裡,這裡綠意盎然,一派蓬勃景象。

“我們植物工廠裡的蔬菜,生長不靠太陽,低溫陰雨天氣正常生長,一棵250-300克葉類菜就賣18元。” 位於楊凌現代農業創新園裡的陝西旭田光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工人張東維自豪地說。

“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是植物生產的科學理論。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在這家企業的植物工廠裡,作物生長不靠太陽,蔬菜論棵賣。記者帶著諸多疑惑,幾經周折,進到植物工廠蔬菜生產車間。

這間佔地3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由栽培室、育苗室、操作室組成,其中,栽培室內設栽培架四組,每組六層,每月可生產葉菜3600多棵。當下,栽植有滿堂紅、甜菜、紅芹、青裙、奶油生菜以及極具藥用價值的田七、薄荷、石斛等,沒有任何病蟲害、生長十分旺盛。

這個車間蔬菜生產是根據不同植物的各個生長階段針對性的配置營養元素,通過計算機自動化控制光照、溫度、溼度、二氧化碳以及營養液的數值,所需要的營養通過智能化輸送,蔬菜喝的是經過淨化處理的純淨水,營養液也是特殊配方,保證了每棵蔬菜都能營養安全、口感脆嫩、外觀潔淨。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這個植物工廠裡蔬菜生長確實不靠太陽,所需光照主要通過LED光源供給,有效克服了作物陰雨低溫等不良天氣條件下的生產障礙。

目前,楊凌植物工廠生產的高品質蔬菜已經成為都市高檔餐桌上的“搶手貨”,銷售模式實行會員模式,而且供不應求。

植物工廠是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應用高新技術成果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之一,代表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符合國家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重大戰略。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大數據千里之外“顯身手”

2019年春節,楊凌中來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技師慄凡回河南老家過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他有些始料未及。由於大雪覆蓋會影響到大棚草莓生長的溫溼度和光照,不過這一切對慄凡來說並不是問題。

他通過手機公眾號“觀天智測”、“易微聯”操作,解決了遠在千里之外大棚草莓的補光問題,保證了大棚裡草莓的正常生長。

“我們這裡設施大棚全部實現智能操控,只需一部手機,一套物聯網設備,就可以坐在家裡實現澆水、施肥、控溫、調溼、補光等一系列操作,不光極大程度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水肥、溫溼度一鍵控制。以前一個棚的管理,可能至少需要1-2個人,現在我一個人就能管理10多個大棚。”慄凡告訴記者。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化影像技術在楊凌現代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手機也搖身一變成了“新農具”。

目前,楊凌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累計在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24個地區建成示範基地50個。楊凌農業物聯網、楊凌農業雲等農業科技大數據服務平臺現有各類涉農數據約52億多條,可提供遠程診斷會診、標準化生產指導、溯源追溯、農技中介服務等特色農科服務。

在楊凌中來種植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每個溫室大棚裡都採用標準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系統,無土栽培、基質枕種植,徹底解決果蔬連作障礙,水肥一體自動化技術,節肥節水節人工。

這裡的草莓立體式栽培,這裡的瓜果蔬菜長在營養枕上,這裡的火龍果不需要授粉。

理事長王中來告訴記者:“像我們這樣的智能化、標準化種植模式的大棚,在楊凌相當普遍,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帶來了高產、高效、高收益。其中,立體式草莓種植,一個採摘季一畝草莓可達10000斤,每斤售價50-60元。不需要授粉的南方火龍果,打破了休眠期,月月能結果,畝產可達20000斤左右,產量高,口感好,市場批發價每斤15元,零售價格會更高,市場前景特別好。”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共享雲讓農業輕鬆“享收益”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共享經濟”、“雲”的概念早已不再陌生。位於楊凌精準扶貧示範園裡的楊凌奧爾共享雲農場有限公司將“互聯網+”、“雲”的概念與農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實踐著“互聯網+農業”新盈利模式。

該農場相關負責透露,他們這種共享雲農場是在“互聯網+農業”大背景下,搭建自然農業生態圈,實現社會優質資源與科學管理的有效匹配,是休閒農業的一種業態。

目前,該農場日產各類蔬菜穩定在100斤左右,精準向楊凌及周邊城市20家星級酒店供應,一盤(約1-2斤)上海青小菜,一般酒店可做成菜兩份,一份就可以賣到38元左右,從生產到銷售再到餐桌各個環節都有利潤。據估算,一座大棚一次可種植8400盤蔬菜,一年穩定產出84000斤以上的活體蔬菜,兩座大棚一年產出168000斤以上的活體蔬菜,年銷售額在420萬以上。

楊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農場技術總監李海洋告訴記者:“農場引入‘雲’的概念,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不少於100個的標準化農場,這樣無論消費者走到哪些城市,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統一標準、統一品質、統一規格的綠色果蔬產品。而‘共享’則是每一位消費者都可以參與進來,以股金的形式入股,不僅可以親身體驗享受種菜樂趣,購買菜品打折優惠,年終還能得到農場的盈利分紅,實現輕鬆‘享收益’”

據悉,2018年農場首批主打的安全、新鮮帶根“活體”鮮蔬,已成功進入了西安、咸陽等周邊城市中高端鮮蔬市場,實現鮮蔬從農場到餐桌的鮮活零距離供給。2019楊凌奧爾共享雲農場第一批蔬菜已經育苗,再有20天左右就能上市,品種主要是市場反饋好的生菜、奶白菜、烏塌菜、豌豆苗等。同時,還新推出含有豐富花青素、有抗氧化作用的紫青菜,這種紫青菜,對人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記者發現,楊凌奧爾共享雲農場通過使用獨創的營養液“高能化”技術,實現了“水培活體蔬菜”的週年持續性生產,打破了傳統種植“茬”的限制,徹底擺脫了土地的約束,而且操作簡單,投入低產出高。

如今,傳統農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象,在楊凌農科城正在逐步退出,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