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黃興和孫中山都是晚清的革命領袖,合稱中華民國“開國二傑”。

他在共和國成立的過程中,同清政府同袁世凱進行了無數次戰鬥,從黃花崗起義到二次革命的10餘次武裝行動,都少不了黃興的影子。

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黃興跟袁世凱在一起面對面談話的時候,字裡行間火藥味十足。袁世凱問黃興自己的軍隊怎麼樣,黃興回答說是好軍隊。袁世凱再問黃興當初自己如果不贊成共和,黃興會怎麼辦?

這分明就是一種挑釁和威脅,而黃興又是在袁世凱的府邸,可謂身在虎口。但黃興一點都不含糊,直言自己不怕袁世凱的北洋軍。

老奸巨猾的袁世凱楞了一下,非常不高興,但沒發作,而是以總參謀長和國務總理的職務收買黃興,但遭黃興再次拒絕。黃興說自己不是這塊料,寸步不讓。

就是這樣不懼生死的黃興,在孫中山面前卻是先生先生的叫著,就算孫中山對他發火,他也都忍耐。這不是怕,而是兩個人有著共同的信仰和信任,人生目標始終一致,都以革命為事業。

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兩人在東京初次相識,就一直商議國家大事,並於同年以各自領導的華興會、興中會為基礎,成立了同盟會。而且,黃興在自己的華興會力量及影響都高於興中會的情況下,在成立大會上提議公推孫中山為總理。

同盟會成立以後,孫中山和黃興就是默契的革命夥伴關係。孫中山長居海外,國內的很多會議和接洽新進的事情,都是黃興處理。

兩個人雖然也多次發生分歧,但最終都是黃興的讓步結束。

在國旗樣式上,由於孫中山固執不改,並出不遜之言,以致兩個人發生第一次衝突,黃興盛怒之下打算退出同盟會,最終以黃興讓步告終。理由用黃興的話說就是為黨與大局。

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此後,黃興親臨前線先後指揮了包括廣州黃花崗起義在內的10餘次武裝行動。也經歷了章太炎、陶成章等發起倒孫風潮。章太炎、陶成章等主張改推黃興為總理。但黃興拒絕並且坦言:革命為黨眾生死問題,而非個人名位問題,孫總理德高望重。

宋教仁遇刺後,孫中山傾向於武力討袁,黃興傾向於法律解決,兩個人在策略上產生分歧,但當袁世凱武力鎮壓意圖顯露之後,黃興毫不猶豫地主動擔起“二次革命”武力討袁的指揮重任。

武力討袁失敗後,黃興跟孫中山一起流亡日本。在日本,孫中山一面指責黃興錯失戰機,一面建立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宣誓效忠孫先生。

黃興對孫中山指責自己錯失戰機不加分辨,卻對向個人宣誓效忠要求極為不滿,並走美國。不過,他始終對外界表明自己絕不反孫。

在之後的討袁戰役中,兩個人恢復合作。只是幾個月後,黃興就因病去世。

兩個人雖然時有分歧,但只是各自理念不同,而人生目標始終一致,都以革命為事業。孫中山為了共和為了人民,為了發動二次革命,把自己的房子都賣了。胸懷天下的人格讓黃興跟定了孫中山,雖然比孫中山年齡還要大,卻把孫正山當成了自己人生的導師。

黃興為什麼不怕權勢熏天的袁世凱,卻對沒實權的孫中山必恭必敬

孫中山為了發動二次革命,準備去南京組建二次革命大本營。黃興直言坦言:我黨可以沒有黃興,但不能沒有先生。對孫中山的態度可見一斑,不只是敬仰,而且還看成了國人的希望。

而袁世凱是個地道的政治投機家,野心家,操縱政治的高手。他的一生,先後追隨李鴻章,榮祿,慶親王,每一次都是賣身投靠,認為跟定一個人就什麼都有了,都是在尋求政治資本。

這樣的人,在黃興的眼中是身為不齒的。所以,黃興對待兩個人的態度是天壤之別,也就見怪不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