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叫外省的捞佬、捞仔,有歧视的意思吗?

南宁美食攻略


以前在广东打过工,现在在广西,佬婆,佬妹,佬仔,佬老是广东同广西对外省人或对说普通话的人的称呼,说真话,真不喜欢听到这样的称呼,要说在叫这些称呼时有没有岐歧视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果说没的话就是背着良心,睁开眼说瞎话的人,特别是在广西,见人说普通话就说人家是佬婆佬老,其实广西柳州,桂林,白色,河池……很多地方的人都是说普通话的,这样不是很自相矛盾吗?我家乡在四川,我们隔壁也有外省的,还有广西女人嫁去,问问她们有没有人叫她们什么,没有,最多就是说是广西的,或江西来的……我们对人称呼都是:大姐,大哥,叔叔阿姨,小妹儿,兄弟……身在广西的我也经常被人这么叫,我从来不理会,你爱咋咋地,只是心里确实会不舒服……其实大家都是中国人,真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或歧视去对人,这样很不道德,做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日日平安晏


我是广东人,我可以很负责的说,绝对是带走歧视性。

我小时候家里盖房子,会叫那些外省的劳力来挑砖,我们哪里的人都这样叫,是非常看不起的,我承认也这样叫过,但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读了一篇文章,忘记叫什么名字了,说的是劳动人员是要大家值得尊重,劳动人员最光荣。

从那时候我就不再把外省的人叫这个,

那时候我也想了,为了家,他们山长水远的开到这里工作,,确实不再应该让我们对他们有看不起的想法。

其实我们大家都应该互相尊重的!


Threraresomenoble


我老公是广东人,他和他家人就会叫别人湖南佬,河南佬

不是他们一个村的人,他们也会叫人家什么什么村佬

我曾经问他,我说你们叫人家什么什么佬,不太好吧,是不是有歧视的意思

他和他弟他妈一同否家,绝对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习惯了这样称呼

我就回复他,

那好吧,那我以后就叫你们广东佬了

他和他弟讪讪地对视一眼后,两个都不说话了

这个捞和佬绝对有歧视的意思在里面

这个仔,倒不一定了,

毕竟他们自己也这样叫华仔呀,星仔之类的

似乎还有爱称之意呢

不过和捞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歧视的性质了


葱花油盐卷


🙏没有。这同岐视性八百杆子打不到一起。但凡做过点研究的人都知道,早先这个”捞”字倒是蛮热情的一个称呼呢!

🙏听我父亲说:1950年解放海南后,很多林彪部队的解放军都就地安排工作了,他们用一口山东音称两广人为老同(老乡意),当时南方的粮所、商店、食品公司、供销社、车站等国营单位都有解放军退伍军人任职,他们都是这样叫本地老百姓,显得很亲切。日子久了,本地人上街回来,都不叫这些操北方音,见谁都叫老同的北方军人的真名了,都说,今天粮所的张”老同”很热情;或,今天区政府的李”老同”很和气等。要知道:山东人读”老同”的老字与本地客家话或白话中的捞字是近音字,加上山东音一叫,南方本地人就打趣地把它与”捞”字谐同一音(Lao平声 )了。再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了,北方人很多到南方谋生,本地人为方便对这群体人的称乎,都把讲普通话的人简称为”捞佬”了;再进到九十年代,对来南方工作的讲普通话的男人统称为捞佬、捞仔,女人则统称为捞妹、捞婆了。如同本地人古时称汉代北方留在南方的人为地佬,称唐代北方迁来南宁的客家人为客家一样,”老”和”家”字都没有歧视之意。现在到南方沿海一带,村里人也有叫外村结婚过来的庞姓女子、黄姓女子为阿庞佬、阿黄佬的一样;也有称木工、地理先生为匠家的一样,”老”与”家”自古都是敬称。

🙏只有没文化的人骂北方人为捞鬼,那才是不敬之词。时到今天,大家都讲普通话了,很少有人叫谁为捞佬、捞妹了。也许再过几年,捞佬、捞妹一词只能在史书中岀现了。想想那些用后半生支援南方的北方老军人,也蛮怀念的!4


高山小草6639957092


我在广东长大的,住了十几年。其实捞仔,捞佬只有上一辈的人才说,比如70,80后。现在的90后,基本不会说这个词了。我们有时候对自己朋友也会这么说,称呼一下捞b,捞仔,意思是骂他憨,傻。广东人认为除了广东,其他省份都是北方,自己不会普通话,就很难交流,就说别人讲的话是捞话(听不懂),其中捞仔就是指那个人了。由于普通话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人都会讲,90后00后的广东人是最普及的,所以不再称呼外省人为捞仔。而普通话不好的那一辈,还是不可教训。


人生函数9527


捞一一从一开始就不带歧视!

解放军解放广东广州,外省人大量进入。他们逢人叫“老兄”,广州话(粤语)译过来就是“捞松”。这是广州私下对外省人的统称,这称谓并无半点贬意,开始时甚至有尊意!至于捞仔捞妹是日后慢慢发展出的称谓,之后许多年连广州人都忘记了这“捞”的来历了。

后来人只知“捞”专称外省人,误以为是贬称岐视!其实不然!

关于广州话与普通话的互译有一趣例。我一同学外省人,名叫“建新”,其父母整天叫建新建新,亍坊邻居翻成广州话,都叫他“郑仙”。好笑不?“捞”也就是这样来的。


大明133325911


我讲讲我的经历。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是这样解释的,他说以前北方人(山东人)来到我们这,他们会很礼貌称呼本地人为“老兄”,因为山东人的口音,以及我们当地人对普通话听不太懂,因为山东人说“老兄”的发音和我们当地话“捞熊”是非常相似的,于是当地人就把那些北方人(山东人)称为“捞熊佬”、“捞熊”,其实就是老兄的意思。后来就慢慢简化演变成现在的“捞佬”“捞仔”了。所以,我认为“捞佬”“捞仔”没有歧视的意思。


漠江之上


我来为“捞兄”正名。我今年七十岁了,在小学四五六年级(十二三岁)时,听村里几个长辈说解放前的趣事,其中提到外省人到中山(旧称香山)来做小生意,卖一种类似驱风油的东西,很好用,一路走一路叫卖一一“烤冬施”,见了当地人就主动打招呼一一“捞松”。因无文化,也听不懂普通话,不知道外省人说的是什么,就统称说普通话的人为“捞松佬”。我就动起脑想,并运用学校学来的普通话同长辈们解释:“捞松”,是在叫你们为“老兄”。“烤冬施”实为“好东西”。我的解释得到长辈的认可,自始对我另眼相看,说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可见,“捞松(老兄)”是说普通话的人先说的,原意完全没有轻视的成分,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观雨轩主1


在粤语中和讲粤语的人思维中,捞崧,捞仔,这些都没有歧视意思的,通常就指外省人。

原本(应该一百年以前就开始)捞崧=老兄,捞仔=老弟,直接引用普通话(或者当时叫官话)读音。

有个出名的音乐人,自己都起个艺名叫捞仔。

认为有歧视意思的多数是不讲粤语的人。

我住小区管理处的电工,四川人,干了二十多年了,整个小区都叫他捞仔师傅,我问过他有没有觉得被歧视,他自己讲在小区工作二十多年,没有觉得被歧视,大家都很尊重他,也很客气。

当然,如果有人叫别人捞西,就是歧视。本身这个字就不文明。

至于那些不讲粤语的人为什么觉得捞是歧视呢?估计那些人把捞听成孬了,其实,一千个广东人之中,认识孬字的估计不超过一个。孬字好像也没有粤语发音的。是那些人自己多心而已。


幸福使者859


广西南宁。从我懂事起80年代初,身边就有很多捞佬。家在国营工厂宿舍区,周围邻居很多来自湖南四川桂林柳州的工人。和他们打招呼常用老李,老刘,老田等称呼。本地人模仿他们西南官话的口音就成了“捞李”,“捞刘,“捞田”。这些工人大多是三线建设支援广西的南下工人。也就是说“捞”这个称呼雏形形成于60年代初期。其实就是普通的尊称。而到了改革开放大量农民工南下广东打工,广东人看不起乡下人,就给“捞”赋予了歧视的意思。而相反在广西这些捞佬大多是南下干部和技术人员(包括很多身光颈靓的上海工人),却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解放前没有捞佬这个词,而习惯说“外江佬”,这个词基本消亡了,小时候曾经听见从我清末出生的外婆嘴里蹦出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