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为孩子的未来报多点早教、补习班有用吗?

鸶真


最早提出赢在起跑线这一概念的,据说是某教育机构,这句话确实能激发为人父母者想要为孩子长远计的热情,早教、补习班这些有用吗?个人觉得因孩而异,也要看家长的标范和引导。

试想一个报了N多早教和补习班的孩子,他如果只是被动服从父母的安排,并不享受这样的课程,讲真这样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不仅不会有一个好的启蒙,反而会让孩子将约束与痛苦和知识连接起来。

但如果父母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报各种早教、补习班,或者在报班之前,对孩子已经有了背书,孩子很开心地参与这些课程,那是挺好的。但我们知识,学习知识总会有一个枯燥期,或者说是瓶颈期,这时候父母如果不理解孩子,依然强硬地去逼迫,恐怕会适得其反。

正面管教中有一个说法叫,和善而坚定,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家长借鉴学习。不要被“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洗脑,事实上,孩子起跑线一直是由父母决定的,父母的经济能力、学识涵养、认知体系、待人处事等等,无一不影响着孩子,而至于早教、补习班的选择,还是那句话,因孩而异,适可而止。


编辑,自媒体人,7岁男孩的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个人成长等话题,喜欢码字,偏爱花草,很高兴遇见你!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天天陪伴


我的表妹家庭不错,他儿子不到一岁时,就被送去早教班。现在孩子已经两岁多,我还是看不出来和没上过早教班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甚至比女孩子还娇气,稍微碰下就会哭起来。

有位医生说过,其实孩子没有必要上早教班。在早教班里,孩子刚熟悉某样玩具或者游戏,在孩子兴趣刚上来时,时间有限,没多久就被强制结束,对他反而不是件好事。还不如家长在家多看看早教班的课程,自己在家陪孩子玩,想玩多久都行。

至于补习班的效果,我表弟从小学开始,他父母就给他报补习班,花费了巨额的补习费用。最后嘛,只上了一个大专。他的邻居由于家庭原因,就没有上过补习班,结果人家考上重本。

你看每年都有很多农村出来的高考状元,家境贫寒,哪有机会接去上早教班、补习班,最后还不是超越一帮从小就被精心培育的孩子?

如果智商跟不上,上再多的早教、补习班都是没用的,更别提赢在起跑线了。如果在线,早教、补习班就上锦上添花的东西。


湄玥育儿经


什么人能赢在起跑线上呢?大富大贵家庭的子女,例如像王思聪那样的富二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只要不死输烂赌或吸毒犯罪,普通人没人能跑赢他,无论你报多少个补习班。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长给孩子多报点补习班能不能赢在起跑线呢?现在还没看到具体的科学可信的统计数据。按理说投入多产出多,但是不少家长非常焦虑,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不仅要跟上,最好还要比别人多报点,根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承受力和兴趣,这样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那么有没有正确的做法呢?

首先还是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比如小学时可以报个书法班,一手好字对中高考的作文来说肯定能赢得更高的印象分,小学开始写字时就有意培养是不错的;一般人也报数学英语,奥数据说有用,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中高考做难题时可能会取得优势,但也有很多上过补习班的学生中高考数学英语成绩并不理想,而且英语应该有合格的老师,否则发音拼读都被带错,以后纠正起来就很麻烦,建议学音标、拼读规律、再搞点听读,培养孩子的英语素养,不要一开始就死抠语法。

其次不要贪多,有的孩子周六周日要上六七个补习班,会不会导致厌烦情绪?小时候的消极情绪会影响终生的,长大后他们很容易缺少幸福感,而且小学时应该让孩子多玩玩,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否则到了初高中,他们哪有时间放松休息,中高考会把孩子榨干的。

另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重视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建议学习乒乓球,足球或篮球,有几个好处: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勇敢精神,这些好处不仅可以取得身体意志优势,还会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西方父母重视体育不是胡来的,都是经过实践和科学研究论证的。

总之,报点补习班应该有用,很多收入不高家庭的孩子现在很难考上名牌大学,这可能也是个证据,但是不能太多,我们还要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和身心健康,这往往最后决定家庭教育投资的成败。


鲁华奇


有用!肯定有用!肯定比在家拿着ipad玩游戏有用!是不是报了早教班的父母听到很开心?第一句话我个人就不认可,赢在起跑线?你是想让你孩子快点跑到终点吗?

早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别神话,个别家长由于自己工作忙或者自己懒,没时间陪孩子玩,所以想把孩子扔到早教班去,让他至少有人管着,还能学点东西,多好!



个别家长们千万不要妄图通过早教机构或者补习班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确实早教里面的亲子陪伴,音乐启蒙等科学理念对于孩子成长有所帮助,但都是离不开父母的配合与引导,如果说学校教给的是孩子的是学识和技能,那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就是性格和情商的培养!

同时,养孩子不是做生意!做父母的一定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觉得给他投入了什么就一定要有回报,无论是早教还是亲子活动,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就足够了,父母在陪伴过程中的一次鼓励,一个微笑,带给孩子的都是极大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稳定,也是影响最长远的榜样!



从相对专业的角度来讲,早教和幼儿园又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都是提前让孩子感受离开父母以后和同龄人一起生活的样子,而早教并非那么重要,都是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想想那些喊着必须要有的都是哪些人喊得最响,当然是想赚钱的人啦!就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都是谁在喊,都是有核武器的人在喊呀!



也不排除有着父母有些一些攀比心理,觉得别人的孩子都是早教班学这学那,自己孩子啥都不会,一天到晚跟自己在家大眼瞪小眼!其实不然,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陪他,对他来说根本不需要补习,那么小的孩子能学到多少嘛,3岁年龄学一年,等他10岁的时候说不定一个月就能学会。而且我真的看到过早教班里那些练习心算,特牛逼!再看看自己孩子,呆瓜一个,你让这俩一起上课生活,搞不好你的孩子都容易得自闭!

说了这么多,早教机构也不是一无是处,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报一两个兴趣班,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去学了多多少少能给你带点回来,培养一下他的社交能力和简单的一些技能,总比在家打游戏打成近视眼啥都学不到好!


幼儿园最乖乖


上心负责任的补课班对于偏科或想达到预习效果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捷径,可谓笨鸟先飞,带你飞的是补课班老师的能力和自身的悟性。目前国家教育部连续出台《关于违禁补课的处罚令》针对公立学校有编制的教师以任何理由有偿外出补课,所以公立学校教师已经很少在外兼职补课,这大大缩减了补课班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所以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教育,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健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减压减负状态下成长是正确的教育之路。目前国家也在积极的考虑提高一线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已经在城乡教师统筹兼顾安排上有了明确行动,让乡村教育有了十足改观,提高了乡村教师的身份地位,乡村教育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基础,在我的认识了解范围内,我看到了乡村,乡镇补课机构的缩减,这是教育调控改革的变化,我相信未来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对中国式教育有着巨大的信心!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赢在起跑线”这句话有很大的鼓动性,据说,提出这句口号的就是辅导机构。但是,真实性无从考证。

首先,说下起跑线,你说孩子的起跑线是在哪里呢,是在出生、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

其实孩子,出生就开始在学习,学习吃、学习喝,学习语言、学习爬、学习走,学习交流……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是意识不到的,不是所有的在学校的学习才是学习。

其次,有起跑线是不是就有终点线呢?那么终点线在哪里呢,在高中,在大学,还是在开始工作呢?人生要说真正的终点可能就是死亡了,不死亡就不会有重点。

第三,人生可以分很多个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工作阶段……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也面临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竞争者。

第四,报早教,报提前学习的辅导班级有没有用?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用!但是,真的说起多大的作用很难界定和量化。比如在早教中教授的一些东西,孩子不上早教,它一样能学会,而且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习得过程。一些辅导课程,比如说,幼小衔接,需不需要上呢,上的结果也只是提前一年学习一些东西。提前学还有一些副作用,等孩子上了一年级,那些上过幼小衔接课程的孩子在课堂上会吧太专心,而且他们的优势也仅仅是能保持到二年级。

总之,不太建议让孩子太早的过早的去学习。还是应该按照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按部就班的去学习、成长。毕竟,99%的孩子不是天才。


绘本街


早教的作用不在于让孩子学习一项特长,而在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对于1岁左右的小宝宝来说,充分感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用手、眼、腿、嘴,学会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感官认识世界是宝宝这个阶段发展的首要目标。

通过钻爬、跨越障碍、跑、跳等方式锻炼宝宝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促进感官发展,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

比如,一岁多的乐乐走路的手喜欢踩在路边的小砖头上,要不就是在坡道上来来回回的跑,妈妈觉得乐乐很淘气,不顾乐乐的哭闹把他抱回了家。

但是早教机构里会专门准备各种高低不同的过河石、斜坡等障碍物,让孩子尽情的体验。这是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行走敏感期”,这样的锻炼对于孩子大脑中前庭部位的刺激是很有作用的,孩子以后是否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坐车晕不晕车都会受其影响。

孩子责任感的养成

很多宝宝喜欢扔东西、摔玩具,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孩子在发脾气,是不好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斥责。其实,这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家长需要的是引导孩子自己把玩具捡起来。

类似的还有,很多宝宝玩玩具的时候会把玩具摊在地上,等玩够了就不管了。这时候很多妈妈、奶奶就会帮孩子把玩具收好。但是在早教中心了,孩子用过的东西,老师都会引导孩子自己把物品归为。通过小事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基本的责任意识。

除此之外,早教培养的还有孩子学习能力的养成、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等。

所以,早教不仅是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是送孩子上早教班还是家长自己早教了。


Calmisland育儿家


首先,不存在人生的起跑线。


大家以为,每一个人都要拼搏,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不需要拼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只要沿着禀赋去发展,花很少的代价,甚至是快乐地轻松地就脱颖而出,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原因在于,这是他的禀赋所在,他做这件事情特别有兴趣,特别高兴,效率比拼搏的人要高一万倍。


其次,早教班补习班有没有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在很少的情况下有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的。


比如,早教班有没有用?对谁有用?

早教班有一定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多元的学习方式和快乐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起到启蒙、发现禀赋、铺设阶梯的作用。


但是,这只是对于那些不认真的父母,或者请保姆看孩子的家庭有点点用处。原因在于,孩子成长需要广泛多元的探索,但这些父母不知道如何育儿,也不肯花时间陪伴孩子在生活中开展多元丰富的活动,所以,它能起到一丁点多元刺激的作用。


但它绝对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未来是否成才,是否成为某项专才,与早教班的教学无关。早教班只是启蒙了某种兴趣,或者是增加了一点点晶体智力而已,作用非常有限。原因在于,早教班的时间,只是一天24小时中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平常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是否存在多元的信息刺激,广泛的活动安排,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适时引导。


补习班有没有用?

在某些时候有用。比如,当一个孩子快要中考和高考了,之前一直不肯学习,现在想要学习了,但发现自己在某些学科无法入门,这时候需要尽快入门,才能找到自主学习的思路。

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补习班了。当然,这里需要的补习班,应该是一对一,而不是大班。


真正能起作用的大班是,那些超前超纲学习的课程,而且面向的是智力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某个学生某个学科学不好,去上这样的补习班,基本上就是彻底毁灭他们的学习自信。原因你明白的,之前流行的奥数班基本上就能起到这样的结果。


前面说了,补习对于想要入门的学生很重要。但其实那也只是临时抱佛脚。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补习班,而是他们的学习意愿的保护,学习精神的保护,学习自信的树立。没有这些,只谈学习,就跟强奸差不多,结果你明白的——强扭的瓜不甜,不光是不甜,压根就不会结果。不仅不能结果, 甚至会提前就摧毁了他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


真正想要学习的孩子,教辅资料、网络视频、学习机这些玩意是能帮助他自主学习的。退一万步,你说孩子脑子笨,自己没法学,那我就告诉你,这样的孩子,你临时抱佛脚多考了十分二十分的,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万一你猜题猜出高分考上名牌大学,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因为你压根就没有学习精神和能力,上这样的学校就是受羞辱。不但毕不了业,人生还非常受挫,那些在大学里面混日子,打游戏,挂科的孩子,是有八九过去是苦读、死读上去的,并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陶勇谈教育


如果在0-8岁儿童大脑发育的早期,给他正确合理高效的教育的话,孩子的大脑消减的会更有效,我家宝贝上了两年的早教,跟同龄人相比,起码我们是受益的。



孩子的大脑在胚胎3—8周时已开始发育,在2岁时脑容量已经达到成年人的80%,6岁时达到90%。针对 神经系统 ,大脑已经拥有以千亿计的神经元,但这不意味着大脑发育已经完成。出生后,随着婴儿外界环境刺激的丰富,神经元之间不断发生连接,连接的部位即为突触。学习的机制就在于突触能力的改变。每个神经元都有形成新突触的能力。出生不满一个月的婴儿与成人相比,每单元的脑组织有较少的突触和较低的突触密度。然而从婴儿期开始,经常使用的突触被巩固并保留下来,得不到反复刺激的突触则会被修剪并消失。大脑学习的过程就建立在神经网络的突触活动过程中,突触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人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智力活动的水平也就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建议父母要给孩子正确合理高效的教育的原因。


君君育儿说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报早教班或补习班。。。老零认为不如让孩子报“兴趣班”更合适。...例如彩泥、绘画、舞蹈、乐器、体育运动等等....这里要注意,是孩子喜欢的兴趣,

一来可以让孩子多接触除了标准的应试教育外的一些新的知识或技能,以及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二来让孩子也能开拓认识更多的朋友。


另外有关补习班,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晚辅班性质一样。就是辅导孩子完成学校作业。这对家长减负颇好,特别是一些对孩子教育只会吼的家长。。。付费的晚辅之类的辅导课。可以缓和很多家庭的困扰的。


也许我的观点有点不符合“减负”的主潮流声浪。现在付费学习已经成了常态,优质的付费教育课程,确实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