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苍云岭之战后,李云龙被撤职,为何丁伟也被降级了?

dafu2322


苍云岭之战,李云龙因为没有按照上级指挥命令突围,事后被追究责任,调任到了被服厂当厂长,说实话,李云龙被撤职一点不冤枉他,坂田联队是日本的王牌军,论战斗力,论单兵素质,论军事指挥水准,李云龙率领的新一团和坂田联队那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抗。正常情况下,如果按照上级命令突破包围,部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伤亡人数。

但肯定建制也打没了,新一团名存实亡,李云龙知道即便按照上级命令突围,兄弟部队帮忙打援,新一团大的伤亡也在所难免,求人不如求己,还不如和坂田联队鱼死网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云龙决定破釜沉舟,最后结果击溃坂田联队,击毙坂田大佐,不仅出乎上级领导的意料。
也是李云龙自己没有想到的。丁伟此时职务也是主力团团长,苍云岭之战时,丁伟接到上级政治部命令,让他去抗大学习,其实是深造,为升迁做准备,这是李云龙都没有的机会,但因为李云龙需要被惩戒,被撤职,新一团需要改造,彭老总亲自拍板让丁伟接替李云龙。

初衷是什么?李云龙和丁伟是好基友,如果别人接替李云龙的位置,新一团桀骜不驯怎么办,李云龙会不会顺利交出指挥权,即便交出来,新一团以后会不会垮掉,会不会找后帐,再说丁伟方面,抗大学习既然是为了升迁,丁伟已经接替李云龙获得新一团的军事指挥,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去学习,注意,这会丁伟没有放弃原来部队的指挥权,而是兼任。如果只是平级调任,无利不起早,丁伟犯不着得罪李云龙,如果是兼并新一团,丁伟才不惜冒着得罪李云龙的风险,说服李云龙挪屁股走人吧!!


大风起兮偶飞扬


丁伟并没有被降级使用,他原本就是冀中军区第28团团长,是在去延安学习的路上被八路军总部紧急命令所截留,接任李云龙的新一团团长职务。都是八路军的主力团,不存在降级的问题,不过丁伟确实是跨师跨军区履职了,这个任命对386旅来说多少有点栽面。

开辟冀中军区的是东北军吕正操(开国上将)的起义部队,后期为了加强冀中平原的抗日力量,贺帅率领八路军120师主力开赴该地区,自然也扩大和新建了一批部队,从28团这个番号一看就非最早的八路军16个主力团之一。 而李云龙所在的386旅隶属129师刘帅麾下,创建的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李云龙因“苍云岭突围战”抗命被撤,总部没有在129师或386旅系统内提拔或选任新团长,说明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其实冀中平原的抗战,其残酷性要高于晋西北,在没有山地可以依托的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极利日军机械化和装备优势的发挥,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上最艰苦的地区,牺牲最大,悬殊最大。所以丁伟的军事指挥能力绝非寻常角色,另外,能被选送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也说明丁团长是冀中部队中的出类拔萃者,这是要重用的节奏。

不妨说,丁伟临时接任新1团,多少有些耽误了升迁,但是肯定没有被降级。



新一团在李云龙的打理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已经成为八路军的主力团,所以丁伟接掌这支部队并不吃亏。在后来大扫荡后晋西北铁三角喝酒时丁伟有提到过,新一团在突围时把家伙一亮,歪把子九二式迫击炮一起招呼,鬼子当时就懵了,也是三个团中损失最小的,用李云龙的话说,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进洞房却换人了。

网上有讨论的文章,认为28团在番号上明显看出组建时间早于新一团(冀中军区1938年成立),并且已经发展到3000多人马,所以丁伟被调任属于降职行为,这是不准确的,须知兵贵于精而不在于多。



因为在1940年“百团大战”之前,除去国民政府军政部承认的16个主力团(68* ,76*,77*三个系列)是老红军底子外,其他所有番号的团级建制都是新建,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而从战斗力和装备方面去评判,新一团也绝不差于28团,何来降职一说?

我倒觉得,特别选择李云龙的老战友来接任,才是总部更多的考虑因素,有利于新一团部队的稳定。


度度狼gg


苍云岭之战,李云龙违抗命令,从坂田联队防守的正面突围。李云龙虽然打死了坂田联队长,但是,也被降职到被服厂绣花。



战前,李云龙也明白违抗命令,可能会被旅长交给军法处。但是,李云龙依然决定从正面突围,那是因为李云龙发现坂田联队长的指挥所距离日军前沿阵地很近。



李云龙说的“正面突围”,其实只是往前推进500米,然后守住阵地,给炮兵争取时间,让炮兵打几炮。(最多三炮,因为李云龙只剩下三发炮弹)历史上,日军名将阿部规秀就是被我军炮手在800米外打死的。当时,也是八路军发现了日军指挥所,然后调集炮兵用迫击炮炮轰日军指挥所。


也就是说,李云龙推进500米后,距离日军指挥所可能还有800米的距离!这个距离步枪是打不着的,重机枪能打到,也是弧线了。坂田联队长大意了,没想到八路军敢正面突围,可能他还不知道李云龙有迫击炮。所以,日军坂田联队长敢把指挥所设置在前线那么明显的位置。坂田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战后,李云龙的新一团团长被撤职,去被服厂当厂长了。总部的处罚没有问题,违抗军令,擅自改变作战计划是死罪!幸好是突围战,李云龙的行为对全局影响不大。但是,这样的做法必须压制!如果,别人都学习李云龙违抗命令,总部以后还怎么指挥部队?!

其实,这是剧情中的漏洞。日军纪律严明,正职死了副职上。联队长一级死光了,中队长接替指挥!李云龙800米外干掉坂田联队长,日军也不会散架,八路军也不可能再往前推进800米!日军就算剩下一个中队,也会死磕到底。按照历史真实情况,以八路军一个团的实力,消灭一个日军联队是不可能的。

丁伟不算降职,只是失去了更好的晋升机会!

丁伟原来是冀中军区28团团长。这个团和李云龙的新一团差不多,都是不在国军编制的,都是八路军自己扩编出来的“野鸡团”。所以,丁伟算是平级调任。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编制是三师,六旅,12个团!只有这12个团有编制,剩下的三个师部直属团(115师独立团,120师和129师教导团)和一个总部直属团都是没有编制的!

115师独立团过黄河渡口的时候,因为没有国军编制不让过河。后来,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把部队编入李天佑的686团才过了河。在《亮剑》中,李云龙也讲了这个故事,只是,他是被楚云飞的部队拦住了。李云龙找程瞎子帮忙才过了河。

李云龙和丁伟都是"扩编团"的团长,级别一样。两人又是老战友,关系很好。总部让丁伟接替李云龙,一是因为军事干部紧缺;二是,也是考虑两人关系,让丁伟去能更快接手部队。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李云龙觉得自己击毙坂田有功,总部处罚太重。但是,李云龙依然顺利交出了部队。同时,还把自己“嫡系”张大彪安排好了。也就是说,李云龙不仅不会给新团长丁伟使绊子,还会叮嘱手下人配合好丁伟。再加上丁伟能力是铁三角中能力最高的。换团长以后,新一团战斗力不仅不会下降,还会提升。


不过,丁伟失去了更好的晋升机会。在接到调任新一团团长的任命前,他正在去延安抗大学习的路上。能在军事干部紧缺的时侯,被调到延安学习,那都是八路军的“种子”军官!

如果,丁伟学习回来,依然回冀中军区的话,可能会成为冀中军区下属五个军分区司令之一!甚至,可能在1944年升任冀中军区司令!(当时,冀中军区司令是原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那等到1955年授衔时,就是中将军衔起步了!


勇战王聊历史




苍云岭之战中,李云龙违抗总部首长的命令,从坂田联队的正面突围。战场抗命是军队的大忌,副总指挥自然是要给他处罚,最后让他到军服厂当厂长。

李云龙新一团团长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迫切需要一个同样有威信的人来填补这个空缺。

这时丁伟正好以冀中军区28团团长的身份被总部送回延安抗大学习。冀中军区司令员是东北军的吕正操,西安事变后率部投奔了八路军。

去过河北的人都知道,冀中是大平原,非常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因此能在军区担任军中要职的人能力都不是盖的,这是要与小日本鬼子正面硬碰硬的。

丁伟能在以东北军为主体的军队中立足,显然是总部首长派过去的,自身的军事指挥能力肯定都是一流的。



副总指挥指派丁伟接替李云龙的职务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两个人的关系颇有渊源。

丁伟、李云龙和孔捷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人,其中李云龙的资格最老,丁伟的水平最高,胆子也最大。


要知道李云龙的部队是狼一样的部队,有桀骜不驯的气质。一般水平的军官,他们看都看不上,更不要说会听他的指挥了。

只有丁伟这样的人才能镇得住李云龙的部队,至少看在李云龙的面子上,多少也会给他几分尊重。再加上丁伟自身的能力,管理好新一团应该不是多难的事。



那么丁伟是不是也被降低了呢?显然不是。

冀中军区是2级军区,是由东北军旧部为主组成的军区,显然不会是红军的老底子组成的三个师直接控制的军区,28团也不可能是红军的主力团。

而新一团则处在副总指挥的直接领导下,并且在扫荡中担当了掩护总部机关撤退的重要任务,说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突出的。在当时一般的部队不要说掩护总部机关撤退,就是,这是自身能从日军的包围圈里突围出去也是非常困难的。

丁伟去抗大学习,是八路军中的轮训政策要求的。因为八路军的军事干部,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因此总部要求主要的干部要按计划去抗大学习。并不是说丁伟去康大学习了,就要被提拔,事实上,在亮剑中间抗日期间,丁伟一直都是团长,这足以说明一切。



丁伟的28团很有可能还不如李云龙的新一团,派丁伟去接替新一团团长谈不上是什么降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升职。这也就是李云龙不愿意离开新一团的原因,他说:花了一年时间,好不容易把这个团的武器装备全部换了一层,士气给搞了上来。马上就要结婚了,新郎却换了别人。


新知传习阁


苍云岭之战后,李云龙被打发被服厂去绣花了,而丁伟也从抗大学习的路上被半路调往了新一团去做团长。

如果论编制,丁伟之前在冀中军区世第28团的团长,也是个老团了,比李云龙的新一团成立的要早得多,也被丁伟磨炼出3000人马,也是个准加强团的实力了。再看看李云龙的新一团,经历了苍云岭之战,本来就千把人的团,能剩个六七百人就不错了,好歹坂田联队也是个3000多人的王牌主力,曾经打垮了中央军2万多人,李云龙真的是险胜,但伤亡肯定惨重。

在交接的时候,李云龙很是憋屈,一直在那抱怨,丁伟境界还比较高,一个劲地在那安慰他,让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安心点好了,就当休息休息,反正过几天就回来继续当团长了。

其实真该憋屈的应该是丁伟吧,毕竟能去延安学习,那回来就是继续升职的大好前程,这个机会是不多的,但因为李云龙的战场抗命,丁伟在半路被拦截下来了,去李云龙那交接。李云龙和丁伟说“老丁啊,我好不容易把新一团带出来的,让你捡了个便宜,吃了个现成饭”,丁伟光笑了笑也没说话,估计懒得解释。

从大团到小团,但毕竟还是主力团长,副总指挥选择丁伟,这也是信任丁伟,希望丁伟好好把新一团整一整,改造一下,虽然表面上看有点委屈了丁伟吧,但能帮领导救火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不是吗?

还有个重要原因么,那是李云龙和丁伟私交不错,这样交接起来顺利一些,毕竟就李云龙那倔脾气,如果派一般人去接手,万一这头犟驴不听话不配合那就总归麻烦的。


云中史记


丁伟没有降级,只是吃了点亏而已。

第一,丁伟原本是冀中军区28团的团长,调到新一团同样是团长,级别职务相同,不存在什么降级一说。


第二,新一团的刚刚打了胜仗,还击毙了坂田,气势如虹、士气高涨,并且在李云龙的强抢豪夺之下,装备也相当精良,让丁伟来当团长还亏了他了?


第三,从副总指挥和丁伟的熟络劲儿,可见以前是老相识了,其实就是老部下。借这个机会重新回到首长的麾下工作,是好事。


但是,从长远来看,丁伟还是吃了点亏的。

丁伟能够去延安学习,回来之后肯定要提拔,如果没有意外,可能会走到师级指挥员的位置。这种好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

从这一点来看,副总指挥取消了丁伟去延安学习的命令,其实有点对不起他。

当然了,得失之间,谁言高下,在哪都是打鬼子。


脂肪故事


苍云岭之战,李云龙因为没有按照上级指挥命令突围,事后被追究责任,调任到了被服厂当厂长,说实话,李云龙被撤职一点不冤枉他,坂田联队是日本的王牌军,论战斗力,论单兵素质,论军事指挥水准,李云龙率领的新一团和坂田联队那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抗,正常情况下,如果按照上级命令突破包围,部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伤亡人数,但肯定建制也打没了,新一团名存实亡,李云龙知道即便按照上级命令突围,兄弟部队帮忙打援,新一团大的伤亡也在所难免,求人不如求己,还不如和坂田联队鱼死网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云龙决定破釜沉舟,最后结果击溃坂田联队,击毙坂田大佐,不仅出乎上级领导的意料,也是李云龙自己没有想到的,再说丁伟,丁伟此时职务也是主力团团长,苍云岭之战时,丁伟接到上级政治部命令,让他去抗大学习,其实是深造,为升迁做准备,这是李云龙都没有的机会,但因为李云龙需要被惩戒,被撤职,新一团需要改造,彭老总亲自拍板让丁伟接替李云龙,初衷是什么?李云龙和丁伟是好兄弟,如果别人接替李云龙的位置,新一团桀骜不驯怎么办,李云龙会不会顺利交出指挥权,即便交出来,新一团以后会不会垮掉,会不会找后帐,再说丁伟方面,抗大学习既然是为了升迁,丁伟已经接替李云龙获得新一团的军事指挥,又何必脱了裤子放屁,再去学习,注意,这会丁伟没有放弃原来部队的指挥权,而是兼任,如果只是平级调任,无利不起早,丁伟犯不着得罪李云龙,如果是兼并新一团,丁伟才不惜冒着得罪李云龙的风险,说服李云龙挪屁股走人吧!!多了枪炮多了人,丁伟升迁的目的已经达到,丁伟是苍云岭之战最大的获利方!


养得起木下的男人


丁伟降什么职,丁伟是平调。

如果看《亮剑》,可以看到丁伟这个人的履历比较丰富。

1、丁伟是参加过黄麻起义,黄麻起义入的伍,李云龙说李,丁,孔三人是老战友,一个班的弟兄,李的资格最老,是老兵,说明他本身就是鄂豫皖出身,129师就是四方面军整编而来。

2、要知道,在我军初创阶段,很多先烈,老将军们,都是党领导下的职业革命家,往往会在不同的时期,出任不同的任务,丁伟显然不只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混过,跟李云龙带整团人马投了林总投刘帅,又被陈老总留下不同,丁伟显然在红军时期就在好几个根据地干过,他去见彭老总的时候称老首长,可知是还有极大可能,极长时间在井冈山混过的,而后二人又“长期不见”,说明他又调走到其他部队了,轮岗资历直追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这厮又回到四野,职业资历是真丰富。

我看有答主说丁伟被调接任李云龙,是129师体系内的耻辱,说明彼时129师系统内部没有彭老总信任的军事主官接任。这个说法不对,调丁伟去接任李云龙,其实正好是因为他本身出身于此,接任李云龙不会受到排斥。四方面军多出悍将,一般资历的将领接任本来就难,因为你水平服不了众,所以让原本就是天下名将的刘帅任师长,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任政委,徐帅任副师长,刘帅本为红军总参谋长,职位一直在徐帅之上,更是红军军师,大名自然压的住四方面军。大名鼎鼎如陈赓大将军,任386旅旅长,许和尚也才任副旅长,李云龙这个主力团团长,当然也得是能力过硬,同志们信服才行,丁伟适时出现,不牺牲自己的前程留下都不大可能。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由于我军编制扩展很慢,彼时师一级约等于元帅,旅一级约等于大将,团一级约等于上将与中将,很少有团级干部被提拔到旅一级,丁伟这种问题将军,也不大属于被提拔的那几个人序列,去抗大学习,在日后可能对他的职务有所改善,但是要知道,丁伟的职务不高,并不是因为不被重用,实际上作为统帅部最信任的校尉级将领,他职务不高,只是因为他战功大,犯的错误也大而已,电视剧里面有反应,几个老战友在一起经常互相揭发的。


钢的王十二


苍云岭之战,李云龙虽然成功突围,但触犯了战场纪律,违反了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撤职是必然的。表面上丁伟临危授命不属于降级,充其量只是个 “平级调动”

丁伟被选送到延安学习,说明上级欣赏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果能够顺利毕业归来,说不定丁伟在正团级的职务上,还是有提升的可能。然而这个节骨眼上,李云龙却偏偏出了事,丁伟的大好前程就这样被李云龙给耽误了。丁伟原先是冀中军区第28团的团长,这次调任新一团担任团长,单纯以职务来说算是平级调动。但从兵力上看,确实属于降级了。丁伟的28团是个老牌主力团,人马高达3000多人,而反观李云龙的新一团,是新主建的团,人马也就1000来人。不论从兵力,武器装备,战斗力来说都不如28团,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丁伟被降级也说得过去。


用户92780611160陆战


理论上是平调但是实际上是升半级。二级军区调到1级军区。看他们的直属领导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就知道了。而且我身边就有这个的例子。我小姨夫镇所长平调到分局当所长。理论上是平调实际上他升了半级(都是正科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