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優質醫療高度集聚之惑

日,一則 “四城交警協力開出生命綠色通道” 的消息悄然登上了熱搜。

消息是珠海有一顆捐贈的心臟,需要儘快運送到廣州移植。兩地相距100多公里,由於心臟離體後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僅為6-8小時,越早送達越好。當天是星期五,經常來往兩地的人都知道,進廣州市區都可能塞上1個小時。


生命無價。在省公安廳的指揮下,沿途廣佛中珠四地交警愛心接力護送,提前開道,一路綠燈,以爭分奪秒的速度終於送達。這一事蹟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點贊。

這舉動確實是令人暖心。但也不禁令人擔憂,如果延遲片刻,如果真的遇上塞車,一個鮮活的生命就可能無救。

那麼,為什麼珠海不能進行心臟手術移植,而非要到廣州?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不是優質醫療資源高度集中、高度稀缺,又何必異地進行救援。

- 01 -

大家會發現,身邊一些朋友親屬患病,在三四線城市醫院治不好,輾轉到北上廣,已經是常態。


在人們心中,北上廣或省城的醫療資源無疑要比他們那裡優質,是他們的希望。

這種認知是對的。根據近日香港艾力彼公佈的2018年中國大陸頂級醫院100強名單(不含專科醫院和部隊醫院)。大家仔細看看發現了什麼?


北上廣,優質醫療高度集聚之惑


北上廣,優質醫療高度集聚之惑


來源艾力彼,山川網整理。這個榜單通過醫療技術、學術影響力、資源配置、醫院運行情況等綜合評價,得出較為權威的排名。

沒錯。優質醫療資源高度集聚在北上廣。其中北京16家,上海13家,廣州11家。佔了全國40%。

怪不得有人說,得大病要去北上廣。這裡匯聚了全國最最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如果算上部隊醫院和專科醫院,想必這個比例會更進一步集中。要知道,北京的部隊醫院都是全國頂尖的。


北上廣,優質醫療高度集聚之惑


武漢、長沙、南京、杭州各4家,天津、福州、長春各3家,重慶、鄭州等11個城市各2家,深圳、南寧等13個城市各1家。這些城市能分得1個以上也算不錯了,絕大部分都是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

一省出現一兩家頂尖醫院,必然是在省會或數一數二的城市。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細挖,一省之內的最優質醫療資源、全省排名前列的醫院也必然高度集中在這些城市吧。

雖然說一座城市的教育和醫療,是需要投入和沉澱的。但是本來就稀缺的優質醫療資源,竟如此過度集中,真的好嗎?

- 02 -

這種高度集聚帶來了什麼問題?

看病難,難於上青天。

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和生活逃不了的。 因為生命、情感、倫理等各種複雜的因素,事關人命,人們誰不希望得到的是優質的醫療服務?


據我國官方數據預計,僅佔全國醫院總數8%的三甲醫院,卻要接診超過50%的病患。各大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醫療服務體驗差。

哪個去大醫院不是掛號難,資深專家號那就別想,提前兩個星期堪比春運搶票。好不容易掛上號,排隊等了半天,卻只有幾分鐘的診病時間。

這麼短的時間一不小心就容易誤診,更一不小心就容易鬧醫患關係。時間短?服務態度差?醫生也沒辦法啊,後面還有一大堆人要等著看病啊,有些已經等得不耐煩在摩拳擦掌了。

而且,好醫院過於集中,這涉及生命這種無價的東西,他們想去那裡看病,他們錯了嗎? 但是對於得了大病想去大醫院看病的廣大百姓,他們的醫保體系在異地,報銷比例打了折扣。畢竟,最好的醫院都集中在北上廣等寥寥幾個城市。

當然,連醫保都沒有的人,大病真是想也不敢想。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就算有,也是沉重的負擔。

這還沒有算長距離的空間給人帶來的奔波、焦慮、無助。多少個背井離鄉、千里迢迢來到北上廣求醫的故事,舉目無親,旁受冷落,一床難求,最後也無濟於事。

還有很多問題,不一一說了。但這些無疑是醫療資源過度集聚的結果。

- 03 -


醫療資源集聚當然有因可循。

北上廣是我國三大門戶城市,家底豐厚,歷史沉澱久。比如廣州1866年就開設了全國第一家西醫學校博濟醫學院。這無疑是奠定了其醫療地位。

省會城市也是集全省資源建設,自然不會差。

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優質醫療資源為什麼還那麼集中,那麼稀缺,而且帶來那麼多問題?卻是值得深思。

一方面,雖然我國不斷加大對醫療的投入,不斷推進醫療改革。但整體上我國醫療衛生支出總費用不夠高,大概佔GDP的6.5%左右。而這一數據世界平均水平為9.9%,美國是17%左右,歐洲發達國家也在10%以上。

當然我們是發展中國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過竟然低於印度,不可思議。

這些支出,一些大醫院得到補貼多,自然能夠繼續招博士、主任、教授,醫院中心化進一步加強;基層醫院數量多,單個得到的補貼自然少,夠維持醫院一般運作都不錯,要想招個教授,自然也難。

另一方面,優質醫療資源不均衡是現實,稀缺也是現實。但稀缺的原因還有一種,無論是頂尖的大醫院,還是普通市醫院,還是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可以說千差萬別。但是,收費卻是幾乎差不多。

你想想,如果這樣的話,誰不想去看專家教授啊?

你會發現,北上廣的頂尖醫院,有多少看病的是當地常住人口?因為近水樓臺,感冒發燒去大醫院,掛專家教授;擱擱碰碰皮外傷去大醫院,掛專家教授。小孩生病去大醫院,老爺爺老太太有一點點不舒服去大醫院。有醫保的退休人員更甚,有事沒事去大醫院佔個床位,名曰調理調理。

本來社區醫院、縣區級醫院完全有能力可以看好的病,得去大醫院折騰。無解啊,這是生命啊,幾乎沒有人能做到理性,這是全人類的問題。我們又能去指責誰?

所以導致一邊是當地大醫院門庭若市,一邊是更多的基層醫院門可羅雀。

這可是大問題。本來優質的醫療資源就稀缺,很多人感冒花20塊錢去看專家教授又嚴重浪費了醫療資源。而真的有大病的、外地來求醫的往往錯失了很多機會。這不加劇了很多人看病難的感受嗎?

另外,可以看出上表的Top100醫院全部是公立醫院。沒有辦法,民營醫院發展水平不怎麼樣,不少被莆田繫帶偏,急著賺快錢。民營醫院亂象叢生導致了百姓基本湧入公立醫院就醫。

- 04 -


所以,總結一下。北上廣高度匯聚了全國眾多頂級醫院,而各省省會也匯聚了省內優質醫院。但是幾百個普通城市沒有那麼幸運,只有普通醫院。

但是人的一生大病幾次難免不了。結果都希望去優質醫院接受最好的治療,導致了大醫院看病難。

無差別的看病對待,導致因小病而浪費了不少優質的醫療資源,加劇了看病難。而這些資源本來可以救人性命的。

不同於金融、企業總部等市場化程度高的業態。醫療作為公共服務體系,過於集中在北上廣或省會城市,無形中也拒絕了大部分人接受好醫療服務的機會,這本身算是一種不公平。我知道有很多農村或三四線上了年紀的人,不願意長途跋涉去大城市看病,只會在鄉鎮衛生院,最多去市屬醫院。就如本文一開始說的那顆心臟,如果不是在珠海,在更遠一些的地方,另一個生命是不是就沒救了?

未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而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也越來越高,使得醫療服務壓力加大,稀缺的優質醫療資源矛盾會更加突出。

所以,逃離北上廣的人,你們最終可能還會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