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幼儿园都有书面家庭作业吗?儿子幼儿园大班,每天都为作业苦恼?

WWWJING


幼儿园中班开始孩子有作业了,个人觉得从小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写作业的习惯,这样以后就会省力很多。家长不必天天喊着,吼着,逼着去做作业,而是孩子在第一次被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告诉他,每天8点到9点作业时间到了,给他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先让孩子自己去做,养成独立完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不写作业,也不用逼她吼他,就让他带着空白的作业本去学校,老师会指正,这样他就会明白,别的小朋友都写的,他没写作业是不对的,反复几次,让孩子记住写作业跟上学是一样,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

所有的作业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家长不要陪在跟前,如果孩子是哪个题目没有读懂,或者不会做,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想,想不到再辅导。孩子的思维都没有大人快,所以在辅导作业时,想想是自己亲身的,多点耐心,慢慢来,想想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说的情景,再换位思考下,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奇才。


无边界学堂


我家孩子正好幼儿园大班,大班上学期我家孩子也是有作业的,书面作业和阅读背诵都有。后来教育局强制幼儿园不准教孩子超纲的知识,并且不能布置任何作业。

现在,我家孩子每天乐呵呵,一问幼儿园学什么了?孩子都说,没有学。看孩子的课程表,基本都是语文能力或者数学能力的培养,知识灌输基本没有了。

比如,数学教学不再教20以内的加减法,而是教钟表、日历、形状等知识。语文也不再是拼音和识字,而是背诵儿歌,练习讲故事等等。更多的课程是手工,游戏活动等等。

其实,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改变的。但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教育不允许孩子在幼儿园对拼音识字等知识一窍不通啊!就拿拼音来说,一般都是一周教完。试问,如果孩子幼儿园没有拼音基础,如何能在一周就掌握好??

所以,幼儿园不教了,彻底轻松了,我们家长开始累了。原本我们小时候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就已经落后了,现在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给孩子讲。例如,以前20以内加减法,我们都是硬背的。现在的孩子是用破十法和拆分法的!

因此,如果幼儿园老师给孩子教东西了,家长在家稍微复习一下,孩子就会很轻松。但如果由家长自己教,孩子就会很痛苦。那个幼儿园老师还教孩子学习的城市,家长们都该庆幸吧!!





懒妈育儿路



我邻居家的娃在小班和中班上的是公办园,但是大班时便转到了私立园。邻居说,两年幼儿园白上了,连个“a,o,e”和“2,3”都不会写。

公立园,重视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和习惯的培养,在这三年里孩子做的基本是手工和听说之类的作业。

而私立园和家长的需求、家长的愿景有关。在小城市,家长更关注的是知识类特别是语文和数学的相关知识涉及了多少。所以,大班里都留作业,作业量不比小学低年级少。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时有各种理由不马上写,即使写也有除了作业外的更多事要做。但是如果你哪天不留作业,家长就置疑幼儿园:今天什么新内容都没学吧?

在我们这个小城市,文教局对这种情况明令禁止,这和家长形成了一对矛盾。但是如果私立幼儿园没有书面作业,家长无论如何也不会认可的。

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有些小学,零基础入学的娃将面对新知识的冲击,娃吃不消。

所以要平和地看待作业,如果不能转到没作业的幼儿园,要让孩子看到您对作业的态度——积极不报怨,配合不放弃。

只要能看到孩子做作业有进步,我们就表扬孩子。您的表扬就是消除苦恼的良药。加油✊✊✊


努丽初彩


对于幼儿园老师留作业,实话说,以前我是反对的,但现在我是支持的。下面说一说我自己本人教育孩子的经历吧!

本人全国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在参加工作四年之后有了第一个宝贝,在学前教育方面,我一直坚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培养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每天我会设计非常多的节目,也会规划特别多有意思的事情跟孩子一起去完成。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一般是在中班开始,因为中班要开始认识数字宝宝,并要培养孩子基本的书写能力。当孩子把作业本拿回来,老师要求写的时候我也会让孩子写,但是老师要求写三行,我手把手的教会他写一行,让他自己再写一行,他如果说不想写了,我也没有坚持让他写完,这种情况很多。因为我坚信过早的让孩子学习太多的知识类的东西,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等他上了一年级学知识类的东西,可能半年的时间就能把幼儿园三年学的东西全部学起来,那么在幼儿园期间,我为什么要事倍功半的去让他学呢?

很快,孩子上小学了。他很聪明,功课完全没有问题,考试一直都是年级第一,但是我们总会接到老师的投诉,老师会投诉他不写作业,或者是完成的质量不高,有一次老师再这样投诉的时候,我们就对老师说没有关系嘛,那些东西他都会,可以不用做吧! 结果被那个老师严肃的批评了。她说会做,那是知识; 要做,那是态度; 做得好,那是行为习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必须要把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现在想起来这个老师说的太对了,我们家大宝现在已经小学五年级,虽然说考试成绩年年年级第一,但是我却对他的前景充满了担忧,因为他很多时候不喜欢做完老师的作业,对于自己会的也很少去重复的练习,所以五年级了,现在我们还在重新回去抓他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所以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是必须要督促孩子去完成的,这是他们接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不要过分迷信小孩子就是玩的,玩也应该玩的有方法,最基本的规则行为习惯还是需要培养的。





今天扬凡起航


我女儿才小班就留作业了,吓一跳,我记得儿子小时候是大班才每周末有作业的。

现在女儿数学作业比较简单,每周末一页连线的题。英语比较麻烦,老师发一段儿歌让孩子唱熟练了拍视频打卡。有一次居然是老师自己唱的,有的单词听不太清楚,不止是我一个人跟老师要歌词了,都说没有现成的歌词。那次的歌我女儿一点都不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没教,还需要家长配合一起唱,我女儿特别不想唱,那次就没打卡。结果上学后老师让没有打卡的挨个唱一遍

经常是一问一答的那种还要家长配合,一般的应该是在幼儿园学过,但是孩子们都不熟练,需要家长教,好无奈呀

我觉得幼儿园就让孩子们快乐的各种玩就可以了,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什么的,不应该给留作业


春暖花开


大班的话多少都会布置一点,因为再过一年上小学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对幼小过度有帮助,但不支持每天布置太多作业。

我儿子现在中班,九月大班,平时基本没作业,偶尔一个月会带一张卷子回来做,就几道题,三两下就完成了。现在有给他安排家庭作业,每天认5个字,做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听一个神话故事,听几分钟磨耳朵英语,不知道吸收多少,但养成习惯了。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我们家姐姐要求,她学习的时候,弟弟也要学习,不能吵,两个人有伴。如果觉得幼儿园布置的多,可以和老师反应,自己选择性做一些,一边学一边玩孩子才喜欢。



天使之恋2014


不知道题主说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幼儿园,来说说我家小孩上过的幼儿园以及邻居孩子上的幼儿园。

我家孩子小班上的是某集团幼儿园,每天孩子们去就是学儿歌,学涂鸦,还有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到了中班大班上的是小区里面的公办园,有补贴的那种,没见过孩子回来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作业,偶尔有某利梭的思维扩散的作业。

邻居家有孩子在私立幼儿园上的,就是那种租几间住宅的那种,好像比较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孩子们会有一些认字练字,算术什么的。说老实话,我家孩子的字跟她们比有点汗颜。但是从长久来看,貌似她们当中的有些后劲不足。我只是针对身边的现象做的评价,非喜勿喷。


也想做个梦


坐标上海,也有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娃,说说我的经历和体会。

清明假期过后,一共协助孩子上交了4份作业给老师。分别是:拼音,读写an en in;本周英文评量表签证;数学,其中一道见下图,文科老母亲差点做不出,汗颜😓;做好3月绿色环保账户,主要是垃圾分类,整个月里,每天做了哪些垃圾分类事情。

个人认为,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无论你身活在哪里,无论学校有没有要求,被教育焦虑裹挟着的父母,在幼儿园大班的阶段,都不会像之前那么淡定从容。

幼升小,也是一场硬仗。除非,你已经备好了优质公办教育的学区房,或者上国际学校的自购费用。



成长观察


我们这里私立园中小班就开始有书写,屡禁不止,这学期有一所全国加盟的知名园现在也扛不住压力,为了迎合家长需求,也在中班开始教孩子书写和学习加减法。

公立园大班会安排进行一些书写练习,也会布置一些作业训练孩子的任务意识和作业习惯。作业要求一般都比较简单,孩子容易理解,容易完成,极少数孩子会出现完成困难的情况。

大班孩子,每天为作业苦恼,家长应该重视起来,抓紧时间帮助孩子调整状态,为迎接小学生活做准备。

如果这个状态持续下去,暑期以后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压力肯定有问题。

建议题主分析一下孩子为作业苦恼的原因:怕辛苦?作业能力差?习惯不好?缺乏自信?还是没有学习兴趣?

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相信孩子很快可以在进步中找到自豪感,从此不再为作业问题而苦恼。


妈咪老师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是不能留书面作业的。

当然,如果幼儿园老师布置的是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作业,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毕竟这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增进亲子关系。

如果幼儿园老师布置的是读背一些简单的儿歌、古诗之类的作业,也是好的。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如果幼儿园老师布置的是一些知识性的作业,题量不能太多,难度不能太大。如果作业多了难了,家长可以选一些让孩子做。因为毕竟是幼儿园,不能扼杀了孩子学习的乐趣。适当的作业主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静下心来,做事有安排有计划等。

幼儿园孩子如果为作业苦恼,家长要弄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想办法解决。不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厌学的不良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