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Ta丶黄天瑶


曹操杀华佗这件事,《三国志》中有记载,说的是曹操有头风病,发作起来头晕眼花,心意烦乱,非常痛苦。后来听说华佗医术精湛,有手到病除的本事,所以请他来治病。结果华佗所做所为不能让他满意,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当时,曹操是有办法让华佗心甘情愿给他治病的。什么办法呢?

(曹操剧照)

曹操之所以会找华佗来诊病,是因为华佗的名气很大。

比如,曹操的好朋友广陵太守陈登,一直面色赤红,心烦意乱。有人向他推荐了华佗。华佗给陈登诊病时准备了10几个脸盆,然后经过诊治,陈登当时就吐了10几盆红头的虫子。随后华佗给他开药,并告诉他,这个病是吃生鱼片所得。虽说现在暂时把虫子都逼出来了,但3年后还会复发,到时一定要找他再开一副药,才能根治。

3年后陈登果然旧病复发,于是赶紧去找华佗。遗憾的是华佗出门采药去了,陈登由于没得到及时医治,最终病逝。

汉中太守周泰也曾患重病,都要准备后事了,结果经华佗治疗,竟得到了康复。

因此,曹操把华佗召来,希望他能根治自己的头风病。

华佗经过诊断,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曹操的头风病,病根在脑袋里。只有先服食他研制的麻沸散后,再以利斧劈开头,将脑袋里的“风涎”取出,才能根治 。

但这个方案哪怕放到医疗技术非常先进的今天,都有极大风险,更不要说古代医疗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因此,曹操听了这个闻所未闻的治疗方案后,第一个念头就想到华佗心怀叵测,有害他之心。

不过曹操并没有马上把华佗抓起来审问,而是让他再考虑其它治疗方案。

于是,华佗便在曹操头痛时施以针灸,解除曹操的头痛。

(华佗剧照)

每次只要针灸后,曹操的头痛应然而解。但华佗却说,这个病难以根治,就算长时间治疗,也只是延长寿命。

华佗这个话让曹操很不满意,毕竟华佗“药到病除”治好的病例有很多起,怎么到他这里,就不能根治了呢?

在曹操看来,华佗医术高明绝不是吹嘘的,而华佗却说自己的病无法根治,肯定有其它原因。

经过暗中调查,还真让曹操找到了原因。

原来,华佗自幼勤学好读,一心想入仕为官,但阴差阳错走了行医的道路。

由于在古代做医生,是非常下贱的行业,说起来只是“方技之术”。因此华佗认为这是不体面的工作,一直心存懊悔。

其实这也不是华佗才这么想,古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李白诗才天下第一,但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诗才当回事,只希望能做官。道理和华佗是一样的。

曹操知道后,但是并没有给华佗官做,而只是让他留在自己身边。

然而,没过多久,华佗却以家中有事为由,告假回家去了,并且逾期不归。

曹操头风病发作,疼痛不止。数次征召他,他都以“妻子生病”为由不应召。

后来曹操又派当地的官吏到华佗家中去催他,他依然找理由不肯回到曹操府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曹操纵有再大的耐心,也要发怒了。不过,他还是很有理性地让人亲自去华佗家验视,看看华佗的妻子是否生病。如果真是生病就赐小豆40斛,并宽限假期;如果没有生病,立刻把华佗押送监牢问审。

结果,华佗的谎言不攻自破。而且曹操使者来看时,华佗也不加掩饰,并没有让妻子装病。

(荀彧剧照)

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收审下狱。

荀彧得知曹操要杀华佗时,曾替华佗求情。希望能看在华佗医术高明,治病救人的情况下,饶他性命。

但曹操不同意,并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于是,一代神医华佗被杀。

不久,曹操也因为头风病发作没人救治去世。

曹操明知道华佗心思是不想当医生,而是想当官。如果曹操给华佗官做,最好是身边的一个高官,这样不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华佗留在身边了吗?可是曹操偏偏就不这样做。

华佗明知道得罪曹操没有什么好下场,明知道欺骗曹操会很容易被曹操识破,可是他却还要说那样的谎话。其实,华佗要是以出外采药为由,避开曹操,他还不至于被曹操杀。可他偏偏就要故意找借口给曹操看。

由此可见,这两人当时都心中憋着一口气,较上劲了。想想三国时期的人物,真是可叹又可爱。

(参考史料:《三国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华佗是东汉末杰出医学家,他精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外科、针灸尤为擅长,后人称他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是世上最早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人,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按曹操的话说就是:他能治好我的病,但就是拖延不治,以抬高自己身价,即使我不杀他,他也不会把我的病根除。曹操对华佗的不信任,导致了华佗被害。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知道了华佗的大名后,“太祖闻而召佗”;《后汉书》也有同样的记载:“曹操闻而召佗”。

曹操剧照

曹操把华佗召来,让他常守在自己身边,随时为他诊治。曹操患有头痛病,头痛令他苦恼不堪,每当发作,他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只要华佗扎他的膈俞,头痛立刻就好。但他对华佗并不重视,不爱惜这个人才。

华佗以行医术为业,从事的是“贱业”,华佗也时常感到懊悔。到了曹操身边,曹操也没有给他什么官职,他就是个随叫随到的“方技”。

曹操处理国事,病情不断加重,他让华佗专为他治病。华佗对曹操说:“这病一时治不好,要经常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华佗本是走南闯北之人,四海为家,专门伺候曹操还不适应。他长时间背井离乡,也想回去看看,但也得找个借口。

华佗对曹操说:“刚收到家中来信,要回家一趟,时间不会太长。”

曹操便放他回家了。回家后,华佗借口妻子有病,一次次延长假期。

华佗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曹操屡次犯病,所以一次次写信,召唤华佗回来,还命令郡县派人把华佗遣送回来。

华佗自恃有才能,不愿专门伺候曹操,一次次推脱,就是不回去。

曹操被激怒了,派人前往察看,并说:他妻子真有病,赐赠小豆40斛,可延长假期;若虚假欺骗,就逮捕押回来。

华佗剧照

派来的人发现华佗妻子装病,就把华佗逮捕,关到许昌监狱,拷问华佗,让他坦白服罪。

曹操身边的荀彧求情说:“华佗医术精湛,关系着别人的生命,应该宽容他。”

曹操怒气冲冲地说:“不用担忧,天下还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拷问华佗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官,说:“这书可以救活人。”狱吏怕犯法不敢接受,华佗无奈,只得把书烧掉了。他所著的《青囊书》、《枕中灸刺经》等多种医书,也都已失传了。

华佗死后,曹操的头痛病常常发作。他不承认杀华佗是错了,他说:“华佗能治好我的病,但有意拖延,不加根治,以此来抬高他的地位,如果我不杀掉他,他也不会除掉我的病根。”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冲病危不治,曹操这回真的认错了:“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了。”

后悔也晚了。

江苏沛县华祖庙里有一副对联,看看华佗死得冤不冤: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趣话历史那些事


华佗医术一直脍炙人口,在东汉时便做过腹腔外科手术,还用针线缝合,和现代医术如出一辙,可谓逆天。我们先看下华佗如何做手术的。

“有人病在肠中,便断肠洗涤,缝腹收线,四五曰不痛,即可安养,一月间,平复矣……

这是开膛术。

有人病,腹中切痛,十馀日中,眼眉堕落。

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使饮药令卧,破腹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药敷外疮,饮之以内药,数日平复。”

这是脾脏摘除手术

看文献就觉得超越时代足见医术高明。

而他所发明“麻沸散”,也是世界第一种纯中药麻醉剂,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关于“麻沸散”功效是这样记录的。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

这药,居然可以让被手术人,在手术过程中如醉死般,对发生事情一无所知。

《三国演义》中,有段刮骨疗毒更神奇

关羽襄阳之战中被魏军毒箭射中,请华佗疗伤,华佗说,要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剧毒。关羽说,大丈夫不需麻醉,无需“麻沸散”。就这样手术,手术中还与人下棋,神色不变。

以上是小说杜撰说法:目的是表现关羽武勇和华佗高明,其实并不是真相。

如按史实推断,这事应发生在襄阳之战前,而不是《三国演义》中说的在襄阳之战时,那医生也绝不是华佗,而是关羽军中军医。

因为以华佗医术治关羽伤,按之前对他医术描述,应是杀鸡用牛刀绝无问题。

《三间演义》中,华佗死因是为生性多疑的曹操治病,需开颅才能治疗,曹操怀疑华佗要谋杀自己于是就杀了他。

其实这也是小说杜撰,真实华佗死于求官心切不择手段。

这是个关乎个人追求的问题,华佗其实不是医生出生,而是士人出生。作为读书人的华佗,虽然以以医术精湛名闻天下。但汉代风气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华佗其实对自己医生身份一直耿耿于怀。也因此,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机会,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作医生,而不认为他可以从政为官。

华佗从政想法没错,但错就错在,他走上仕途过程中犯了大错,这错误暴露他道德上缺陷,并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曹操一直有偏头痛毛病,最后越来越严重。华佗因医术出名。被曹操请来看病,并成为曹操御医,这本是好事情。可是华佗心急,有一次为曹操看病时。

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简单说就是:这个病很难治好,需要很多时间。

这不过是华佗的借口,其实他在为曹操治疗过程中,故意拖延进度,经常翘班回家,回家后又借口妻子病了,拖延回去时间。

他为何这么做,原因简单,就是用自己的医术要挟曹操,以此求官。

曹操不是一般人是,不受威胁,就生气的派人去查看华佗到底在干嘛?被查后,发现真相,原来华佗一直在骗自己,什么家里有事,妻子有病都是假的,曹操愤怒了,妈的我每天头疼你居然在家旷工。于是就将华佗下狱,下狱后,曹操手下有人为华佗求情。说,这是天下名医,不能杀啊,要是以后有病,谁可以为大王治疗。

曹操估计也是被气到了,愤怒的说,不担心,天下医生多的很,杀一个不会出问题。这样的人不过是鼠辈,为了求官手段不地道。

这时的曹操对华佗鄙薄之意溢于言表。

也是,作为医生,却将为病人治病,作为走上仕途手段,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就像现在手术,医生找病人要红包一样,不地道。

曹操虽残暴,但杀华佗其实也是情理之中。没有人可以威胁统治者,就算是华佗也不行。华佗死后,曹操病又犯了,旁人说华佗还在就好了,曹操说,华佗就算在,也不会安心为我治病,他最终目的不过是用医术要挟我,给他官职。如果治好了,他就没要挟手段了,我还是要遭罪。

不知这是不是曹操死鸭子嘴硬,可华佗作为医生医德欠缺是事实。用病人病做要挟,实现自己仕途愿望,最后被杀,还连带“麻沸散”和精湛外科手术失传,对我国医学发展来说,实在是遗憾!如果华佗不死,也许中医就不会仅仅只是吃中药那么简单了。。


阿斗不傻


关于曹操杀华佗的真实原因,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分享,图个省事,直接拿过来用了。


华佗是为神医,在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曹操患头疼病,请华佗医治,华佗说是要开颅去病,曹操因此疑心华佗不轨,杀了华佗。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三国志》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我们都可以看得出这华佗之死,和给曹操开脑袋没什么关系,而曹操很相信华佗的医术。所谓不作死不会死,恃才而骄这种事情显然在曹操如此枭雄的眼里算不了什么。没错,华佗是自己作死的,就是死在他的“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上,连“怀璧其罪”都算不上。

曹操是什么人?一个医生而已,三番四次拿乔,仗着自己可以治疗曹操头疼病,要挟官位,曹操能让这小医生给威胁了吗?不要面子吗?曹操真汉子,这病不治了,就要华佗死。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由此可见,华佗在人品一般,曹操这人也是果断非常。我们也看得出这位神医并不太看得起自己的医术,他更想去搞政治。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从此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三国演义》其实对很多人物都有所美化,华佗并非救世名医,而曹操虽然多疑,却也是真正大义。更让我感慨的是,枭雄如曹操,不可一世,却也有求不得或者极为懊悔之事,就是关于曹冲之死。

我们都知道曹操极为宠爱曹冲,而这个小儿子更是被称为“神童”,曹冲称象,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吧。曹操头疼病越来越厉害,却不后悔杀了华佗,而曹冲的死却让曹操作业一个父亲的脆弱显露无遗。

及后爱子仓舒(曹冲)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三国志》

通过以上,一方面我们可以更了解一些曹操这个人,另一方面也更全面的认识华佗这个人。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华佗的医术高超精湛,治疗曹操是绰绰有余的,只是这人恃才而骄,最终害了自己。


鱼者佩之


答 | 江隐龙

看过《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可能会对剧中华佗、李时珍的“傲骄”印象深刻。但事实上,郎中虽然有救死扶伤之名,其地位却并没有多高。古代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经济仕途是正道,行医则只能算是偏门。民间流传的“三教九流”中,九流也分为上中下,其中“中九流”为“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由此可见郎中的地位了。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但盛名之下,其地位却远不能与哪怕最普通的官宦子弟相比——《三国志》中,华佗被归类于《方技传》,从中可以看出华佗的地位,也能看出郎中的地位。

《三国志·方技传》中写华佗“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这里描绘的华佗似乎是一位无心仕宦的世外高人,但再向后看却有“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之语。既然华佗后悔当了医生,陈珪等人招纳华佗为官,华佗为何不受呢?有两种可能,一是嫌官位太低,二是当时年少轻狂。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同时可以确定的是华佗一定是不甘心老老实实当个郎中的。

后来曹操得知了华佗神技,“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可见华佗在曹操手下还是做过一段时间的,但曹操显然只将其视为郎中,华佗自认为自己是士,自然有立壮志难酬之感。

在这之后发生了一件事,《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如下:“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而不反。 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谴。佗恃能厌事,犹不肯至。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竟杀之。”

这是说华佗因为不受待见,于是谎称老婆生病,回了家,曹操怎么叫都不肯去。后来曹操一查,华佗之妻并示生病,大为光火,于是把华佗抓了起来,最终杀掉了。可见,华佗被杀的悲剧,乃是由于其性格再加上曹操的性格所致,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关羽并无一点关系。


切割地球


我就喜欢《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面曹阿瞒气急败坏又懊悔不已的说:

悔不该杀那华佗呦!

这华佗从古至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作为一代名医,他早已名声在外,曹操找到他应该心里是有敬重的,可是给他看了三下两下居然就说给自己脑袋上动刀子,在那个年代,哪怕不是曹操,一个普通人可能都吓死了吧,他们不能理解啊,谁敢从头上开一刀,且不说治不治的好,万一一点差错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更何况是曹操,人人说他是奸雄,他有他的宏图大业,壮志凌云,意气风发,他容不得出半点差错。

再说,曹操生性多疑,自他挟天子,令诸侯,有了篡汉之心,多少人排着队想要了他的命呢,华佗这话一出口等于送死呢,曹操不管你医术有多厉害,肯定想着是被人买通来杀我的啊!

华佗死的冤,也是当下社会的悲哀,年代的悲哀。如今,医术发达了,做开颅手术也绝对不会有人说这是荒谬的做法,反而要更加佩服华佗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此等医术了。



烟雨何以任平生


华佗当然死得很冤了,曹操杀华佗就是曹操一生中一个很大的黑点,跟曹操屠杀徐州百姓一样。

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曹操要杀华佗呢?

华佗与张仲景,董承是东汉末年的三大神医,当然华佗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名气是最大的。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佗的生平吧。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跟曹操还是个老乡。华佗本来是研读经书的,当时的沛相陈珪举他为孝廉,太尉(三公之一)黄琬请他当官,他都不愿意去,华佗有一个兴趣爱好,也是他的特长,那就是他的医术。

华佗的医术那真是了得,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了华佗很多神奇的救死扶伤的事迹和经历,也很受当时的老百姓的尊敬。

曹操自然也知道这一位神医,就把华佗请过去给他看病,我们知道曹操一直有病,就是偏头疼,病情发作的时候,那真的是很痛苦,华佗的医术也很高明,就那么针灸一下,就老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华佗可没有说拿什么斧头给曹操做开颅手术的。

曹操看到华佗的医术这么高明,平时也饱受偏头疼之苦,所以就想让华佗只为自己看病,不能给其他人看病。

华佗做为一个医者,当然要云游四方,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病了,不能只给曹操一个人看病的,所以华佗就借口家里妻子病了,就回去了,曹操就一直派人去催,然后下令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病了,那么就送粮食过去慰问一下。

如果发现华佗撒谎了,那么就直接抓回来下狱。当然华佗就被抓回来了,荀彧向曹操求求情说,华佗是个神医,不能杀呀。曹操很生气的说,华佗就是故意不治好我的病的,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我就不信天下的医生那么多,没有一个比得上华佗的。

华佗就这样被活活打死,等到曹操的儿子曹冲生重病的时候,曹操才十分的后悔,当初不应该把华佗给杀死了。

你说,曹操自己都后悔万分,华佗死得冤不冤?只因为不肯只给曹操看病,就该死?没有这个道理的吧!


历史简单说


曹操是一个创业中的帝王,对于任何有威胁自身安危的隐患都得铲除,不然落得功败垂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值得的,换做任何人坐在这个位置上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这点,所以我认为曹操杀华佗可以理解。

华佗是个游医,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给人看病,眼中只有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没做过官,说话直来直去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一定懂得帝王这种心理。华佗当时已经非常出名,他的患者对他都是十分相信的,所以他一向秉承把最好的方法以最直接的方式告知他的患者,以争取更多的时间为其它患者服务。所以他以一贯的方式把对曹操开颅治疗的方法直接说给曹操听的时候,他并没想过曹操的感受。另一方面古时能做到开颅手术的没有第二个人,甚至没人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当时的人们只知道人开颅会死亡的,所以曹操对华佗来害他的猜测已经非常肯定的了。第三点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称他为神人,曹操认为华佗和关羽有交情,认为华佗是来为关羽复仇的。

曹操不是莽夫,同时换做任何人结合上边的三点都会认为华佗是来杀曹操的,所以我认为华佗的死,和他自己的性格等有很大原因,或者说华佗死的虽冤但也没有办法的。

我感觉最大的遗憾就是华佗的医术没有传承下来。纵观所有的记载也好传说也罢,华佗当时发明了麻沸散,可以为患者做大型的外科手术,这种中医外科学要早于所谓的西医手术多达1600多年,如果他的医术能够传承下来,必将为我们的中医正名,更不会允许所谓的西医祸害中国百姓近两个世纪或将更久。

很多人并不会相信,对于西医无法根治的一些绝症,白血病也好癌症也吧,在我们古人的一些名医中都是有办法治疗的,根本不会像现在的西医一样,治疗一个就要让一个倾家荡产、然后家破人亡!


玄同阁传统文化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之后,华佗在民间为百姓治病时,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很高兴。不过,华佗也如实指出其病根所在:“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从曹操自任丞相后,总揽军政大权,就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

心系天下百姓疾苦的华佗,哪里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被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其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但我们仔细想一下: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

其实,华佗本为“士人”, “士人”的人生目标就是入仕为官,因此,从医仅是华佗的“兴趣爱好”。

东汉时期的社会,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早已深入人心,相反,医术虽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但历来被士大夫看不起,华佗受此影响很大。

史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但是“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说出了华佗从医时的心态。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之后,由于政务和军务越来越多,曹操的“头风”病更加糟糕,于是他就想让华佗做他的私人医生。

不过,曹操的病真的就那么严重吗?

华佗曾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这种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

实际上,“头风”在古代确实是一种难治的大病,不过也不至于“死期将近”,华佗这样说,难免是在“吓唬”曹操:你还离不开我。

你看,后来曹操就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可见曹操早就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

于是,华佗就以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第三只眼看历史


曹操这个人征辟人才的方式很特别,那就是强取豪夺。而曹操杀华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得不得到的人才,就弄死他。

那么华佗为什么不想跟随曹操呢?这可能跟个人意愿有关。华佗本人志愿是做一个士人,为百姓所景仰。第二职业才是医术,所谓悬壶济世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然本作士人,(华佗)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华佗本人挺讨厌自己以医术行走世间的,原来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华佗拒绝了。后来太尉黄琬征召华佗为幕僚,华佗也拒绝了。如果华佗知道自己以后会被曹操盯上,估计他早就去做官了。那么华佗为什么会被曹操盯上呢?

曹操由于长年打仗,殚精竭虑,因此患上了头痛风症,此症间歇性发作,让曹操痛不欲生。后来曹操听说华佗医术高超,于是请华佗来诊治自己的病,华佗得出的结论是:

佗曰:「此近难济,恆事攻治,可延岁月。」

意思是说:这个病难以根治,如果治疗只能暂时起效,延缓它发病的时间。也就是说治好了只能管一段时间,如果复发,再治。无奈,曹操就把华佗留下,当成了私人医生。

这时华佗不乐意了,我本来想当一个士人,如果太平盛世就出来做官,天下大乱就隐居。现如今被医术所拖累,竟然成为了曹操的私人医生,简直是耻辱。于是华佗就开始寻机离开。

后来,华佗以妻子生病为由离开了曹操。曹操身边离不开他,于是数次写信催促他回来。而华佗心里厌烦这样的差事,于是屡次拒绝。

次数多了,曹操产生了怀疑。于是曹操派人去看个究竟,说如果华佗所说属实,就赏赐他小豆四十斛,并且允许延长假期。但是,如果华佗撒谎,那么就收监审问。

后来,华佗遭到拘捕,在狱中承认了自己撒谎的事实。曹操想要杀了华佗,荀彧献言道:华佗医术高明,能活人性命,能不能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曹操怒道:像他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不杀不足以平息我的怒气。后来,华佗被狱吏拷打致死。

因此,事实真相不是华佗要给曹操开颅(三国演义的说法),而是华佗拒绝了曹操的征召,惹恼了曹操,曹操杀华佗完全是意气用事。后期曹操的儿子曹冲生病,没有人能够看好,后来病死。曹操想起了华佗,后悔杀了华佗。

曹操不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当年征辟司马懿入丞相府做幕僚,司马懿以风痹症为由拒绝应召,曹操还派人去查看详情,最后因为司马懿演技高超而逃脱了。

后来,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直接放狠话,再不来就逮捕他。(跟征召华佗一模一样)司马懿无奈就赶快上任。华佗比司马懿要清高,自认为能够躲避曹操的征召,谁知道被曹操以欺瞒之罪而杖责致死。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操对于当时士人的态度很强硬,识相的都自愿投奔,不识相的都强行召见。不来就逮捕,目标只有一个:落网天下英才。而曹操对别人好也往往是强迫别人接受,比如田畴,曹操多次赐予田畴重赏,但是田畴都拒绝了,后来曹操动员夏侯惇来说服田畴,田畴在夏侯惇面前以自杀相威胁才最终拒绝了曹操的赏赐,可见曹操性格之强势。华佗之死在于他没有看透曹操的为人,而曹操因为小事而杀华佗,也为自己挣得了一个屠夫的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