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首先我們來認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的地理狀況。德國地處四戰之地,東邊有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南有奧地利和瑞士,西有荷蘭、比利時、法國和盧森堡,北有丹麥,地理環境特殊。

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二戰前德國的侵略

歷史緣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投降,接著迎來的是戰勝國對德國一戰清算《凡爾賽條約》。最終德國屈辱的接受《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是比較複雜的,條約內容對德國非常苛刻,德國領土丟失13%,軍事上被限制,尤其是海外殖民地被瓜分,經濟被戰勝國加大打壓,從而引起德國人仇恨和報復心,也為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種子和導火線。德國人認為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是對德國的侮辱,內心難以接受,此時的德國人報仇雪恥之心特別強烈,這不是給德國人和世界帶來和平,這只不過是一份停戰協議。

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凡爾賽條約》簽訂現場

德國納粹黨,希特勒崛起

在德國國內人民怨聲載道中,納粹黨崛起很快成為德國執政黨,1933年希特勒當上德國總理。希特勒執政後對德國人民承諾:“讓德國每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和麵包”,希特勒許下的承諾實現了。希特勒經濟措施使德國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德國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經濟實力達到一戰前水平,德國人民終於盼望到救星。希特勒上臺執政後,反對《凡爾賽條約》,打破《凡爾賽條約》規定的要求,擴軍備戰發展軍事力量,短期內打破了《凡爾賽條約》。

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德國總理希特勒

發動戰爭

1936年德、日、意三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法西斯三兄弟已經湊成。希特勒發動戰爭剛開始是試探英法的態度,英法不想承擔戰爭,想把麻煩的禍水引到蘇聯。英國“綏靖政策”推出,蘇聯也不傻直接和德國進行合作還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共同出兵瓜分波蘭。希特勒吸取一戰的經驗,避免兩線作戰,進攻法國肯定會被蘇聯反咬一口,到那時又是兩線作戰到頭來還是和一戰的結果一樣會戰敗。蘇聯主動拋出橄欖枝是希特勒求之不得的機會,共同瓜分波蘭英法就無法對抗德國和蘇聯。進攻波蘭就是對英法宣戰,蘇聯也明白德國是想穩住東線,為了把戰爭引回給英法,蘇聯賭上和英法開戰的風險,成功使英法向德國開戰。英法沒有想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硬著頭皮和德國宣戰,宣戰後英法還是幻想著德國停止腳步,向東進攻蘇聯。

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波蘭戰役

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英法不向蘇聯宣戰,卻向德國宣戰。有很多朋友不解的是為什麼德國和蘇聯一起瓜分波蘭,英法不同時向蘇聯和德國一起宣戰,偏偏只向德國宣戰呢?其實蘇聯也是英法的眼中釘,現在的歐洲大陸實力最強的是德國,要是德國和蘇聯一起聯盟的話,英法是無法打贏這場戰爭的,直接把蘇聯也逼到法西斯陣營裡。為了穩住蘇聯只有向德國宣戰,只有向德國宣戰蘇聯才會不幫助德國向英法開戰。英法的想法是:既要打趴德國又要收拾蘇聯,這個想法日後證明了,二戰結束後英法沒能力收拾蘇聯,美國接英法的班對付蘇聯。德國想法是:蘇聯和英法一樣要收拾,德國目標是蘇聯儘量想辦法避免兩線上和三大強國作戰,蘇聯主動跟德國合作,這為德國避免兩線作戰提供機會,德國從東線騰出手來對付英法,收拾英法後再把槍口對準蘇聯,蘇聯一定程度上是德國的最大幫手。所以各懷鬼胎最終誰都沒有逃過德國的進攻的魔爪,英法和蘇聯兩敗俱傷,德國最後戰敗。

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德國進攻蘇聯

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也會滅國?

德國不發動世界大戰也會滅國,是這樣嗎?小編認為德國不發動世界大戰也是一樣要滅國的,仔細聽小編分析。希特勒上臺後出臺一系列政策,很快使德國擺脫《凡爾賽條約》,綜合國力讓英國都害怕,經濟、科技、軍事等突飛猛進,短時間內德國趕上列強們的步伐。英國政策:歐洲大陸均勻戰略,不允許歐洲一家獨大的戰略。德國已經打破英國對歐洲戰略,一家獨大已經完成無法避免。法國看到德國崛起速度極快,心裡肯定不爽也害怕德國報一戰之仇。德國的崛起已經引起英法關注,放任德國發展無疑是玩火自焚,英法和德國簽訂各種條約主要目的是想“禍水東引”,英法和德國之間的戰爭是遲早要爆發的。德國也明白英法的目的,在德國四周皆是英法一戰時安排阻攔德國發展的國家,波蘭復國捷克斯洛伐克等皆是為德國阻礙,相當於把德國推向戰爭,事實上也得到證明。

二戰德國不發動戰爭最後也是會滅國?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德國進攻法國

總結:小編覺得二戰即使德國不發動世界大戰,德國也一樣會滅國。因為英法不願意坐看德國強大,不願意打破歐洲大陸均勻,還有一個原因一戰《凡爾賽條約》苛刻條件傷害了德國。英法當時是想穩住德國,把德國推向蘇聯,好坐收漁翁之利。在小編看來德國發不發動世界大戰,德國也會滅國,德國發動戰爭還有一線生機,這是小編的看法。

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嗎?一起來討論學習,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