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后活着时册立的皇贵妃,来看乾隆对继后的态度。

从皇后活着时册立的皇贵妃,来看乾隆对继后的态度。

刚数了一下,在皇后活着时,皇帝老公册立皇贵妃的情况,清朝近300年时间里,只有5位。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

顺治1位:孝献皇后,董鄂氏(顺治十三年十月---同年十二月行册封礼----顺治十七年去世)

雍正1位: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去世)

乾隆3位:

慧贤皇贵妃,高氏(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2日后去世);

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四月十一日行册封礼---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孝仪皇后,魏氏(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九-----乾隆三十年六月十一,正式册封令贵妃为皇贵妃 (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宏谋、为副使。持节册封令贵妃魏氏、为皇贵妃。)-----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去世)

从皇后活着时册立的皇贵妃,来看乾隆对继后的态度。

以上5位,其中的敦肃、慧贤,很快去世,甚至没来得及行册封礼,属于死前病重的安慰。

而其他3位,都行了册封礼。

顺治皇帝立董鄂氏为皇贵妃,毫无疑问,就是为改立皇后。这点,相信很多人都认可的。事实上,顺治确实迫不及待这么干的,只是孝惠皇后没有犯错,且太后极力反对才不得不做罢。

从皇后活着时册立的皇贵妃,来看乾隆对继后的态度。

再剩下的2位,纯惠和孝仪,都是在乾隆继后那拉氏活着时候册立的。

纯惠的皇贵妃,有病重安慰的意思,但是乾隆迫不及待为她行了册封礼,又大张旗鼓为之专门修墓,1年后,乾隆还让继后给纯惠陪葬。

至于孝仪,就更不用说了,是在乾隆正式下令幽禁继后、裁减继后待遇至答应的第2天册封的。虽然因为太后的反对,魏氏没能正式立为皇后,但在继后还活着的那1年多时间里,魏氏其实已经取代继后成为后宫之主,并且一直到去世。魏氏死前2年,乾隆还秘密立她儿子为太子。也就是说,魏氏得到皇后名分是迟早的事情,也是乾隆情愿的事情。

从皇后活着时册立的皇贵妃,来看乾隆对继后的态度。

皇帝立皇贵妃,就是为了打在任皇后的脸、甚至逼死、废掉皇后,清朝近300年就只出现3例,而2例就发生在乾隆的继后那拉氏活着的时候。 所以我推测,至少在乾隆25年,乾隆就已经对继后那拉氏非常不满意了,否则的话,乾隆不会特意去册立出身非常卑微的苏氏为皇贵妃。

从皇后活着时册立的皇贵妃,来看乾隆对继后的态度。

注:纯惠娘家最初,连包衣奴才都不是,就是江南普通平民的汉女;孝仪娘家最初也只是包衣奴才汉军旗,而继后是显赫的辉发贝勒的直系后裔,雍正亲赐的侧福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