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真的在新鄭嗎?

用戶55598605717


黃帝故里真的在新鄭嗎?由於黃帝時期還沒有文字,且沒有具體的記載其具體位置,傳說都有很多的版本,但大家有一點共同的認知,就是黃帝是華夏初祖,應是崛起於中原。

既然黃帝時期沒有留下具體的東西,那麼我們就從兩頭往中間推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鄭出土了裴李崗文化遺址,根據c14測量結果,距今約7100年-8500年。這一重大發現說明中原地區在很早以前就有先民定居,在這裡生活生產,蓄養家畜,從事農業活動。之後河南境內又發現大小43處這一時期的遺址,主要分佈在中部地區,少量分佈在豫南豫北地區。這些定居先民為5000年前黃帝部落的崛起提供了先決條件。

(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圖片)

由於夏朝現在整個史學界都還沒有定位其具體方位,那麼我們從已知存在的殷商時期往前推。安陽的殷墟已經成功申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文化遺產,真實可信,那麼我們就從它的十九代君主盤庚遷都的故事推測。

盤庚遷都的背景是天災人禍,天災就是水患,人禍就是宗族危機。水患,但盤庚的遷都方向指向了北邊的安陽,而不是地勢更高的黃土高原;人禍,就是貴族貪圖安逸,不願動遷,故土難離。遷來遷去,還是中原故土,說明在中原地區,從裴李崗先民到商族,中間傳承不斷。中間這段故事就是黃帝部落崛起於中原,大禹治水,夏朝等等傳說了。無論是傳說還是兩頭實在的文化遺址,都證明了中原地區有自己的文明起源和傳承,不存在所謂從西向東,外來遷徙,有也是中原部落分封的諸侯部落之間的交往。

綜上所述,新鄭作為黃帝故里,有民間故事,有典籍記載(後世古人所寫),有先民遺址。三位一體為其背書,真實可信。


鄭憨子


鄙人就黃帝故里在哪裡的相關問題,已多次在今日頭條發聲,表明:河南新鄭說與陝西寶雞岐山說,都各執一詞,均持之有據,而又互不服氣。

其實,還有崑崙山說,甘肅說,山西說,山東曲阜說等。

應當說,上邊諸說可能都是事實。理由有:

一、從多種史料分析看,黃帝不是一個人,也不會只在一地活動、創業。

(一)多種史書都稱,黃帝10代或11代。

(二)黃帝有十幾個稱號,生活年代不同,不可能是一個人。

(三)黃帝有25子,史稱有12子分別在多地得姓、生存繁洐。

(四〉多種史書記載,黃帝活動創業在350年至380年之間。在生存環境惡劣的遠古時代,一個人不能活三四百年的。須知,新中國成立時,人均壽命才不到46歲。況且,查遍古籍,沒有黃帝活了幾百歲的隻字半解。

(五)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五帝除黃帝外,還有顓項、帝嚳,此二帝分別是黃帝之孫、曾孫。顓頊在河南濮陽建都,帝嚳繼位。二帝均葬於河南內黃與浚縣之間。帝嚳子堯,去山西建都,舜繼位,禹又在河南治水、建都,先在陽翟(di),後改都禹,即今河南禹州市。其名即由禹而來。

(六)在河南,帝王名號有十來個,其中少部分是炎帝族之號,大部分是黃帝之名號。

二、方誌、專家、學者稱,黃帝是一部族稱謂。

湖南省社科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何光嶽,多次發表論文,並有鉅著稱,炎黃均為部落稱謂。明確提出:一代黃帝在陝西:二代、三代逐鹿之戰後在河南定居,繁衍生息,建都立業:二代的一支去了四川:四代在山東曲阜建都:五代以後至十一代全在河南。

陝西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專家均稱,黃帝為一部族稱號,其每一代都有一個名號,共有十代或十一代。

陝西日報、西安晚報(該報編輯、記者、學者龐進)等,均依據《寶雞地方誌》,載文稱,黃帝是部族稱謂。一代出生並生活在陝西寶雞岐山,過著半遊牧生活。二代一支去四川。另一支沿渭河、黃河東下,經山西到河北,逐鹿之戰後在河南定居,繁衍生息,建都立業。其中有熊氏故里在今河南新鄭

,後在此建都。

綜上所述,無疑黃帝是一部族稱號。一代在陝西岐山出生,過的半定居生活,談不上創業建都。一代之前輩,十之八九是從崑崙山來到甘肅隴東。後代來到寶雞l岐山(一說黃帝父少典,公孫氏,生活在今河南淮河一帶)。二代以後(除四代)到了河南,定居以後開始創業、建都,顓項、帝嚳二帝即能說明這一點,這是有史可考的。


齊聲喚賢


我們現在安居樂業。在遠古時代想安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足夠的水源。沒有水很難生存,打井技術不成熟,沒有足夠的水,很難保證部落裡的生活。

2、足夠的食物,漁獵無法養育越來越多的人。要有糧食儲備。有了鹽可以儲備肉食。但是糧食作物還沒完善的種植技術。

3、具有一定的防禦性,防禦野生動物還有其他部落的擄奪。

4、一定的衛生條件,養殖動物和人的排洩物一定要注意衛生。

5、足夠的人群,分工協作。

6、足夠的喪葬地。並且不會對環境汙染。

所以黃帝時代還是要帶著族人四處尋找最適合的地方。

故居之說基本不成立。


汽車美容店硃紅兵


所以黃帝親手在陝西自己墳頭種了一棵樹,還留下了一個長達將近一米的大腳印。




看標題就知道陝西河南又開始互懟了,為爭誰是第一帝都,祭拜黃帝誰更正宗,西安vs洛陽,黃陵縣vs新鄭市,都是經濟不發達地區 ,因為為掙誰更古老,有些人甚至上升到地域黑的地步,就像倆穿著破衣爛襖手持半截磚頭的窮漢對罵,窮哥倆有啥可懟啊?徒增四鄰省份笑話,看看沿海發達地區,北上廣深,成都武漢重慶寧波蘇州,人家一心一意謀發展,著眼未來,哪有閒工夫來這一出?大家圍著你倆看笑話知道不?



任時宜


看看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上是怎麼說的。



胡言酌


故里的概念是什麼?

生於斯?

長於斯?

還是籍貫於斯?

工作於斯?

戰鬥於斯?

路過於斯?

有時間限制嗎?

在一個地方呆多長時間才算?

瞬間?一天?一月?一年?十年?

如此模糊的概念,

竟然恬不知恥的佔為己有,

是利益燻心?

還是敬重祖先?

如果敬重祖先,

為何和經貿洽談會攪和一起?

為何商業氣息如此濃重?

為何讓世人如此淺看鄙視唾棄?


donglang2008


普通百姓有幾個祭奠黃帝的?為了統戰,統一大業,凝聚海外華人,總需要一個活動,一個時間,一個地點,本來,陝西黃陵就可以了,但海外很多華人提出,祭拜陵寢不全面,莊嚴肅穆,要是能拜廟,歡樂喜慶就更好了,因此河南拜祖應運而生。一切為了大局,是一種文化傳承、精神寄託活動,而不是一種追根究底的考古活動。陝西小題大做,實在不該,可以建議國家做出決定,但國家不是放任不管,更不會非要分出孰重孰輕,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而是允許一祖兩拜,多拜,甚至多祖多拜,三皇五帝都可拜,當然最重要的是共和國和共產黨,這才是重點。


天河224000413


謝頭條!幾千年來,大家一直只知道炎黃起源於黃河上游的渭水流域,炎帝成於姜水(寶雞),故姓姜,黃帝成於姬水(武功),所以取姬姓,黃帝葬於陝西延安黃陵縣橋山,因古人尊重崇拜黃帝,故把黃帝之死說成黃帝升了天,把黃帝陵不敢說埋的就是黃帝,而說成黃帝的衣冠冢。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官方都以不同方式到黃帝陵祭祖,改革開放後,成千上萬的海內外華人到黃帝陵認祖祭拜,以表達他們對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尊敬。



漢武帝親自築臺,率十萬大軍專門停留數日祭拜,秦始皇因其說過自己功蓋三皇五帝而後悔,漢高祖劉邦立國大典忘記祭拜黃帝,被人提醒後嚇出一身冷汗,忙叫人取來黃帝像祭拜,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等登基大典前首先派官員到黃帝陵祭拜,元朝皇帝聽說黃帝陵被人為破壞,大怒頒旨,召告天下黃帝乃天下所有人之祖,任何人不得對黃帝和黃帝陵大不敬,違者格殺勿論,滿清皇帝更是對黃帝陵祭拜有加,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為陝西黃帝陵親寫祭文和碑名,鄧小平、江澤民在陝西黃帝陵留下寶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把陝西黃帝陵作為古葬墓第一號,予以認可和保護,並把每年清明節作為陝西黃帝陵的公祭日,這一切無不體現了歷朝歷代、百姓名人和中央政府對黃帝和黃帝陵的尊敬和重視。



最近幾年,隨著各地打造歷史文化旅遊景點的興起,突然之間,在中國大地上冒出一個新鄭黃帝故里來,它的歷史依據是上古傳說和《帝王世紀》。



為了讓大家接受和承認新鄭黃帝故里,當地政府把清朝時期的黑龍廟,改成了現在的"始祖廟"(軒轅廟),把與黃帝毫無關係的"風后山"(風后嶺),改成了"始祖山"(見下圖)。



再說這本《帝王世紀》,是西晉皇甫謐所著,內容多采自經傳圖緯 及諸子雜書,載錄了許多《史記》及兩《漢書》闕而不備的史事。由於該書內容採自經傳圖緯及諸子雜書,故該書所述內容可信度不高。

可以說,新鄭黃帝故里,一是無史書內容記載,二是無歷朝歷代官方祭祀活動,三是無古今考古論證,四是無專家集體認可,五是無國家發文證實,一個"五無"故里,怎麼可以算作真的?

真正的黃帝故里,怎能不受到古人的尊敬和祭拜?歷朝歷代沒有任何官方祭祀活動記載,只能證明新鄭黃帝故里就根本不存在,也永遠不會存在。


知未是也


看圖說話:(一)國務院核定和公佈的“新鄭軒轅廟”,是怎麼被河南人搖身一變,成了“黃帝故里”的?(二)“三月三”,到底是黃帝的登基之日,還是他的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