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多家醫院醫療廢物積壓嚴重 當地政府迴應預計本週內處理完畢

央廣網南通4月9日消息(記者肖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等相關活動中,會產生一定的廢物垃圾,這些醫療廢物具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感染性和毒性。國家對醫療廢物處置者的資質、收集的時間、處置的方式等,都有一系列嚴格而明確的規定。

這兩天,有江蘇南通的一位醫院工作人員反映,從去年以來,她所在的醫院陸續出現醫療廢物收集不及時,進而導致大量積壓的狀況。隨著天氣轉暖,這些積壓的醫療廢物有造成細菌滋生、病菌蔓延的潛在風險。

江蘇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在當地屬於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醫療機構。這兩天,這家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反映,醫院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的大量醫療廢物,遲遲得不到有效收集,而這一現象至少從去年就出現了。他說:“這一兩年,每年都有幾次,他突然通知你明天不能處置了,我們醫院承受不起。大的醫院每天醫療廢物的量非常大,也沒地方儲存,這個一直放在這裡,暫存地是要有條件的。”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至少每2天到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一次醫療廢物,並負責醫療廢物的貯存、處置。這位工作人員說,醫院的醫療廢物由南通升達廢料處理有限公司負責清理處置,按規定每兩天來一次,但去年開始就不能完全按照規定清運。至少在最近一段時間,醫療廢物堆放了一個周,還是得不到有效處置。對醫院來說,不能扔,又無法處置。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把原本用於堆放生活垃圾的室內場所騰出來暫存醫療廢物,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據南通第一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反映,類似的情況在南通多家醫院都普遍存在。他告訴記者:“他的處置能力也不是完全滿足我們整個市區,所以有些病理廢物什麼的經常不收。”

昨晚,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管理處處長陳昊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證實,目前,在南通市的醫療機構中,的確存在醫療廢物積壓的問題。他表示:“據初步統計,全市當時的庫存總量大概在180噸。目前經過我們市政府緊急處置,我們市城管局、生態環境局和衛健委等相關部門專門召集了應急處置的會議。根據最新統計,現在的庫存量還有將近40噸。根據目前銷庫存的進展,應該在本週內能夠全部完成積壓的醫療廢物的庫存的處置。”

對於醫療廢物的處置,國家有嚴格的規定,在南通市範圍內的醫療機構為何會出現醫療廢物積壓的狀況?陳昊說,這並不是因為南通有資質企業的處理能力不足。“南通地區有三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我們主要採用的還是高溫蒸煮和微波消毒。全市的處理能力是每年8100噸,我們2018年全市醫廢的產生量使5498噸,其實單純從我們的處置能力來說是有富餘的。但是高溫蒸煮和微波消毒能對醫療廢物進行滅菌殺毒,能夠實現無害化,但是不能實現減量化,處理後的醫療廢物廢渣從管理上來說還是危險廢物,送給生活垃圾焚燒企業處理後,可以在處理環節進行危險廢物豁免。”他指出。

在陳昊看來,對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來說,正是這種兩端在外的模式導致南通多家醫療機構醫廢積壓。他說:“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處置單位,醫療廢物的處置單位採用的這種工藝,其實是‘兩頭在外’,也就是說它前端是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後端要依託生活垃圾的焚燒單位,在整個環節裡沒有出現一條龍全過程的處置。前段時間主要還是因為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的處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全市的處置需求,所以它暫停了醫療廢物廢渣的接收,導致我們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出現了一些積壓。”

陳昊認為,正是由於南通市政府部門沒有放鬆對醫療廢物處置的從嚴監管,才會出現醫療廢物的積壓,但沒有外流。

陳昊表示:“前段時間315曝光了很多醫療垃圾流失到社會上做再生塑料。我們現在有三家處置單位分別服務相應的地區,這段時間出現了一些庫存,但是我們衛健委和生態環境局對它的監管還是到位的,沒有讓醫療廢物流失到社會上。”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管理處處長陳昊表示,事情發生後,南通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目前,除了對積壓的醫療廢物採取應急處理措施之外,政府還在積極提高綜合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新的垃圾焚燒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並嘗試在合適的地方新建專門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從根本上解決醫療廢物的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