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比亞迪能遙遙領先嗎?它潛在的對手有哪些?

筆畫多的名字


比亞迪目前的國內領先情況是由於大多國外知名廠商還沒有入住中國市場,一兩年之後,比亞迪如果不能持續進行汽車技術與產品的大幅度提升,別說遙遙領先,僅是保持中端水準都很那說。

別看比亞迪近幾年這才是新能源汽車的大戶,但是在2018年前,市場最高銷量是北汽的,不過比亞迪也很出色,這是由於比亞迪本身具備的做電池的基因,所以這家廠商在造車開始階段,就朝著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力。2003年起,比亞迪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研製五年後,這家廠商終於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雙模電動車F3DM,拉開了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的大幕。

近一年,比亞迪進步迅速,超越北汽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但是這還是在外資品牌還沒入住中國市場的情況下。

據多個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目前高居全球第一位。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佔中國汽車銷售比例的4.5%,成績斐然。從全球來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第一,保有量是美國日本德國之和,佔全球一半以上。

為此,很多汽車品牌都紛紛發力,搶佔國內市場,其中比亞迪元、蔚來ES8、小鵬汽車等都在虎視眈眈地瞄準國內市場。此外,捷豹I-Pace,奧迪e-tron也在去年宣佈進入中國市場。而作為國外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的特斯拉,上週已經完成了國內首批Model 3的交付工作。

如今,比亞迪請來了奧迪R8之父艾格、法拉利外飾設計總監洛佩慈、奔馳內市區設計總監米歇爾加盟,整個汽車團隊越來越強大,對於特斯拉等外國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的行為,比亞迪、蔚來等中國本土車企,將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強悍對手了。


駕享


比亞迪是我國最早從事電動車也就新能源汽車開發生產的企業,以最早的鐵鋰為主的出租車應用,低端車的推廣,近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期,國內乘用車市場呈現出高端化的趨勢,以比亞迪為代表的王朝系列在2018年銷量一路走俏,比亞迪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20萬輛,位居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其次為上汽乘用車、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車等也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車,傳統主機廠也在掀起一股造車新浪潮。

以比亞迪和上汽為例,其主流電動車車型續航里程普遍超過400km,能量密度140Wh/kg以上,符合補貼政策支持的技術升級方向。在定價方面,唐EV和MarvelX已經接近30萬,蔚來汽車定價已經接近寶馬5系,自主品牌力不斷加強。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多方資本湧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其中以蔚來、威馬、小鵬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量產推進、外觀設計、品牌推廣、創業團隊方面與傳統整車廠有較大區別,科技質感和強大的資本後盾成為其典型的特徵。目前,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分別推出的ES8和EX5在量產及客戶交付方面走在前列,成為最有希望挑戰傳統主機廠的造車新勢力,其股東也包括了騰訊、高瓴資本、紅杉等資本巨頭。而這兩家的創始團隊背景強大,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創始人為前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曾帶領吉利併購沃爾沃,並且主導了項目在中國市場的落地。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創辦易車網,聯合總裁馬丁·裡奇(Martin Leach)曾是瑪莎拉蒂全球CEO、福特歐洲總裁、馬自達全球董事總經理。

海外市場都以特斯拉為標杆,紛紛進入電動車製造領域,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貫徹實現全面的清潔能源目標,是全球電動車的標杆企業。Model 3在2018年Q3的周均生產量為4300輛,在Q4的最新周產能已經爬坡到7000輛,未來伴隨在保持固定成本穩定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良率提升以及單位勞動時間下降等將進一步提升產品毛利。

特斯拉在豪華車市場挑戰德國三大車企巨頭的同時,歐美老牌車企也意識到了這場清潔能源的革命,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電動化及在華髮展戰略。

國外近些年來也出現了一批造車新勢力,整體研發和量產進度與國內情形類似,大多數企業仍在停留在小批量供貨或者尚未量產。在這一輪造車浪潮中,除了傳統車企自身的覺醒,科技和互聯網公司也加入到這場變革中來。其中,蘋果、Google等科技巨頭均開展各自的造車計劃。

新能源汽車未來空間巨大,現在全球主要的老牌車企也都參與進來,未來市場會競爭激烈,比亞迪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在中低端市場具有一定優勢,其他勢力也具備很強的品牌、技術積累與優勢,未來市場的格局尚未可知。


皙梓博士


受國家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如今如火如荼的發展,但說道比亞迪無疑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但如果說是獨孤求敗還不至於,國內做新能源的廠家很多,乘用車方面長安,吉利,大客車方面宇通,銀隆,都與比亞迪齊頭並進,其實我們應該慶幸,畢竟一家獨大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

國際上特斯拉,寶馬,保時捷,受全球大氣排放各個國家都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的想法,發展速度也不必中國慢,比亞迪任重而道遠。


007見聞


比亞迪夠嗆,因為格局不行,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卻經常走錯路子,耽誤發展。舉例說明

1.名字不行,太要命了。

2.判斷失誤,以為磷酸鐵鋰會成為主流,結果還是能量密度大的為主流,不得不改三元鋰電

3,沒腦子的水軍太多,

4.高層關係不如吉利。發展受限。


老張說甲醇汽車


不能,沒有國家補貼,誰買電動車?比亞迪就是託了國家補貼政策的福,而且,至少六七年內還是燃油車的天下,六七年間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可能又會出現其他的新能源車,憑什麼新能源就得是電力,而且在我看來,電動機技術含量比燃油發動機低,國內其他車企只要砸錢研發,完全可以對比亞迪彎道超車,就算超不過,並駕齊驅也是可能的,吉利現在也已經跟寧德合作了


一頁葉


造車的和造電池的應該分開,否則雙方考慮對面的利益,統籌協調之後,就會落伍。比如比亞迪的電池生產線生產的電池,最起碼要讓車來用收回成本。相比直接購買更先進的電池,靈活性要低。


揭穿謊言的三大大


在中國毫無疑問是遙遙領先的,甚至在世界上來說都是領先水平,對手這塊的話,要看其他廠商如何發展


lin林零


BYD先把半個賽道跑清楚了再來發有沒有對手,不然全世界人民都會瞧不起你的


我是你姐的情人


byd沒有比別人好哪去吧?你找幾個byd水平高的研發工程師出來?


zouxp1975


新能源範圍很廣,這得看核心競爭力怎麼樣,然後了看政策,每一家汽車如果突破的或者掌握了別人無法短時間內的技術層面的問題就有可能成為新能源行業的領頭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