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與隋煬帝有怎樣的親屬關係,是否有鮮卑血統?

MiSS文


隋煬帝楊廣和李世民老爹李淵是表兄弟,李淵是哥,楊廣是弟,那楊廣自然是李世民表叔了。呵呵,可放在帝王家,這根本不算什麼,皇家和高等貴族家庭的聯姻很普遍,甚至輩分經常錯亂,皇帝和這些家族互愛互殺,都是不手軟的。因此,要在皇家裡面談親戚,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不過,做為個案來說,唐朝李家確實從這層親戚關係上大獲好處,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先說說隋朝楊家和唐朝李家的血統問題。

不管怎麼說,楊廣、李世民都有鮮卑族的血統,這是沒錯了。因為,楊廣他媽獨孤皇后是肯定的鮮卑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開國功臣獨孤信的七女兒。而李世民的鮮卑血統就更多了,他奶奶(李淵的母親)是隋朝獨孤皇后的四姐,他母親的竇氏家族雖然自稱是漢朝竇皇后家族的後裔,其實是鮮卑紇豆陵氏。然後,李世民還娶了長孫皇后,長孫氏更是拓跋氏的分支,因此唐高宗李治的鮮卑血更濃。

但楊家、李家的父系到底怎麼樣呢?

隋文帝楊堅應該是純漢族血統,她母親呂苦桃是確定的山東女人,他爹楊忠呢,雖然被北周實際開創者宇文泰賜予鮮卑普六茹的姓氏,而且還給他楊家編出一套武川鎮(宇文泰、獨孤信等都是此地人)的出身,但其實是漢人,而應該不是武川鎮人。歷史記載,楊忠年輕時遊歷山東,多半是為了娶親(呂苦桃)之類的。楊忠的出身應該不高,他娶親的範圍不會太遠,因此楊忠多半應該是如今山東或者河南、河北一帶的人。至於隋文帝楊堅說他是弘農楊氏,是漢太尉楊彪的後代,這倒是不太可信。但那時候亂認祖宗是常態,不是鮮卑人的紇豆陵氏,也要認漢族的竇氏當祖先嗎?楊堅這種作法也無可指摘。

李家父系的血統就很有爭議了。陳寅恪先生曾對此有一段考證,說得很在理,幾乎很難辯駁。他考證出李淵先祖李重耳就是北魏的將軍李初古拔,其子李熙就是李買得。據此,有人就說李家是鮮卑人。其實呢,原書中陳寅恪先生早說了,他估計李家不是隴西李氏,而是趙郡李氏中較為沒落的一枝。他們的名字有鮮卑化的傾向又是為什麼呢?陳寅恪先生雖沒明說,但道理是很清楚的。當時的北方長期處於北魏統治下,北魏統治者賜給漢族臣下一個胡名,便於他們用鮮卑話叫,這是太常見的事兒了。不能因為一個名字,就覺得他們是鮮卑人。當然,李家父系到底是鮮卑,是漢族,這還是不能完全確定的。

然而,不管怎麼樣,民族從來不是以血統來分的,而是以文化來分的。如今世界上那麼多人,幾乎就沒有完全純粹的血統,光看秦朝兵馬俑與我們當代人長相的差別,就知道到今人大多已經是混血種。無論楊隋,還是李唐,都是以漢文化為正宗的,更何況如今已經沒有了鮮卑族,全部融入了漢族以及周邊各族之中。

二、再說說,楊李二家的親戚關係對兩家的影響

1、李家借楊家而起。李淵雖然自誇其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但是李虎在八柱國中死得最早,和北周開創者宇文泰還有矛盾,戰功也不算突出。因此在北周時代,李家比起其他八柱國家並不怎麼顯赫。若非因為他們與楊家的關係,李家幾乎不可能建立李唐天下,還不提他們從隋朝繼承的那麼多好東西。李淵雖然一再描述,他表弟楊廣將他視作眼中釘,想要殺他而後快,然而把他放在太原留守這個重要位置上,讓他具有一爭天下實力的,正是楊廣。其姨媽獨孤皇后和姨父楊堅都對李淵很是寵愛,李淵其實是背叛了楊家,結果終究難逃玄武門後父子冷漠的悲劇。真實的李淵,狡詐超出我們的想象,但虎毒不食子,才有了玄武門。

2、對楊家的影響。隋朝末年,楊家失去天下已經是必然的,不是李家,也會是其他的人。因此李淵雖然對他姨媽、姨父有些慚愧,倒也不是不可原諒。何況,進入唐朝後,楊家人屢屢和李家聯姻,弘農楊氏對李家的政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既有朝堂上的大臣重臣,也後宮中極為重要的女人,楊家借李家,依舊保持著一等貴族的姿態。


星火辰




李世民的奶奶和隋煬帝的母親是姐妹關係,也就是說李世民是隋煬帝的表侄。

隋煬帝之母孤獨氐三姐妹分別嫁給了三個皇家,北周家,楊堅,李淵之母。三家各建立了一個王朝。



李世民家祖上是鮮卑貴族。

在隋唐時期前後,南北朝時代的北朝基本由鮮卑族執政,統治集團號稱關隴集團,十五柱國,李家就是十五柱國之一。

李家建立唐朝後,對外稱是老子的後代,信奉道教,其實是臉上貼金,不靠譜的事。

不過鮮卑也是炎黃後人,也是中華之一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