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脂肪肝、花肝、白肝、黃肝、膽囊腫大該如何有效防治?


草魚是重要的經濟魚類,是我國淡水養殖產量最高的魚類,在淡水養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集約化養殖的發展,草魚受到越來越多的病害的威脅,其中肝膽綜合症是目前草魚養殖過程中危害嚴重的一種疾病,發病高峰期往往引發大面積的死亡。

草魚脂肪肝、花肝、白肝、黃肝、膽囊腫大該如何有效防治?

魚類肝膽綜合症,主要指由各種非寄生性因素引起的肝臟損傷、肝功能障礙的疾病。草魚的肝膽綜合徵主要表現為脂肪肝、花肝、白肝、黃肝、膽囊腫大以及肝破裂、肝出血等症狀,有時會伴有爛鰓、腸炎等傳染性疾病。

草魚脂肪肝、花肝、白肝、黃肝、膽囊腫大該如何有效防治?

許多魚病學者經過多年來對魚類肝膽綜合徵的研究和探討,認為引起魚類肝膽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營養性因素、毒性物質和藥源性因素等均是此病的誘因。具體發病原因概括如下:

1、養殖密度過大,水體環境惡化。當水中氨氮濃度含量過高時,魚體內氨的代謝產物難以正常排洩,蓄積於血液中,易引起魚類肝膽疾病的發生。

2、飼料投餵過多,或飼料營養不適合魚類營養需要。長期投餵高能、高脂、高蛋白的飼料,或者營養不均衡的飼料,都會導致魚類的脂肪代謝和糖代謝失衡,引發脂肪肝。

3、飼料氧化、酸敗、發黴、變質。飼料中的脂肪氧化腐敗產生的醛、酮、酸對魚有毒將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害。黴變飼料中的黴菌毒素也會嚴重損傷魚體肝臟。

4、頻繁濫用藥物。抗菌藥物和化學殺蟲藥的頻繁濫用,不僅毒性大、高殘留、對水體破壞很大,而且藥物容易蓄積在魚體內,直接損害魚體肝臟。

5、脂肪代謝因子缺乏。如膽鹼(VB4)、VE、生物素(VB7)、肌醇(VB)、VB1、VB6、膽汁酸等都參與魚體內的脂肪代謝,缺乏上述因子均會造成魚體內脂肪代謝障礙、導致脂肪在肝臟中積累,誘發肝病。

要解決草魚的肝膽綜合徵,減少養殖過程中的傷亡和損失,除了改善水環境、提高飼料品質、減少藥物濫用、適度投餵之外,在飼料中添加膽汁酸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膽汁酸是膽汁的主要成分,在魚體內的脂肪代謝中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從根源上減少脂肪在肝臟和腹腔的蓄積,預防脂肪肝;膽汁酸還可以清除肝臟和腸道中的藥物毒素、黴菌毒素、細菌內毒素等毒害物質,同時促進肝細胞再生、疏通膽道從而修復肝膽損傷。因此,在草魚飼料中添加膽汁酸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肝膽綜合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