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明很宠爱戚夫人,为何宁死不愿废除吕雉皇后之位?

vickelly


《史记》中记载刘邦妻妾有姓或名者八人,分别是曹氏、吕氏、戚姬、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

吕氏吕雉是刘邦结发妻子,生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曹氏是刘邦当年当泗水亭长时的外室,曾生下长子刘肥;戚姬是他在彭城大战败逃路上泡到的“马子”,生儿刘如意;薄姬是俘虏而得的魏王魏豹的姬妾,生下汉文帝刘恒;赵姬原为赵王张敖的小妾,与刘邦生下刘长;管夫人与赵子儿是记载薄姬时顺带提到刘邦临幸过的美人;石美人是刘邦随侍小吏石奋的姐姐。

这些姬妾之中,在刘邦的事业中出力最多的是吕雉。作为结发妻子,吕雉在刘邦处于最基层的一介小吏的时候嫁给他,吕雉的出嫁,可谓下嫁,因为当时吕雉家无论出身还是家境,都远胜于刘邦,吕雉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友,也是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当时的刘邦,不过一泗水亭长,身份不高,身无分文,县令让大家去凑个分子为吕父迁居于沛县贺喜,刘邦竟然空手而去,但吕父却相中了他,将漂亮的女儿嫁给了他,也是高看一眼,厚爱一筹。

而刘邦与吕雉成亲之后,不但没有给吕雉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让她担惊受怕,颠沛流离。刘邦押送刑徒去咸阳,在路上一时冲动,将刑徒全部释放,自己也拍拍屁股逃跑了,在县令通缉刘邦的过程中,是吕雉代他受过,被抓到牢房里,受尽折磨,狱卒甚至一度还因吕雉有姿色而调戏她,所受的痛苦,只有她心里清楚。

在刘邦逃跑的日子里,是吕雉在承受着官府的责难,照顾着双亲,抚养着幼儿小女,让这个家终于没有树倒猢狲散。当刘邦在彭城大败,刘邦万幸逃跑了,吕后其他家人却被项羽俘虏,在那些暗无天日的阶下囚日子里,是吕稚侍奉刘邦的父亲。可以说,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前,所有擦屁股的遗留问题和后果,都是吕雉承担的。在对家人的问题上,在为刘邦解决后顾之忧的问题上,吕雉是顶顶大功者,倘若刘邦要对吕雉不好,或因宠幸其他妃子美人而冷落或放逐吕雉,那就是瞎了眼,忘恩负义。

因此,刘邦无论在称帝之先,还是称帝之后,在对待吕雉的问题上,都表现出少见的克制和又敬又怕的敬畏。虽然,他宠幸戚夫人,而且宠幸到凡打仗亲征,都必带着戚夫人,但在对待家人的态度上,他是非常信任吕雉的,凡出外,必让吕雉留守,对妻子的信任,可见一斑。所以,刘邦即便再宠爱戚夫人,但他也决不可能废除吕雉的皇后之位。这是对妻子风雨同舟精神的一种感恩。


帝国的脸谱


刘邦一生有记载的妻妾有8个。在这些妻妾中,最得宠的就是文艺骨干戚夫人,不光出门在外,戚夫人要随军;和平年代刘邦也天天和戚夫人歌舞升平,最后还爱屋及乌,想改立他和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及吕后和戚夫人)

那么,贵为万乘之君的刘邦为什么不直接废掉吕雉,改立戚夫人为后呢? 说起这事,得分别看一看吕雉和戚夫人各自的能力及背景。

大女人吕雉

刘邦在未起事之前,是个一穷二白的小混混,成天除了混吃混喝,游手好闲,没有一点靠谱的地方。别说别人了,就连他的父亲刘太公都瞧不上他,经常因为他好吃懒做而训斥他。

当时刘邦快40岁的人了,好不容易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的工作,由于一穷二白,再加上人品不好,根本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所以他只有个相好的曹夫人,还有个私生子刘肥。

然而,就是这个谁也看不上的刘邦,竟被富家翁吕公一眼相中,认为他自带大哥气质,将来必成大事。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吕公当即拍板要把未满20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他,还怕他不要,又狠狠赔上一笔可观的嫁妆。

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刘邦为此高兴地连掐大腿,生怕只是一场梦。

说到吕雉就不得不把她好好夸一夸。

吕雉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但嫁到了刘邦家毫无含糊,孝敬父母,养育刘肥,还带着刘家的子侄从事农桑针织,把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模有样。

(影视中的刘邦娶妻)

刘邦呢?由于娶了能干的吕雉,继续在外面骗吃混喝吹大牛,有一次在押解囚犯的时候,由于喝多了酒,囚犯都逃了。无法交差的他索性连工作都丢了,还得东躲西藏,怕被官府追究。

就这,吕雉也没有跟他闹离婚,反而长途跋涉,给他送吃送喝送温暖,生下了刘盈和鲁元公主。

这样的媳妇,哪儿找去?

后来刘邦果然做了带头大哥,手下有了一批愿意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吕雉非常支持刘邦夺天下的事业,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多有相助,深得刘邦那些兄弟器重。

吕雉不光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给予事业上的帮助。

当时吕雉的哥哥吕泽已经拥兵自重,但在吕雉的劝说下“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虽然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吕太后本纪》中,都没有详细地说明吕泽的战功,但是从汉军中诸多重要将领郭蒙、朱轸等人与他的渊源可以判断,吕泽在灭秦及楚汉战争中都是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甚至刘邦大败彭城后,也是逃到吕泽驻守的下邑,在吕泽相助之下,收拢残部,得以重振汉军威风,打败了项羽。

(彭城之战)

吕雉这时候在干吗呢?

做俘虏。彭城战败后,吕雉及刘邦的家全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吕雉是个很刚毅的人,虽然受了许多苦,但她还是力所能及地照顾着刘太公等人。

直到刘邦和项羽议和后,吕雉才被还给刘邦,不过吕雉却悲催地发现刘邦的身边早就有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残酷的现实让吕后深知如果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就算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她一刻也没闲着,经常对刘邦重用的大臣们关怀入微。本来她的待遇就受到这些大臣们的同情,再加上她的嘘寒问暖,大臣们一边倒地站到了她这一边。

再加上吕氏家族在刘邦得天下的大业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朝中诸臣又都是同生共死的老革命,因此她的地位终于在她多方努力下得到了巩固。

(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小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年轻、漂亮,最重要的是她能歌善舞。

刘邦胜了,她歌之舞之为其祝贺;刘邦败了,她歌之舞之为其鼓劲。

刘邦也是个没事爱唱个小曲,跳个舞的人,所以这两人搁一块,你唱歌来我跳舞,那可真是情投意合。因此,在刘邦老年的时候,戚夫人得到了他的万般宠爱。

但是戚夫人就是个农家女,不光没什么见识,也不懂得拉拢朝臣,只会一味以色示人,取悦刘邦。

然而,再怎么说戚夫人毕竟是个妾。

在古代,妻肯定是有身份的人,而妾什么也不是,因此出身不硬气。假以时日,刘邦一命呜呼,就得看吕雉的眼色讨日子了,戚夫人光是想一想都很难受啊。

所以,恃宠而骄的戚夫人要搏一搏,争取让刘邦废掉太子刘盈(吕雉所生),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样自己就能理所当然被尊为皇太后了。

戚夫人能想到,刘邦当然也想到了。

(刘邦议事)

但是他只是在朝中旁敲侧击地提了下,说刘盈太仁弱,不宜为太子。立刻就引得朝臣反对一片,御史大夫周昌更是顾不上结巴,愤然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除了朝臣不同意,吕氏家族的人也没闲着。

当时张良深知废太子事不宜参与其中,于是躲了起来。

结果吕雉的哥哥吕建靠着和他多年老交情,硬是“逼”他为保住刘盈太子之位出谋划策,并依张良之策请出商山四皓左右于刘盈身侧。

刘邦看到这一切,不得不考虑吕雉及她的家族在朝中的力量,深知如果一意孤行,硬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势必引发众怒,引起刀戈之争,那时候,势单力孤的刘如意和戚夫人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因此,刘邦才会长叹一声,对戚夫人说刘盈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

既然废太子都难,想废吕雉的皇后之位,难道那些朝臣和吕氏家族的人就会答应吗?


张生全精彩历史


如果你是一个好吃懒做、家境不好,还有一个私生子的大龄小混混,忽然一个比你小十几岁的有权有势家族的大小姐主动愿意嫁给你,不管你赚钱不赚钱、干活不干活、坐牢不坐牢,都不背叛你,还给你生儿育女,照顾你的父母。在你开始创业以后无条件的支持你,还因为你事业的牵连而坐了三年大牢,这都无怨无悔,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能为你的事业提供帮助,你会怎么看她呢?事实上刘邦与吕雉恰恰就是这种关系:刘邦打小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市井混混,因此常被父亲训斥,认为他不如哥哥会经营,四邻也都瞧不起他。吕雉的娘家是富户出身,本来无论如何是不会许配给刘邦这样一个地痞混混的,然而吕雉的父亲却认定刘邦将来肯定大富大贵,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可想而知吕雉以千金之躯嫁给一个地痞流氓是如何的不情愿,但不情愿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她不能不听的。吕雉嫁给刘邦后就把丈夫管得死死的,而刘邦则对妻子心存畏惧而不敢再在外面沾花惹草。尽管嫁给刘邦时的吕雉心不甘情不愿,可在嫁给刘邦之后却是始终如一恪守妇道:婚后的刘邦并没改变游手好闲的毛病,以致于在家里三天两头见不到他的身影,他甚至在迎娶吕雉之前已有一个私生子刘肥,然而这些吕雉统统没计较——她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她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养育儿女。刘邦在一次押解囚犯的过程中因酒醉而使囚犯逃跑,只得亡命芒砀山下。这段时间吕雉不仅要照顾家庭,还不时长途跋涉去为丈夫送上衣物及食品。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败于项羽之后吕雉等一众刘邦家属为楚军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楚汉议和后才被放回。

然而当吕雉回到刘邦身边时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宠幸的戚夫人,此后刘邦出征在外几乎都会带上戚夫人,而吕雉则总是扮演留守后方的角色。受到刘邦宠爱的戚夫人生下了儿子刘如意,这时戚夫人见吕雉年老色衰就渐渐起了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的念头。事实上刘邦也一度动过废立皇后和太子的念头,然而最终还是作罢。在刘邦起事之初吕雉一直悉心照料二老和孩子,从不使刘邦有后顾之忧。吕雉的兄长周吕侯为刘邦统率军队,驻扎在下邑,刘邦在战事不利时曾逃到这里逐渐收集溃兵,然后才恢复原气。周吕侯死于征战,其子吕台封郦侯、吕产封交侯。由此可见在刘邦问鼎天下的过程中吕雉及吕氏家族出力甚大。更何况吕雉本人也能作为刘邦在政治上的帮手——从她后来怂恿刘邦诛杀汉初头号功臣韩信,后又诛杀彭越等事迹就不难看出她的杀伐决断与心机谋略。无论刘邦多宠爱戚夫人,本质上不过是拿她当成心爱的物件或是宠物,对刘邦这种志在天下的一代豪杰始终是以政治利益为第一位的,又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没任何政治根基背景的戚夫人去得罪对自己有过巨大帮助的吕雉和吕氏家族呢?也许当他和戚夫人在一起时一时兴起也许会给戚夫人一些错误的暗示或承诺,但冷静下来后是不可能为戚夫人而废黜吕后的。且不说刘邦自己需要依靠吕雉的政治才能和吕氏家族的势力,如果他真要废后,那么他起兵时从老家带出来的那些老班底成员们那关就过不了——以樊哙、萧何、曹参等人为代表的这一班底集团成员们由始至终只认一个大嫂——那就是吕雉。戚夫人在他们眼中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小三,尽管大家看在刘邦的面子上尊称她为夫人,可如果刘邦真要废后无异于寒了这帮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的心,因为他们可是在起事之初和吕雉一起共过患难的。如今你刘邦发达了就抛弃糟糠之妻,这让当初一同起事的老兄弟们咋看啊?

表面上看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总是把戚夫人带在身边,而让吕雉留守后方。然而这样恰恰强化了吕雉与功臣集团的关系,以致于发展到后来不仅是当初和刘邦一同起事的老班底成员们,包括像张良这种后来投奔刘邦的汉初功臣集团成员们几乎全都站在吕雉一边。汉初功臣周昌在一次奏事时见刘邦正与戚姬拥抱,二话不说就转身走人,刘邦赶紧追上去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谁知周昌脱口而出:“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就是这个有个性的周昌在刘邦表露出废立之意时当着刘邦的面说:“我的口才虽不太好,但是我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吕后知道此事后不惜以皇后之尊跪谢周昌,如果换成您是周昌是不是很感动啊?相比之下戚夫人却把刘邦当成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以致于她仗着刘邦的宠幸而不把这些老臣放在眼中。可以说尽管她在如何取悦刘邦这方面比吕雉更强,可总的来看她笼络人心的能力远远不及吕雉。张良得知刘邦有废立之心后请出了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其实商山四皓固然是极难请动的隐士,可真正让刘邦忌惮的是:这件事直接证明了朝中功臣集团明确站在吕后一边的态度。刘邦本身对与自己患难与共、辛苦备尝的吕后就有一份歉疚之心,再加上朝中功臣们的力保就使刘邦知道如果要强行废掉吕雉的后位是一定会在朝中引起动荡的,刘邦作为以江山社稷为重的一代豪杰不可能冒这样的政治风险。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不想废”“不能废”“不敢废”“不用废”,刘邦虽然十分宠爱戚夫人,却不愿意废除吕雉的皇后之位,有书君觉得,应该是这四个方面的原因。

不想废。

吕后,年幼时候家境殷实。

他的父亲吕公擅长相面,当初刘邦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又是个泼皮无赖。

吕公宴请宾客,刘邦两手空空不请自来,还吹大话。

怎奈刘邦愣是入了吕公的法眼,吕公说他有富贵之相,日后必能成大业。

于是,就把14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时年30岁的刘邦。

并且还准备了豪华嫁妆。刘邦算是拣了个大便宜。

刘邦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讨了这么一个有钱有背景的老婆,应该是觉得脸上增了不少光。

后来,刘邦成日在外游荡,不管家里的事,吕雉一人挑起了照顾老人和儿女的重担。

而且在后来的楚汉相争时,吕雉娘仨和刘邦的父亲还被项羽俘虏,提心吊胆地当了三年的人质。

这些,刘邦再渣,也不能一点也不念及旧情。因此,吕雉这个皇后,他还是不想废的。

不能废。

吕后还是刘邦事业上的好帮手,因此,他不能废了他的皇后身份。

刘邦最终打败项羽,韩信可以说是立下了汉马功劳,后来,刘邦鸟尽弓藏,大开杀戒,他听信谗言,先是把韩信降职。

后来韩信有了情绪,开始称自己病了,不上朝,并鼓动北方的陈豨造反。

后来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定叛乱。

吕后知道了幕后指使人是韩信,于是设计将韩信抓获。

刘邦班师回朝后,得知事情的原委,不得不佩服吕后高明的政治手段及果敢的作风。

以后,刘邦每次出征,都是吕后给他镇守后方,刘邦需要她的狠戾为自己稳固江山,也需要她的政治手腕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吕后如果被废,她还能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劳吗?

不敢废。

其实,刘邦也曾一度以太子刘盈性格懦弱为由,想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废了太子,就相当于她将来的皇太后也当不成了,因此,她请张良、叔孙通为她周旋。

并请出了当时的名士商山四皓做太子的师傅,刘邦觉得太子既然有这么得力的师傅,一定会德才兼备。

废太子的想法就不再那么强烈了。

而且,吕后当时收买了一些大臣们,极力阻止废太子这件事,刘邦怕因为此事引起朝庭一些不安定因素,权衡利弊,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同时,刘邦也看到了吕后的非常手段,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废了她的皇后身份了。

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吕后的阴险,刘邦死后,她先是把刘如意毒死,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在厕所里,还变态地让她自己的儿子汉惠帝。

也就是刘盈过来看,把刘盈吓得一病不起。

不用废。

在刘邦看来,吕后即使专权,也是翻不了天的。因此,在他死前就安排了一些心腹大臣辅政。

在白马之盟中,刘邦已经跟天下约定,只能刘氏称王,其实是做好了铺垫。

一旦吕后大量分封吕氏,必然引起天下大乱,群臣声讨,对她形成牵制,也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恢复汉室。

事实上,汉惠帝仅做了7年皇帝,就因为忧郁病死了。吕后随后独揽大权8年。她去世后,吕氏家族被灭,刘氏政权恢复。

刘邦没有废掉吕雉的皇后身份,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既有客观条件所限,也有主观上利已的考虑。

只是可怜了戚夫人,在刘邦死后遭遇了吕后对她实施的惨无人道的酷刑。而吕后自己的儿子也仅仅活了23岁,吕后死后家族被灭,也是她没有想到的吧。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演绎了不同的命运,因此,汉代的历史才更加丰富多彩、风起云涌。

在岁月的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人过留名。孰是孰非,后人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有书共读


刘邦死后整个大汉的天下基本上就是吕家的。当然吕家外戚势力也是无人可以撼动的,不光是在汉朝国内,就连匈奴和谈每次也都是直接上书吕雉而不是皇帝。

吕雉作为刘邦第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也是跟随刘邦风风雨雨过来的人,几十年的感情,刘邦怎么会不了解吕雉呢?刘邦也是知道吕雉的野心的,为什么刘邦在临死之前不杀了吕雉?或者废除皇后之位呢?

很多人说刘邦是想杀吕雉的,当然具体的我们都不得而知了,只是知道吕雉确实接管了大汉帝国。

刘邦不废除吕雉,首先来说当时吕家的外戚势力确实很强大,就说樊哙,这个人对于刘邦是非常的忠心的,两个人一开始在沛县的时候关系就非常好,刘邦经常去樊哙馆子吃狗肉也是从来不给钱的。后来樊哙也是第一批跟随刘邦的人,后来又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大汉建立之后也是跟随刘邦平定了各路反叛的人,樊哙手中的权利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但是樊哙就是吕雉的妹夫,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可以看到吕家的势力。

而且可以说整个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几乎都是和吕雉有关系的,因为一直跟随刘邦身边的是吕雉而不是戚夫人。吕雉在刘邦起事的整个过程中也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吕雉也是有很大一部分功劳的,每次手底下给刘邦的建议,刘邦听不进去了,这些大臣都会给吕雉说,吕雉是一个非常有远见有胆识的女人,所以这些人也是知道吕雉的能力的,张良,萧何等等对于吕雉也是由衷的钦佩和忠心的。

所以说如果一旦刘邦动了吕雉,那么真的就是动摇了整个大汉的天下,也可也说是动摇了国本。这个真的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刘邦虽然说是一直想废了刘盈,但是一直也是没有说废了吕雉。而且刘邦有了废除刘盈的想法之后,张良也是第一个跑去劝阻的,刘邦看到自己的第一谋臣都为吕雉说话了,刘邦又怎么可能对他下手。刘邦自然也是知道他的核心集团里面都是跟随自己打过来的人,这些人都是和吕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在刘邦死后到汉文帝接管之前,这一段时间来说吕雉虽然掌管了大汉帝国,但是吕雉也是一心一意为了大汉,他所做的事并没有对大汉帝国有任何的负面影响,刘邦和吕雉也是患难与共的夫妻,不管是刘邦对吕雉,还是吕雉对刘邦在感情上来说肯定还是有的。面对自己丈夫一手建立的大汉天下,吕雉怎么可能去摧毁呢?刘邦之所以不废除吕雉可能也是有这样的原因。


中国历史研究所


刘邦找了个“小三”戚夫人后,很快忘记了结发妻子吕雉,戚夫人时常伴随刘邦出征打仗,二人在战火间隙唱歌跳舞喝花酒。


(戚夫人和刘如意)

总之刘邦很宠爱戚夫人,戚夫人也为刘邦生了个“”小北鼻”刘如意,三人过起了“三人世界”的日子,

吕雉在后方过着独居的生活。苦苦守候着儿子刘盈太子之位。指望将来母凭子贵,干过“小妖精”戚夫人。

戚夫人恃宠而骄,加之想在将来谋求当上皇后,也好在刘邦死后,母凭子贵有个好的结局。于是吹枕头风想让刘邦立他俩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立刘如意,势必要废掉长子刘盈,结果这事被吕雉知道了,为了保住儿子太子之位,她求教于张良,张良说:“这是你家的家事,我不便插手,这样吧,我给你指条道,你马上求商山四皓出来辅佐刘盈。”

于是,吕雉得到指示后,找到了商山四皓,商山四皓觉得刘盈是个仁厚之君,决定出山辅佐太子刘盈。

话说刘邦在一次朝宴上,发现四个老头站在刘盈身边,当然这四个老头就是“商山四皓”。刘邦心中想道,我曾三番四次请四个人出山辅佐,这四个人都推脱不出仕,都跑到商山躲了起来,现在儿子刘盈看来还是有本领的,居然请来了四位高人来辅佐。


(吕雉)

散席后,刘邦来到戚夫人宫中,对戚夫人说,:“以后你就别提废太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这件事了,太子刘盈翅膀硬了,不是从前那个软弱的太子了,羽毛已丰,根本不能废掉了。”

话刚说完,戚夫人泪流满面,浑身战栗如风中玫瑰。她起身跳起了一只伤感舞蹈,刘邦击筑做和,气氛很悲凉。

其实说白了,刘邦和戚夫人想“废长立幼”当初就试探过朝臣,朝臣都说太子无过,不能随便废立,太子乃国之根本,太子一动,国家不稳。况且,太子的母亲必须是皇后,这是大多数皇帝的规矩。



(刘邦)

其实刘邦对于立刘如意废刘盈为太子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废长子立幼子,第二步废原配吕雉立“小三”戚夫人为皇后,有道是“母凭子贵,子凭母荣”。你想想看,废了太子后,刘邦能不废皇后吗?

第一步成功,第二步也会成功,就像唐朝李治废后立武则天一样,总有理由废后立武则天的,哪怕李治的舅舅反对也枉然。

刘邦不是不废吕雉,实在是条件不允许,刘邦在战争期间,为了活命,居然把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多亏“车把式”抢回了一双儿女的命,否则就没有刘盈和公主这两个人。由此可见,刘邦不废吕雉,实在不是念在夫妻情分上。刘邦本来就是薄情寡恩的人。

可惜戚夫人没有武则天的才能,他除了色相侍君没有其它才能,吕雉却有武则天之才,之后刘邦死后,戚夫人的凄惨生活开始了。吕雉把戚夫人砍成了“人彘”了。也算出了一口恶气,故事告诉我们,斗垮“小三”还得有谋略。


秉烛读春秋


刘邦不是不愿意废除吕后的皇后之位,而是没有办法废除。或者说,刘邦想让戚夫人当皇后,就意味着让赵王如意当太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即便是刘邦,也无法实现的。

首先,围绕在吕后身边的外戚势力太过强大,咱们先不说吕后自己,就是樊哙也是一股不可小嘘的力量。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虽然惠帝拥有着强大的吕氏家族作为后盾,可以让他在太子之位中占据优势,但真正让他稳坐太子之位的原因,显然是因为惠帝取得了整个功臣集团的支持。

而站在功臣集团的利益角度来看,他们显然都不愿意看到赵王如意当太子。 一切是显而易见的,刘邦时期的政治格局,就是强大的外戚势力和功臣集团占据中央政府,两者相互钳制相互制约;在地方上,则由强大的刘氏诸王所占据,三股势力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从而保证刘氏皇权的永固。

换句话说,外戚无法威胁刘氏江山,因为在中央他们被功臣集团所制约,在地方又被众多刘氏诸王所威胁,即便他们可以权倾朝野,但也别想改朝换代,否则占据全国三分之二领土的刘氏诸王一旦起兵勤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由于强大功臣集团的存在,外戚想权倾朝野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至于功臣集团和刘氏诸王是一样的道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让戚夫人当皇后,就意味着赵王如意当太子,但问题是,赵王如意本身年龄小,而他的母亲戚夫人又没有强大的背景,这样就会导致围绕在赵王如意身边的外戚势力太过弱小。

这种情况下,三足鼎立的局面随时可能被打破,刘邦为了保证赵王如意不会成为傀儡,很有可能对整个功臣集团进行大清洗,就如同后来朱元璋所做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功臣集团都不敢轻易支持赵王如意当太子,甚至连不问世事的张良都跑出来支持惠帝,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赵王如意无法变成太子了,就算他变成太子,等刘邦死后,他也无法坐到皇位之上的。最后刘邦于只能接受让惠帝继承皇位的事实。


我是赵帅锅


刘邦确实很宠爱戚夫人,毕竟戚夫人年轻貌美,又加上能歌善舞,又经常陪在刘邦身边,而吕后呢,年老色衰了,很少在刘邦身边。另外,刘邦认为刘盈性格比较仁弱,不像自己,而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很像自己,所以就一直想换太子。

戚夫人一直在刘邦身边,日夜哭泣着想让刘邦废黜刘盈,而让刘如意当太子,刘邦自己也有这个想法。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就在朝廷上讨论这个事情,群臣们都反对。

尤其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御史大夫周昌,刘邦就问这个周昌原因,周昌为人有点口吃,脾气也比较急,就说:我话说不好,但是我期期知道不可以!陛下想废黜太子,我期期不能奉诏。

刘邦听到这个话,就笑了一下,然后就取消了讨论。吕后在东厢房听到这个事情,她来到周昌面前,直接跪谢说:如果不是您反对,刘盈的太子之位就不保了呀。

但是刘邦并没有打消换掉太子的想法,吕后十分的紧张,有人就建议她去找张良,张良点子多,而且被刘邦所器重。吕后就让她哥吕泽去找张良,吕泽对张良说:您是陛下最重要的谋臣,如今陛下要换掉太子,您怎么能够无动于衷呢?

张良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呀,我哪里有什么办法呀?吕泽说:不行,你一定得给我想个办法。张良说:陛下也有招不来的人,那就是商山四皓,他们四个人年纪都比较大,因为陛下会轻侮人,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来。

如果你们能够多备些厚礼,然后让太子亲自写一封比较诚恳谦恭的信,然后再多带一些文士前去相请,应该能将他们请来,再让他们经常陪着太子出入,皇上看到这四个人,就明白了。

果然,皇上看到了商山四皓出现在太子身边,他就对戚夫人说:我也想改立太子呀,只是连商山四皓都出来帮他了,羽翼已丰,我现在也动不了。然后,他就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唱《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所以,刘邦知道列侯与群臣都支持刘盈,刘邦想要改立太子,也是无能无力了。


历史简单说


你以为刘邦没有为戚夫人争取过吗?那就大错特错,刘邦可以说从还没有开始当皇帝之前就已经开始为戚夫人皇后的位置了。

可以说刘邦能成为皇帝,吕家功不可落,从最初吕公慧眼识英雄开始,就全力投资自己所看中的优质股,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并且还把自家所有能用上的资源都通通打包送给了刘邦。

对刘邦来说这几乎比自家人还要给力,并且在正统上又给刘邦生下了刘盈这个儿子,虽说相当不受刘邦的喜爱,但是在功劳上却可以超越刘邦曾经拥有过的所有女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都还会想着法子要帮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可以想像刘邦是有多爱这个戚夫人。

可是很多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比如吕家倾其所有来帮助刘邦,同时也牢牢的把握住了刘邦的所有命脉,不论是张良等人还是萧何虽然一直在帮刘邦打天下,但是真要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吕家对于这些重臣关系要更好一些。

唯一比较听话的居然是韩信,但是韩信这个人当个打仗的大将就好了,玩政治几乎就是个小白。

刘邦曾经试探过朝中大臣们的口风,结果很明显,直接就炸开了锅,群臣直接反对另立太子,而且这一次的试探也让吕家的防备与日俱增。

只是在朝堂中一个小小的试探,居然引来了这么大的震动,如果不是刘邦这么多年来还有点威望,可能朝臣们讨论的事情就会变成戚夫人的处置问题。

也正是这个时刻让刘邦终于明白朝中的大势,以着吕雉和她家族的能力,不要说换皇后了,就连能不能保住戚夫人与她儿子的命都是个问题。

于是晚年的刘邦开始低调行事,并且一再劝解戚夫人,为得就是将来某一天自己挂掉之后,戚夫人与她的儿子还可以好好的生存下去。

只可惜刘邦还是低估了吕雉的心狠手辣,最终也没有让戚夫人与她的儿子留下一条活路。


虎头山小妖


刘邦从来没有立吕雉为皇后

《史记 高祖本纪》或者年表从来没有刘邦封吕雉为皇后或者王后的记录。

吕后,是刘邦死后、汉惠帝即位,吕雉成为太后,西汉人对她的称呼。

《史记 吕太后本纪》记载: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

称呼吕雉为“妃”。对于刘邦其他的女人,如戚姬、薄姬都是称呼为姬,再低一等就是美人。

刘邦到汉中时,想要接吕雉和太公到南郑,但被项羽发兵阻止而罢:

“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

做汉王时,吕雉不在刘邦身边,刘邦自然没有立吕雉为王后,之后想要接过来时被项羽所阻止,后来吕雉更是被项羽作为人质。

即刘邦做汉王时,由于吕雉不在身边,加上常年作战,自然没有时间立吕雉为王后。

汉五年,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只有刘邦封韩信、彭越、韩王信、吴芮、梅鋗等人和萧何、张良等功臣集团的记录,丝毫没有册封吕雉的记录。

直到汉六年时,才因为父亲拜儿子伦理问题,封父亲太公为太上皇。

皇后这个职位第一次在《史记》中出现是《吕太后本纪》: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

也就是说:

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是吕雉外孙女、儿媳张氏。

《史记 外戚世家》也同样确认了张氏为皇后的事实。

刘邦既无王后也无皇后

《史记》上最早的王后记录是周幽王的申后和褒姒。

自此的春秋战国时期,王后就开始流行开来。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自称皇帝,除了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之外,并没有立过皇后。原因很简单——秦始皇自称皇帝,是为了独一无二,怎么可能立一个和自己地位平等的职位?这还能够显示皇帝这个称呼的独一无二吗?

因此,无论是秦始皇、秦二世、子婴都没有立皇后的记录。而楚义帝只是被尊重一两个月的时间,自然更加不可能立皇后。

刘邦称帝后,继承秦制,加上刘邦对吕雉也没有什么感情,转而宠爱戚姬,在称帝后,更加不可能想过立吕雉为皇后。

汉惠帝即位后,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张氏,并立张氏为皇后。

吕雉自己在刘邦为汉王时,因为大部分时间不在刘邦身边没有被立为王后、刘邦称帝后更无意立吕雉为皇后。因此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称呼吕太后为“妃”。

汉惠帝即位,作为母亲,吕雉就成为太后。但太后在当时非常普通。吕雉女儿鲁元公主也是太后。凡是王的母亲,都是太后。

吕雉既非皇后自然无需刘邦来废

刘邦想要废的是刘盈的太子之位。为什么刘邦废不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呢?原因在于吕雉的势力已经形成:

1、萧何、张良、叔孙通等大臣们都支持嫡长子刘盈,反对刘如意做太子,刘邦也无奈;

2、吕雉的两个哥哥吕泽、吕释之都是将军、封侯,樊哙是吕雉妹夫;

3、四老出山跟随太子刘盈,让刘邦认为民心在刘盈,难以废除。刘邦只能感叹: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鸿鹄羽翼已成,展翅高飞,虽然有弓箭在手,射杀不了,也可奈何。

刘邦不是不想废刘盈的太子之位,而是吕雉势力已经形成,难以废除。如果没有四老出来让刘邦折服,登上皇帝位的很可能是刘如意,而非刘盈。

当然吕雉是否杀刘如意而夺取,就看萧何、叔孙通、张良等人是否遵守刘邦的决定扶持刘如意。

结论:刘邦即位汉王时,吕雉不在身边,于是没有被立王后;刘邦称帝时,宠爱的是戚姬,对吕雉已经没有感情,更不可能立吕雉为皇后。吕雉依靠的是太子刘盈、两个哥哥、一个妹夫等人的支持。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