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只因孫悟空有兩點心思

縱觀孫悟空的一生,從最早的拜師學藝,到後來大鬧天宮。一生被天庭兩次招降,第一次被安排封了一個養馬的職位。第二次稍微好點被賜了一個齊天大聖的稱號,齊天大聖寓意著與天地同壽與天庭平起平坐,名字聽起來非常牛,可卻是一個虛職。

做不好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只因孫悟空有兩點心思

說好聽點是齊天大聖,說得不好聽就是給王母娘娘看蟠桃園的園丁,手下還沒有當弼馬溫的時候多,是一個虛職。我們再看弼馬溫是何職位,簡單點說是養馬部門的老大,當時玉帝還設有監丞、監副、典簿、力士等大小官員不少人,讓孫悟空養馬看似對他能力的肯定,其實是對他的嘲諷。

那麼弼馬溫到底是一個什麼級別的官呢?明朝管御馬的機構,始設於吳元年九月(1366年)九月,名稱御馬司,正五品,掌御廄馬匹。雖然官小,但是權力卻不比齊天大聖小呢!可是這個差事卻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養的馬好只是馬肥而已,可是若是養不好那得挨領導批評了。

做不好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只因孫悟空有兩點心思

這個時候,有人就會說,弼馬溫雖然官小,但是是一個肥差,經常可以接觸到上級很大的官員。這在現在公司裡的車隊隊長確實是這樣,可是放在那個時候,哪個牛一點的神仙沒有坐騎呢?老君有頭牛,觀音的是金毛犼,地藏王的是諦聽。

孫悟空如果勤勤懇懇地幹弼馬溫,那麼一輩子都是養馬的,所以當孫悟空得知這個職位的實際情況後,氣得立馬就跑下花果山了。

我們再看看,齊天大聖這個職位,表面非常牛,並且有大聖府,並且早晚都有兩個僕人伺候,看似很享受,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官職,並且只能整天待在蟠桃園裡。在孫悟空還在洋洋得意地時候,王母開蟠桃會卻不叫他,足以見得這只是一個虛職而已。

做不好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只因孫悟空有兩點心思

因為兩次的官職都令孫悟空不滿意,所以導致猴哥的兩次造反。可是直到後來,孫悟空取經成功後被封了一個鬥戰勝佛,他卻能當得好好的。為什麼孫悟空當不好齊天大聖和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有人說鬥戰勝佛的官職大,其實不是,鬥戰勝佛的官職還比不上弼馬溫。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當弼馬溫見到天蓬元帥的時候,孫悟空只是以平級的口吻和天蓬說話。然而佛教老大如來的官職都是在天蓬元帥之下,何況鬥戰勝佛排在後面的。

可是孫悟空,被罰坐牢500年,最後改過自新後安排去了西天取經,歷經千辛萬苦才謀得一個鬥戰勝佛的官職,為啥孫悟空卻可以欣然接受呢?

做不好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只因孫悟空有兩點心思

問題就在於這個職位的特殊性,倘若如來給猴哥一個清淨佛或者清淨施佛這些比鬥戰勝佛更大的職位,猴哥肯定有意見,他會想起之前做齊天大聖的時候。然而,鬥戰勝佛就不一樣了,其主要職責是維護佛界的治安,說白了就是有架打你就上,這不是正和孫悟空的意思嘛!

在沒有事情的時候,孫悟空往別的地方一走,大家都得稱他為佛祖,這也滿足了孫悟空心裡上的虛榮。這就好比把弼馬溫和齊天大聖結合起來的官職,我們可以聯想一下,如果孫悟空兼職著弼馬溫和齊天大聖兩個職位。

每次別人需要馬的時候,還得跟孫悟空請個安:大聖早安,大聖晚安。並且需要馬還要預約,這樣一來,即使孫悟空養馬,再苦再累也是會另有一番滋味。

做不好弼馬溫,卻能當好鬥戰勝佛,只因孫悟空有兩點心思

其實孫悟空能當好鬥戰勝佛,卻做不好弼馬溫和齊天大聖,都是因為孫悟空有兩個心思,第一職位要體面,第二要有事情讓我幹。鬥戰勝佛不就是這樣的官職嗎,並且主要的事情就是打架,正是符合孫悟空的口味。

結語:這就好比職場裡面,倘若給一個實職,但是級別低微,每天干最累最苦的,員工肯定心有不甘。倘若這個時候,你給他安一個虛職,滿足一下他內心的不平衡,他會更加賣力的工作。這點道理猴哥都懂,你是否能明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