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創新探索“以購助扶”脫貧新模式

寒冬臘月,大英縣卓筒井鎮土地井村村民肖定學愈發忙碌,天不亮就宰殺了一隻肥壯的羊子,送到村委會等候老“買主”。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實施消費扶貧”。其實,在此之前,我市就創新精準脫貧幫扶模式,各級幹部群眾積極到貧困村購買農產品,最終形成了消費扶貧的“遂寧模式”——“以購助扶”。

目前,我市已開展“以購助扶”活動1317次,購買扶貧產品1030.8萬元。

“產品”變“商品”

匯聚脫貧攻堅新合力

1月30日,遂寧日報社幹部職工來到對口幫扶村——大英縣卓筒井鎮土地井村,舉行“以購促扶”活動。

“羊主要吃青草、麥秸,再加上每天在山上活動,不僅肉質細嫩,而且味道鮮美。”肖定學的特色農產品成了“搶手貨”:30斤羊肉賣了900元。當天的“以購促扶”活動,共實現4000餘元的交易額。

2018年,我市國資系統21家企業聯繫幫扶68個貧困村,僅“以購助扶”一項幫扶金額就達10萬元。

在市科技系統,各科技特派員團隊進村入戶,開展各類講座的同時,開展“以購助扶”活動購買農副產品20000餘元;在市教育系統,各單位2018年購買農產品總金額近8萬元;市女企業家商會部分會員到安居區白馬鎮禪林寺村開展“以購助扶”活動,一次就購買農產品3000餘元。

據統計,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和全體幫扶幹部,先後開展“以購助扶”活動1317次、展銷會2次,購買扶貧產品1030.8萬元,受益貧困戶達6736戶。

不少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也參與到“以購助扶”熱潮中。我市不少酒店、超市、餐飲和農產品批發企業,主動到貧困村開展“以購助扶”活動,2018年簽訂意向訂單1000餘萬元。

“以購助扶”讓消費獲得“可保證的品質”的同時,構建了“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新格局,匯聚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輸血”變“造血”

注入脫貧攻堅新動力

公雞14元一斤、冬瓜1元一斤、香椿5元一把……前不久,“以購助扶”活動在射洪縣金華鎮伯玉村再次開展,現場銷售火爆。

“村上免費發雞苗,養大了也不愁銷路。只要肯勞動,不怕脫不了貧。”貧困戶杜映群帶來的9只雞很快被搶購一空,賣了將近800元。

看著周圍貧困戶養的雞都賣成了錢, 村民張明珠越來越覺得養殖技術的重要性,“去年領了20只免費雞苗,只存活了5只,與科技特派員聯繫了,今年準備再養一批。”

為了解決與張明珠類似的難題,我市各科技特派員團隊進村入戶,開展各類講座,提高村民種植、養殖技能,“全市科技特派員先後開展現場技術諮詢服務20次,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30期,培訓人員10000餘人次。”

“以購助扶”把“輸血”式扶貧變成了“造血”式扶貧,鼓勵貧困群眾搞好種植、養殖,既扶貧又扶志。

御康桑果農場在伯玉村的這次“以購助扶”銷售額上萬元。“這樣的買賣行為,從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當地產業發展。”金華鎮黨委書記謝均已說,陳松柏2016年流轉土地50多畝成立御康桑果農場,栽植臺灣果桑、藥材,同時開展林下養殖。

“以購助扶”助推了全市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培育使用“遂寧鮮”標識的企業100餘家、農產品單品1000餘個,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其中,已獲准使用“四川扶貧”標識的“遂寧鮮”企業42家、產品81個,有力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業提質增效。

(全媒體記者 杜林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