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创新探索“以购助扶”脱贫新模式

寒冬腊月,大英县卓筒井镇土地井村村民肖定学愈发忙碌,天不亮就宰杀了一只肥壮的羊子,送到村委会等候老“买主”。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其实,在此之前,我市就创新精准脱贫帮扶模式,各级干部群众积极到贫困村购买农产品,最终形成了消费扶贫的“遂宁模式”——“以购助扶”。

目前,我市已开展“以购助扶”活动1317次,购买扶贫产品1030.8万元。

“产品”变“商品”

汇聚脱贫攻坚新合力

1月30日,遂宁日报社干部职工来到对口帮扶村——大英县卓筒井镇土地井村,举行“以购促扶”活动。

“羊主要吃青草、麦秸,再加上每天在山上活动,不仅肉质细嫩,而且味道鲜美。”肖定学的特色农产品成了“抢手货”:30斤羊肉卖了900元。当天的“以购促扶”活动,共实现4000余元的交易额。

2018年,我市国资系统21家企业联系帮扶68个贫困村,仅“以购助扶”一项帮扶金额就达10万元。

在市科技系统,各科技特派员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各类讲座的同时,开展“以购助扶”活动购买农副产品20000余元;在市教育系统,各单位2018年购买农产品总金额近8万元;市女企业家商会部分会员到安居区白马镇禅林寺村开展“以购助扶”活动,一次就购买农产品3000余元。

据统计,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全体帮扶干部,先后开展“以购助扶”活动1317次、展销会2次,购买扶贫产品1030.8万元,受益贫困户达6736户。

不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也参与到“以购助扶”热潮中。我市不少酒店、超市、餐饮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主动到贫困村开展“以购助扶”活动,2018年签订意向订单1000余万元。

“以购助扶”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的同时,构建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新格局,汇聚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输血”变“造血”

注入脱贫攻坚新动力

公鸡14元一斤、冬瓜1元一斤、香椿5元一把……前不久,“以购助扶”活动在射洪县金华镇伯玉村再次开展,现场销售火爆。

“村上免费发鸡苗,养大了也不愁销路。只要肯劳动,不怕脱不了贫。”贫困户杜映群带来的9只鸡很快被抢购一空,卖了将近800元。

看着周围贫困户养的鸡都卖成了钱, 村民张明珠越来越觉得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去年领了20只免费鸡苗,只存活了5只,与科技特派员联系了,今年准备再养一批。”

为了解决与张明珠类似的难题,我市各科技特派员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各类讲座,提高村民种植、养殖技能,“全市科技特派员先后开展现场技术咨询服务20次,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30期,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

“以购助扶”把“输血”式扶贫变成了“造血”式扶贫,鼓励贫困群众搞好种植、养殖,既扶贫又扶志。

御康桑果农场在伯玉村的这次“以购助扶”销售额上万元。“这样的买卖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地产业发展。”金华镇党委书记谢均已说,陈松柏2016年流转土地50多亩成立御康桑果农场,栽植台湾果桑、药材,同时开展林下养殖。

“以购助扶”助推了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培育使用“遂宁鲜”标识的企业100余家、农产品单品1000余个,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其中,已获准使用“四川扶贫”标识的“遂宁鲜”企业42家、产品81个,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提质增效。

(全媒体记者 杜林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