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搬遷好政策 切莫犯法違初心

4月8日下午,荔波縣人民法院在佳榮鎮大土村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張某犯濫伐林木罪一案。

扶貧搬遷好政策 切莫犯法違初心

庭審現場

貧困戶緣何成為被告人。自從全國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貴州省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部分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生產生活條件更好的地區,並通過多項舉措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本案中張某所在的大土村為佳榮鎮的貧困村,張某一家是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因大土村為苗族人口聚居村落,按照當地風俗房屋建築大多為木結構。為了儘快建好房屋, 2016年6月張某在未經林業主管部門許可的情況下,私自將自己種植的杉木樹共507株砍伐用於在安置點修建移民房居住。經認定,林木活立木蓄積共62.01立方米。

荔波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犯濫伐林木罪,被告人有自首的減輕處罰情節;因其主觀不是為了牟利,砍伐的又是自家林木,社會危害性較小,且有當庭認罪認罰的從輕處罰情節;荔波法院最終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扶貧搬遷好政策 切莫犯法違初心

從事違法犯罪要受罰。扶貧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有一些人卻曲解了扶貧政策的含義,有不符合貧困戶認定條件而“眼紅”鬧事的,例如荔波縣某村村民石某因爭當貧困戶不成多次鬧事尋釁,最終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也有因貧困戶優惠政策而“任性”的,例如本案中被告人張某因易地扶貧搬遷建造房屋私自濫伐林木被判處刑罰。這些案例充分說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不是貧困戶,只要從事違法犯罪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好政策下更要有好心態。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多項貧困戶優惠政策,其初衷是為了使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眼紅”貧困戶優惠政策或者是貧困戶“任性”而為,都違背了扶貧政策的初衷,要擺正心態、正確看待扶貧優惠政策,脫貧致富不只是靠政策,更要靠自身的勤奮與勞動,即扶貧先扶“志”。

扶貧搬遷好政策 切莫犯法違初心

法制宣傳

荔波法院通過巡迴開庭審理案件,將環境資源保護、掃黑除惡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扶貧政策結合起來向廣大群眾進行講解,在貫徹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要求的同時,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法律威嚴,為全面建設法治荔波、文明荔波貢獻出積極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