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雄安打拼,是不是相当于30年前去北上广深?

寒风


这个问题我觉得用一个很简单的回复就能告诉你,

雄安对于北京,就像昆山对于苏州。

雄安的主要作用就是疏导,将高科技工业以及新型产业还有人口全部从北京疏导出去,这个新区主要是为了北京及东三省服务,跟我们三十年前的深圳举全国之力发展完全不同,在那个年代但凡敢踏出辞掉工人工作出去摆个摊儿都能赚钱。视线转移到昆山看看,昆山连续十四年百强县第一,无论人均还是gdp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上市挂牌企业过百家,同时也是宜居县市。它主要为了江南及上海服务,苏州在建设时就有意将所有工业及新型产业转移昆山,这使昆山成为大型产业聚集地,同时起到带动江南到上海的联动,都说昆山是上海的后花园,就是这个意思。而再看看看东北及北京,就是缺少这么一个疏导型新型城市,选择雄安就是意料之中也是必做之举,不然北京的压力实在太大,周边又发展不起来,转移扩大是个良策。

然后理解了这个大概定位,我们再来看机遇其实就不难了,很简单,如果你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那么这种新型城市适合你,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这种人才聚集的地方机会会更多,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介普通人,学历没有阅历没有本事没有,就是个二道贩子想去谋财我觉得那么这个城市对于你而言没有意义,还是在家谋生好歹有个人缘基础比较容易过日子。也有一部分人是阅历有了,冲着钱去的,我觉得那要看你的年龄及行业了,如果是自媒体或者天猫淘宝之类的没必要去,哪里都做得。如果是年龄比较高了也不合适,估计享受到新城市福利要等到你退休了。如果你心里有抱负又年轻,有机会想出去闯荡但是还很迷茫,那遵从自己的想法自然是不会错的,至于去哪国内的一二线城市都可以选,这个就看自己喜欢哪了,太多选择空间,雄安不是唯一。


richeelll


我是雄安新区本地人,家在容城县大河镇下属的一个村,属于起步区里的启动区。正好我在北京工作十多年了,做旅游和地产的前期策划,日常工作就是看地图,看地,做分析,做规划。从小长大的土地突然变成了雄安新区的新身份,工作专业也正好可用来分析一下雄安家乡。

首先我认为,雄安新区的建成需要40年时间,这个时间跨度足以让80后沉睡,90后兴叹,00后望而却步。雄安新区的机会应属于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们。先看远景规划2000平方公里,这是一个比中国最大的城市建成区还大的面积。北京建成区1485平方公里,其边界在五环和六环之间,那已经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城区了。按照建设进度计算,雄安新区的商业机会会出现在20年后,也就是2039年。那时候建设加速,国企,大学,科研所,文化产业,服务业入驻,会有大量人群涌入。2019-2039年这20年是雄安缓慢起步阶段,大面积植树绿化,白洋淀水治理,安置区,拆迁,地下廊管建设,地下交通规划,地面道路规划,组团式宜居宜业规划,大的国企搬迁,科创企业引入,教育,医疗,金融,政府职能部门落地等,这些差不多需要20年。这20年不会给市场留下太多机会。

容东安置区12.7平方公里,也就是19050亩,差不多相当于从北京的南三环和南四环间截取一段,三环是木樨园到玉泉营,四环是大红门到马家楼。单这样一个片区已经非常巨大,按照正常的开发进度,大概需要20年建设完成;雄安新区是省级的大规划,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因此暂定提速一倍,也就是10年建成,那么每年完成1905亩,第一批搬迁的人群是南文营、河西、八于这些村,第二批是我们大河镇这几个村,也就是启动区28平方公里范围的村,到我们搬迁,起码也要4年后,也就是2023年。

雄安新区的使命是什么?不是GDP,而是教育、科研、科创企业,以及大的国企集中疏散地,总部,尤其是科创类、文化类企业总部疏散地,这决定着雄安新区是一个狭义的计划经济地区,而非市场经济区。雄安实际上相当于美国的加州,说句比较直白的话——假如你是搞量子通讯的您随便来,假如您是卖瓷砖,搞服装贸易的你一边凉快儿去。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雄安不会给大多数人机会的,这不是深圳,这没海可下,这也不是浦东,这没岸可上!雄安新区的机会是留给一个一个被指定了类别的科创型大集团的,而非留给某个想抓住机会发财的个人的。高速公路是平坦宽敞,但那是给远行的汽车修的,不是给你跑步用的。

我个人认为,雄安新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唯一的机会就是服务业!因为不管是什么伟大事业,只要是人,就得吃饭,穿衣服,去超市购物,找地方玩。20年后再来雄安找机会。


观尘子


大家好,我是在雄安新区正北相连的白沟新城做房产项目的,我不抱有任何推销房产的嫌疑,完全公平公正的为大家介绍一下雄安的具体建设情况和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要了解雄安的地理位置,雄安位于京津冀三角核心腹地,距离北京天安门110公里,距离天津城区核心108,距离保定67,到石家庄200。相比深圳,浦东两大特区的优势最主要的就是与北京天津的互动。北京的首都第二机场负责航空,天津内陆港口负责海路,而雄安目前仅刚起步阶段就已经四座高铁站了,比北京还要多一座,主要负责陆路。三点正好涵盖了海陆空所有交通体系。另外就是北京的城市功能性质的影响。拿上海来讲,它主要包含的是经济为主,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为辅,可北京是首都就比它要多一个政治因素。

其次,雄安新区的范围。它包含有容城,雄县,安新三座县城。远期规划2000平方公里,目前划分的区域只有1700左右。然后咱们看它的功能,未来雄安新区主要的建设发展方向是以尖端科技、人工智能、生态宜居为主的智慧生态宜居新城。人工智能方面主要体现包括目前在逐步推广的5G网络、无人驾驶交通工具等等都已经在雄安逐步覆盖使用。国家的目标就是将雄安打造成中国的“硅谷”新城。稍有了解都应该清楚硅谷对于美国的意义,不多说至少将美国的科技水平提升超越国际水平十余年。生态宜居方面体现“千年秀林”计划,雄安新区蓝绿空间配比高达70%,意味着城区面积和人口密度并不会太大,不会造就第二个北京。禁止房产交易也是为了保证新鲜血液的循环,时刻注入年轻新鲜的血液,抽调换取老旧血液。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雄安的建设速度。“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首个开工项目,占地面积24.24公顷,建设从开工到完工用时100天。而于去年开工的亚洲最大高铁站“雄安站”预计投入使用时间为明年中旬。包括通京的京雄高速,高铁等都在建设,明年通车。而今年中央各种会议提出的十余个项目开工,锣鼓喧天,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也将浮现。在当下社会的科学技术支持下,相信建成一栋房子的时间会比以前大大缩短,并且这里完全由国家监管,不会出现延误工期等情况。

等等诸多因素不详细介绍了,总之目前情况分析,雄安新区三到五年会出现雏形,五到十年会堪比同级别的一线城市,十到二十年将会超越全球各大超一线城市及群体。所以想要有所行动还是在雏形阶段最佳,如果相对建设成熟了,那么恐怕很难在再有作为,毕竟全球各类巨头都在此布局了。另提醒一句,目前已经至少近2000家国企央企已经在雄安新区入驻办公了,今年也会有无数高等院校和医疗体系转移雄安。一座科技新城,它的教育及医疗水平将会彻底改变下一代人。


白沟房产销售经理


我并不这样认为。

去年时,我有一个朋友在网上看到雄安新区开发的新闻,直接跟我提意见准备去雄安发展,说相当于三十年前的深圳,我当时给出了否定意见。

我的理由如下:

首先,现在的时代背景和三十年前不一样。三十年前,百废俱兴,物质紧缺。这些城市又是第一批开发的。其他城市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基本上你去这些城市摆个摊都会有很大的机会发展起来,但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解放,最大的障碍就是人们心中的那个坎,所以只要胆子大些,脸皮厚些,基本都有很大的机会。

而现在,人们的思想受到市场化浪潮的侵袭,心里的那个坎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商业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竞争相当激烈,巨头太多了,你想到的,巨头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你拿什么去和这些巨头们竞争?

所以,尽管雄安新区的势头较好,但其他内地城市也不会自甘落后,这已是第N批了,毕竟思想上都解放了不是?

第一批总是有最大的机会,后来者机会会越来越小。

喜欢就关注我哟?每天给你提供新奇好玩的东西。


每日一话321


作为一个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见证者,在这里简单的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今天是2019年3月16日,为什我要强调一下这个时间,因为大家都知道自从2017年4月1日宣布成立,近两年的时间没动一砖一瓦,一直在进行紧张的顶层设计,而2019,也就是现在,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大规模建设开发已经开始。

雄安新区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初步形成规模也要在2035年左右,也就是说城市初步成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谁能把握住机遇?个体在这里是极难有大作为的。团体发展才有前景。

首先,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主要是城市基础建设,白洋淀治理,植树绿化。而这些主要都是政府主导,所以大型国企,大型企业联合体,在这一时间段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如果在这段时间谋求发展,最好是雄安大型建设单位的上下游相关产业。

然后,假如你既不是大型企业,也不是国企,大型企业联合体相关产业。那么,就需要组成团体来应对雄安新区发现机遇。比如各个省,地方的商业联合体。他们中个体可能实力有限,而且产业门类杂乱,各行各业都有,但是在团结互助上能够起到巨大作用,一旦有合适的项目,商机,通过团体共享,协作往往更能抓住机遇。

最后,假如你只是以个人为单位想在雄安新区打拼的话。你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个人素质和资质。就像现在雄安新区相关单位招聘最低也是本科学历。好点的职位硕士,博士都是最基础的要求。并且,雄安新区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一定要做好扎根雄安的打算,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雄安新区的发展模式绝对不会像北京,深圳那样。雄安新区无论在城市建设还是在经济模式上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

财富的机遇哪里都有,但是,同样一个机遇,有些人就能充分利用,有些人到了眼前也会失去。

团队协作,合作共赢,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也是历史机遇,结合新区发展时机和自身优势

才能成功。






听小明同学説


现在去雄安新区打拼,是不是相当于30年前北上广深?我觉得不太一样,我是保定人,离雄安新区很近,可是新区成立一年多了,就我个人来讲,我对去雄安新区打拼是迷茫的,我不知道雄安新区究竟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目前我真的还不是很了解。

国家给雄安新区的定位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把首都一切过载的单位疏解到雄安新区,解决大城市病,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问题,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组建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蓝天绿水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还要做创新的引领区,雄安新区不能搞成工业集聚区,更不是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聚集区,主要在创新上要下功夫,成为改革的先行区域,就是要北上广深的科研院所,集中的雄安新区创造一个创新的基地,然后向全国推广,把改革成果扩大化。

从定位上可以看出来,雄安新区更注重于北京的功能,是一个模板,绝不是复制上海深圳的经济模式。刚刚建立一年的新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没有概念雄安新区到底怎样发展,所以说跟30年的北上广深情况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将来的效果也不一样。



雄安新区要建立世界级的大城市,但又要解决大城市的城市病,所有的房子不对外出售,更倾向于绿色出行,将会实现立体化的交通,他的目标是宜居城市,创新城市,绿色环保城市。不是当初为了发展经济什么都不顾的年代,我们现在技术经验都比30年前要强,要成熟。未来的雄安城市绝不是拿北上广深当作样板,不以经济与GDP为首要目标,所以个人觉得和30年前北上广深不一样。


当然,这些认识可能就是我目光短浅所致。有些目光敏锐的人已经到了雄安新区打拼,他们很有可能成为雄安新区的第一代奠基者。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怎样祖国越强大越富强越好,城市越宜居越高效更好。最后祝祖国繁荣昌盛,雄安新区早日腾飞!!

我是保定微评说,喜欢我的朋友,请你点赞关注,我在问答等你!


保定微评说


先说下北京吧,因为北京距雄安只有一百多公里,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国家心脏,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雄安的位置定位从三个方面解读吧。

一,为了缓解北京的吸金能力使北京周围的城市发展速度加快,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永清对接,把大红门的服装城设在永清,并在永清设计京台高速出口。把动物园的服装城设在保定的白沟镇。同时带动高碑店的服装城和房产。

二,在北京呆了十几年,深知北京的雾霾环境和首都的堵。为了释放交通压力和还原首都功能,政府设立了副中心,搬迁了市政府,释放了政府机关及三环内三十万左右的工作人员缓解了交通压力,拆迁了一部分违建,释放了外来务工人员四十多万。缓解了四环以外交通压力。

三,在雄安新区,把首都的科技创新中心搬到雄安。这样就真正还原了北京的首都功能。



以上三点解读是为了辅助解释第四点。

雄安是国家为高科技企业设计的创新园区,也是国家千年大计。国家对雄安的各种政策管控是比较稳定的,不是当年的深圳,国家为了稳定发展雄安的位置功能是不允许个人和团体在这里不能把水搅浑的。

除非你是高科技人才,国家还可以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你加入。



现阶段的雄安还是一些个人发展没有多大意义。个人见解,仅做参考,欢迎留言区互动。


我们爱成长


现在去雄安新区,和三十年前去北上广深是两码事。时代不同,环境也不同。

30年前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中国经济是坐火箭。现在呢,早已过了高速增长期,逐年减速。

当年设了四个特区,除了深圳,其它几个浪费了指标。搞了几十年,厦门经济只配跟洛阳比,珠海经济比襄阳差一截,汕头不知有几个人还记得。

现在设雄安新区,不是要搞一个大都市,而是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探索,为未来城市发展探索,疏解首都功能。

新区已经有19个了,搞得好的也就那么几个。再说,既然谁都知道雄安新区是机会,都往那里挤又有多少机会?30年前的北上广深,也不是人人都抓住了机会,成功的还是少数!

肯打拼,有毅力,在哪都能找到机会。好高骛远,期望太大,去了雄安未必能取得成功。


无语石1


一,广深30年前是全国的服装和工艺品加工重点城市,他有着广泛的用工空间,也创造了三产的创业空间,到广深随便卖个小吃,就有人气;而雄安没有那么强大的人气,也就没有需求,你去开什么都没有需求,必然失大于得;

二,北京上海人口云集,任何时候,需求空间卓越,因此做小经营,是有生存空间的,雄安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可比性;

三,广深气候温暖,去的人生活成本低,居说在公园长椅就可以过夜,居说30年前海南,打工者席地而卧,雄安气候四季分明,肯定要投资生活用品,这方面又拒绝了大批盲目从业者;

因此,北上广深历来是投资和打工的重要地区,雄安地区需要时间去进行项目的考评。


乐观向上的莉莉


当然无法类比,雄安新区和深圳特区听着是不是有些像?但却完全不一样。

30年前的北上广深,那是真真切切的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一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那时候的中国虽然落后,但满地是机会。

而雄安新区,虽然是千年大计,但主要的功能是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和承载非首都功能,其实主要是将一些高新产业迁移过去,而这些产业都已经是现在在北京一直在逐步发展的企业,很多都是大企业甚至是巨无霸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产业的迁移,而不是重造。即便雄安这个地区是从0-1的过程,但其中所有的其它东西可都不是从0-1的过程。


虽然是这样,但是机会还是有,毕竟随着国家大力推行雄安特区的发展,作为一座要拔地而起的城市,他依然会带出非常多的机会,只是不同于30年前,想要把握雄安的时代机遇要远远比30年前的北上广深更难。需要更加敏锐的嗅觉和更加独特的视角,无论是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大趋势下,还是在雄安这个小的区域内都将会浮现出不同维度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