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王玲

“要让这些文物真正活起来,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只有我们把保护文物真正看作是公众的事业,而不是自己的事业,文物才更安全。”——单霁翔

“入宫”7年的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昨天退休了,这一消息立刻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位自称“看门人”的院长,自2012年上任以来,通过多项改革措施,让故宫“走下神坛”变得“活起来”,同时通过大量话题性极强的文创产品、互动活动,将故宫打造成了一个超级IP,自己也“无心插柳”地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红”院长。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1.重视文物修复和展示

故宫文物收藏众多,浩如烟海。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1807558件(套),帝后玺印50060枚,慈宁宫花园里有106棵大树……这一庞大数字中的93.2%都是国家顶级的珍贵文物。

而这么多的“宝贝”,大多数是不为大众所知的。

故宫收藏的102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曾经很多年一直在库房“沉睡”。那些高大的雕塑,甚至连库房都没有。

单霁翔印象深刻的是两尊三米多高的北齐菩萨像,在故宫南城墙的墙根底下“站”了几十年。

“每当走到这,我都说,你瞧,菩萨脸色不好。今天菩萨们脸色好了,表情也好了。这就告诉我们,文物得到保护和展示,就会光彩照人。”单霁翔说。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为了修复文物,故宫设立了文物医院,有约200位文物医生,一半人看病诊断,提出方案,一半是能工巧匠,动手修复。

然而,就在几年前,大众对这一职业还知之甚少,直到2017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

纪录片中,他们用毕生的精力让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焕发光彩,并通过这些文物与历史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一时间引得上万年轻人都要来修文物。

2.扩大故宫开放区域,首次开放夜游

单霁翔说,自己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这些“世界之最”和游人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你说馆舍宏大,但70%的区域都立一个牌子——非开放区域,观众止步;你说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你说你的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故宫后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到此一游(就出去了)。”

这些“世界之最”有意义吗?“我认为没有意义。”在单霁翔看来,故宫不能沉睡在这些“世界之最”里。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过去,故宫的开放空间仅有30%,但2014年达到了52%,2015年达到65%,2016年已达76%……

在单霁翔的推动下,故宫很多从未开放的场地开始向公众开放。随着崭新园区的开放,人们也得以一窥故宫里的那些神秘真容。

同时今年2月19日、2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元宵节“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五光十色的彩灯照亮故宫夜空,这一活动受到大众热捧。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3.故宫文创和周边产品“火了”

由于接待能力有限,故宫每天限流8万。但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公众需求的。

2013年8月,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线产品问世。

板着脸的故宫也开始变得“萌”起来。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2014年,故宫文创相继推出“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腰牌卡、“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一系列产品。“朝珠耳机”还获得“2014年中国最具人气的十大文创产品”第一名。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从最初的胶带到睡衣,从漫画、歌曲到手机游戏,从口红面膜到互动游戏书……

今年年初新推的故宫火锅,此前故宫淘宝的原创系列彩妆,都颇受年轻人追捧。

可以说,沾上“故宫”两个字,几乎做什么火什么。

4.运用互联网+让文物重获生机

单霁翔表示,一座博物馆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需要使用新形势、新的高科技手段呈现,这样古老的文物才获得新的生机。

去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故宫推出了高科技互动技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

通过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3个展厅,融合了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做了以下努力:凭借三个高清摄像,在网上展示全景故宫,让群众在家就能看故宫;

改版故宫微信微博,白天讲建筑,晚上讲故事,今年的初雪微博阅读量达到5000万;

7年前开始做故宫的APP,如《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社区》等,使文物活起来,让观众参与其中;拍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新事》等……

5.做好服务、改革售票方式

打开门把游客迎进来了,服务也要跟上。单霁翔认为,故宫博物院不仅要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更应关注观众的需求,注重公益性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让观众有尊严。

6年前,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单霁翔一看急了,决定增设休息座椅:要结实,要坐着舒服,要跟周围环境协调……

最后做成的实木座椅一把要3500块钱,单霁翔在端门广场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

以前女士在故宫上洗手间经常要排很长的队。为此,故宫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排长队自此成了历史。

2015年9月,“石渠宝笈”特展开幕,队伍排了几百米长。晚上八点,单霁翔去看望还在排队的观众,听到游客说渴了、饿了的需求后,他赶紧联系工作人员,给大家发了2500杯茶、800盒方便面。

后来,他自豪地说:“故宫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发方便面的博物馆。”

把面向公众的服务工作做到如此之细,在他这个院长之前也是罕见的。

而对于故宫买票排长队这个问题,单霁翔则借助互联网进行改革。

2015年6月13日,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和实名制售票,之后几年,网络售票占比逐渐攀升,2017年10月2日,首次实现全部网上售票。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网络售票一出,观众进院省时省力,提升了舒适度,同时黄牛、不法商贩也无迹可寻了。

6.全面禁烟

几前年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修复师骑着小车“出宫”去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抽烟。

故宫博物院内禁烟,正是从单霁翔任院长后开始的。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任5个月的单霁翔宣布禁烟。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但当时有人质疑,且不说观众,“宫里”里还有不少烟民,如何禁烟?后来有媒体披露,故宫实行了“一个人吸烟,全部门扣奖金”的制度。从此,烟灰缸被故宫人放进了抽屉里。

砖石缝里的烟头,这位院长也亲自去捡。光2013年一年,他亲手捡起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

7.对所有机动车说“不”

“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皇宫,都不允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201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对机动车说“不”,规定所有机动车一律不能再穿行开放区,包括故宫的员工,也包括贵宾。

第一个撞上这条规定的贵宾是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2013年4月,他来到故宫。在单霁翔的坚持下,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步行参观。

在故宫这些年,“掌门人”单霁翔做了7件“前无古人”的事

同年10月,81岁的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有关部门提出能不能破例,让腿脚不好的辛格坐汽车游览。单霁翔坚持,但鉴于辛格腿脚不好,故宫从钓鱼台国宾馆借了辆电瓶车,让辛格总理一路乘坐参观。

自此以后,所有贵宾,无论中外,再无例外。

单霁翔曾说,“博物馆应该建成受民众喜爱的博物院。”他希望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不是在博物院就是在去博物院的路上。

期待他的这个愿望在继任者的手中得到进一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