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報道訊(張洪禎實習記者鄭苗苗)2019年4月8日,由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指導,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健康產業發展傳播分會主辦,北大醫學信息資訊中心協辦的“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管中心運行指導處處長向準出席會議並講話。共創醫療項目創始人張斌,共創醫療項目執行人周莉發言。此外,來自共創項目試點地區代表,醫療行業專家學者,媒體單位代表共75人參加會議。會議就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學術研討。

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在講話中說,分級診療是必經之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提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功的關鍵是實現多點執醫。中國醫師協會現在大概280多萬執業醫師,農村130多萬鄉村醫生,必須要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醫療資源固定在大醫院不符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向,分級診療和多點執業是大勢所趨。

殷大奎強調,共創醫療的設想和實踐是探索建立醫療保障新模式的有益嘗試。目前醫療衛生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近幾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在兩會報告中強調應該著力在民眾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這個問題上,要下大的決心去緩解它。這件事是關係民生的重大問題,也是社會主要的問題。政府在多次文件中都提出解決這個問題,但光靠政府解決不了,光靠社會也解決不了,共創醫療新模式為研究怎麼樣讓全社會一起共同發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殷大奎指出,政府、商業系統、老百姓、全社會都集體參與,這件事符合中央的精神,也符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到的強基層思想。共創醫療新模式可以在基層先試點,逐步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分級診療制度。

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在講話中說,共創醫療新模式的提出首先體現出協同創新的時代要求。其次,也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紮紮實實在基層試點的特點。同時,制度的創新必須要隨需應變。

張景安指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處理好所謂的越位、錯位、不到位的問題,這是改革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把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小康,要把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人民健康為中心,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共創醫療項目創始人張斌在發言中說, 共創醫療新模式的構想與傳統的醫保模式相比,大概有9個方面的優勢:第一,未來隨著老齡化社會和低生育率社會的到來,傳統的醫保模式受到很大挑戰,共創醫療新模式建設的目標就是要努力將徵收基數與全社會的零售總額相銜接。第二,新模式的加入門檻低,能夠充分調動社會資源。 第三,老年人重新成為醫保繳費的貢獻者。第四,資源合理整合,不增加現有社會體系的負擔。第五,這種方式實施起來比較簡單,可以通過試點,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第六,共創醫療模式系統開發了快十年,到現在為止基本是一套技術成熟的系統。第七,符合和諧社區治理模式的要求。第八,對拉動內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第九,這種醫保模式對於有效去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低生風險問題提出了應對方案。

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共創醫療項目執行人周莉在發言中說,中國家庭醫生簽約率95%,渝中區現在有2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個社區衛生的醫生每一戶簽約成功卻只有5塊錢,這是要引起思考的問題。其次,說到的保健品,在成都光華街道試點的時候引入了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到了社區醫生才發現大量的老人都是通過類傳銷的保健品和類傳銷的儀器去解決病痛,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專業的疼痛科,只有在醫生真正下到社區的時候,老年病患才能體驗到專業的疼痛治療,真真切切感受到與保健品和儀器治療的巨大差別,醫生進入社區可以對正確的健康理念和治療理念進行有益宣傳。

共創醫療新模式研討會在京舉行

本次會議在熱烈的討論氣氛中圓滿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