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2017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时任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处副处长(现任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巍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挂职,成为交通运输部驻四川藏区定点扶贫联络组的一员。阿坝州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迷人的藏羌风情,同时这里也是交通建设的工地、脱贫攻坚的战场。今天,我们来一起听听张巍讲述他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初到阿坝,先过“两道关”

初到阿坝,几乎每一个在这里挂职,特别是从事交通工作的干部都会告诉我,在阿坝州工作,先要过两道“关”。第一道关便是“高原反应关”。阿坝州地处高原藏区,海拔在2500-4100米不等,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特别是西北部的几个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也是交通定点扶贫工作的重点。在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经常使人昏昏沉沉又难以入睡。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逐渐适应了高海拔高寒的环境。同时学习当地干部“缺氧气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作风,多次主动到壤塘、色达等高海拔县调研督导工作。

过了“高原反应关”,还有“出行关”在等着我。阿坝州是“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地广人稀,同时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峡谷地形,公路等级低、交通不便、出行时间长。在交通运输局工作,经常要到县、乡、村调研,到工地检查,需要长时间坐车出行,白天出行、调研、检查,晚上熬夜甚至是通宵写材料、改文件也是家常便饭。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路上也不时遇到落石、暗冰、山体滑坡等。最长的一次曾经一天出行700余公里,历时11个小时,也曾经连续4天行程2000多公里到几个定点扶贫县督导工作。为了解藏区脱贫攻坚和交通建设情况,我多次到交通项目工地、高半山农村、高原牧区、贫困农户家中等地调研,挂职的头一年就跑遍了阿坝州13个县,几个定点扶贫县更是去了10多次。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读“万卷书”,搞定“头号工程”

我在阿坝州交通运输局任党组成员、副局长,主要负责交通定点扶贫工作以及项目质量督导,参与交通项目规划、前期工作,“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和“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我紧紧围绕交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交通运输部对藏区四县定点扶贫工作已近十年,为统筹规划脱贫攻坚决胜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定点扶贫资金的效益,我们和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和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院专家一道,先后和四个县对接,围绕脱贫攻坚需求,逐个项目梳理。在了解了县里的需求和项目基本情况后,深入四个定点扶贫县的高原牧区、高半山农村,连续几天行程几千公里,实地踏勘道路,了解需求。在掌握了基础情况后,和专家一道研究制定了《2018-2020年交通定点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和三年项目库,研究制定并推动以州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交通定点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从计划、工程、质量、资金、监督考核等方面明确管理规范和要求,明确将定点扶贫2018-2020年三年项目实行统一打捆招标,着力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与资金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张巍(右)向当地干部群众了解情况

除了日常局内工作,我还负责督导交通定点扶贫项目,对交通建设的程序、质量等方面进行管理与监督。我经常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各方必须立刻整改、限期完成,并举一反三,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在到某县农村公路项目现场检查时,发现正在施工的浆砌块石护坡砂浆不饱满,砌石过于随意,不符合规范要求,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并召集施工、监理单位和县交通局等有关各方召开现场会立即整改。要求施工方拆除不合格的护坡,并对施工、监理单位和县交通局提出了严格工作程序、落实责任的要求。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2018年底,我负责推进川主寺至汶川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川汶高速是州委州政府2019年的“头号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之前也没有重大项目推进的工作经验,压力可想而知。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的指导和局里同事的支持下,我系统学习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程序和相关政策知识,迅速进入角色。前期工作处于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阶段,我一方面协调工可编制单位、州级相关部门、沿线各县政府,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可编制相关资料数据。根据项目路线与生态红线、电力通信杆线、铁路、水电站交叉较多的情况,组织州县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和工可编制单位进行了现场踏勘,提出了绕避生态红线、与铁路交叉、电力通信杆线拆迁等方案。通过按月调度、定期督办、加强协调,全力推进工可编制工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如今,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成了一条又一条连接外面多彩世界的“特色致富路”,给藏寨羌乡带来了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小金县下马场村建成了葡萄基地产业路,有力促进了葡萄产业发展,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就达到10320元。黑水县羊茸村通过交通定点扶贫项目建设了四板沟桥和吊桥,实现了桥通路畅,当地彩林节1个多月的时间,就接待了上万名游客,实现收入30多万元。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挂职扶贫的经历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能力,也从内心深处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了信心。信心来自脱贫攻坚切切实实的成效。刚到阿坝不久,我到色达县色柯镇幸福一村调研,这个村子是当地政府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统一盖好安置房形成的,取名“幸福”。牧民们可以住进漂亮的藏式装修住房,住宿取暖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其中一户贫苦户家中,看到了主人家五六岁的小女孩正在看动画片,她和我的孩子年纪相仿,看的也是一样的动画片。正是由于脱贫攻坚战的持续开展,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人流物流信息流涌入了偏乡远寨,海拔4000米高原上的藏区小姑娘和在北京的同龄人能够接收到同样的信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把挂职当任职,不怕吃苦。阿坝州、州交通运输局授予了我多项荣誉,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我脱贫攻坚路上的动力,能够投身这一伟大事业中来,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愿意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新时代奋进的大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